封建王朝末年为什么不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

含双谈历史 2024-05-21 11:33:09

01

基本上封建王朝的灭亡,都与农民起义有关,而农民为什么要起来起义呢?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

有的人或许纳闷,为什么会活不下去呢?就拿明朝来举例,洪武一朝的人口大概是在6000万左右,而崇祯一朝的人口大概是在1.5亿左右。

人口翻了三倍,难道就活不下去了吗?明显不可能。

毕竟明朝的版图放在那里,别说1.5亿人口,就算是两亿人口都能活得下去。别忘记,清朝的人口可是将近五亿。

既然如此,百姓为什么会活不下去呢?那就是土地兼并太过于严重。

百姓的土地基本上都在三种人的手中,第一种是官宦世家,第二种是大地主,第三种是皇亲国戚。

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兼并百姓的土地呢?主要是三种:

第一种、在水源的附近买一块田,如果你不将你的田贱卖给他,那么你的田永远也别想有水源。

第二种、灾荒之年与官府联手扣押赈灾的粮食,强行低价购买百姓的田地。

第三种最是恶劣,那就是直接强抢,不过用这一种的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官员、地主用不了这一种。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要直接强抢,必须要得到一个人的许可,这个人就是皇帝。

当然,他不会直接在奏折上说明他要抢这个人的田地,而是将这个人的田地强行说成荒地,叫皇帝赐给他。你说皇帝能不赐吗?

皇帝这一赐,百姓就有苦说不出。

这也是为什么洪武一朝明朝登记在册的土地有整整八百万顷,但到弘治一朝明朝登记在册的土地竟然只有四百万顷。

那剩下的一半去哪了呢?当然是被官员、地主、皇亲国戚藏了起来。

而土地减少,朝廷收上来的税自然也会减少。

这也是为什么袁崇焕到辽东碰到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打仗,而是兵变,因为辽东已经四个月没有发军饷。

从这里就能意识到明朝的财政问题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

要知道,辽东面对的可是当时的后金,后来的清朝,你说军事压力得大到什么程度,但就是这种情况依旧拖欠军饷。

而当袁崇焕跟崇祯要军饷的时候,崇祯直接给了他一个相比于半折还要低的价,那就是三十万两白银。

要知道,袁崇焕要的可是八十万两白银。

而这三十万两白银一开始户部是不打算给的,毕竟原本的辽东巡抚是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弟弟毕自肃。

你说直到闹出兵变,他都不给他的弟弟拨银子,他能给你袁崇焕拨吗?但由于崇祯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才将银子从国库里掏出来。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正常,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属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一年的支出高达五百万两,但收入仅仅只有四百万两,你说这剩下的一百万两,叫谁来拿?

正是因为朝廷的财政已经严重赤字,但无论是北方的战局,又或者是南方的战局,都没有一丁点缓和的意思,相反,愈演愈烈。

崇祯十五年更是在辽东将明朝最后反抗清朝的十三万大军全部搭了进去,以至于逼不得已的崇祯只能亲自下场,要求大臣捐银子。

这种行为放到封建王朝的历史上,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然崇祯都已经混到这种程度,那他为什么不重新分配田地呢?

要知道,袁崇焕碰到兵变的时间是在崇祯元年,而明朝一直到崇祯十七年才灭亡,这期间可是整整有着十六年的时间。

不是他不想重新分配田地,而是不能分配田地。

02

对于土地兼并这个问题,早在唐朝,朝廷就已经意识到,而且还付出了行动,那就是颁布口分田制度。

这个口分田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这个田分配给你,而你一去世,这个田就要收归官府,再由官府重新分配。

这个制度乍一听很合理,但你仔细一琢磨就会知道这个制度有明显的问题。

人家种这个田种了一辈子,结果人家一去世,你就要将这个田收回去,你觉得人家的家里人能同意吗?

更何况,这个田到人家手里的时候可不是良田,毕竟一个王朝开国之初,田地基本上都是荒田。

而一个荒田要开垦成良田,可以说是没有个数年的时间是一定完不成的。

因为首先你得要除草,而除草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毕竟还有根茎相对来说比较硬的草。更何况,除了草,还有石头,你得要把石头一块一块的从田地里面挖出来。

在这期间,农具的损耗程度是相当高的,最起码得需要二十把农具。

你以为除了草,将石头从田地里挖出来就可以了吗?还不可以,还有一步,那就是反复添加肥料。

当时的肥料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各种牲畜的排泄物,第二种是燃烧过后的各种灰。

而一亩田你跑上一圈都觉得累,这得需要多少排泄物、多少灰,才能将这一亩荒地变成良田。

你试想一下,就这种情况,你能遵守制度吗?

而封建王朝的一县之长全部都是流官,也就是三年为一任期,这个任期一到,他就要迁移到别的地方。

但他的任期要是爆发民变的话,上级肯定是不会担这个责任的,那么这个责任肯定是留给他来承担。

而这一承担,恐怕他这一辈子的书都得白读,你说他敢强行收回田地吗?肯定不敢。

既然收取百姓的田地会出现民变,那么收取官员、地主、皇亲国戚的田地不就可以了吗?这个更加行不通。

如果要收取田地的话,无非就是收取两种人的田地,第一种是富户,这个富户里面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官员、地主、皇亲国戚,而第二种则是家里人少田多的。

谁来负责审核呢?当然是官员,毕竟纵使皇帝三头六臂,他也不可能管理得了全国的事情。这样一来,操作空间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大。

既然操作空间都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你说这个审核的对象是他应当审核的对象吗?肯定不是。

那么是谁呢?当然是普通百姓,南宋的贾似道就搞过这么一回。

原本他要将江南一部分地区的田地收到朝廷的手中。当然,他不是要分配,而是要利用这一部分的田地收租,补给国家财政。

但他也清楚,如果往百姓的手里收的话,恐怕会激起民变,毕竟他明面上是等价交换,但实际上就是空手套白狼。

因为他用来交换的物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交子,第二种是告身,第三种是度牒。

交子就是当时的纸币,别说宋朝,就算是到明朝,纸币都推行不开,毕竟百姓手里有价值更高的白银,怎么可能会用纸币?

告身则是类似于卖官,也就是你拿着这一张凭证就能到官府里当官。

乍一听还挺好,但你要清楚,职位是有限的,你是要排队的,这个队别说排到元朝,就算你排到明朝都排不上。

度牒又是什么呢?度牒就是当和尚的凭证。

但这个度牒也与上面提到的告身一样,无论一件物品多值钱,只要胡乱发,那么这一件物品肯定会变得一文不值。

正是因为贾似道的这种行为已经无异于强抢,所以他的针对对象,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两种人,也就是富户,又或者家里田多的。

但结果呢?相信不用说也知道,那就是针对的对象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全部变成普通百姓,一个好的开始走向一个坏的结局,崩坏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03

社会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是由人组成的,而人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你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人,但这个人解决的了吗?解决不了。

因为当时的他们就是利益共同体,而你还指望他们给你干活,你说他们有可能往自己的身上割肉吗?明显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不断的有王朝更替,但每一个王朝末代的皇帝都不会吸取教训,因为这个教训根本就没法吸取。

0 阅读:146

含双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