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冬天,我站在营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新任营长李德庭走马上任。十五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农村青年当上了副营长,原以为前方是一片坦途,却在这里遇到了转折。
我叫周延普,1972年冬天入伍。那时候农村娃参军不容易,不过凭借着高中毕业的学历,我还是轻松当上了兵。
下连队后,因为文化程度高,半年后我就被提升为连队文书。文书工作繁琐,既要处理文件报表,还要负责连队的宣传教育,每天都要写黑板报、墙报,组织文化活动。
两年里,我兢兢业业,因为表现优秀,立过一次三等功和几次嘉奖。1976年春天,组织提拔我为排长。此后在部队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到1984年,我便晋升为副营长。这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新任营长李德庭和我是同期兵,当年在新兵营时就相识。他也是高中学历,军事素质更是出众。
记得新兵比武时,他在五公里武装越野和手榴弹实投两个项目上都拿了第一。每次训练休息时,我们都会坐在一起聊天,谈理想、说未来。
新兵出营后,我们分到了不同的连队,此后见面虽不多,但还是常听到他的消息。他在正连任上考上了军校,专攻新型武器装备和现代化作战理论。
这两年的学习,让他不仅掌握了先进技术,更接触到了部队改革的新思路。而我选择继续在基层带兵,专注于部队管理和士兵培养。两条不同的军旅道路,让我们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1987年初,我们营长决定转业。按照资历和对队伍的了解程度,我是最合适的接替人选。这些年,我带出了两个标兵连队,在基层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上级却决定让三营的李德庭来当营长,而他此时担任副营长还不到一年。
连续几个晚上,我都睡不着觉,辗转反侧。在心里反复问自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难道不如几年的军校学习吗?就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政委找我谈心。
政委亲自找我谈心,他神色严肃却又带着关切:“延普啊,你的能力和贡献,组织都看在眼里。但部队要向现代化发展,需要既懂专业又懂技术的干部。李德庭虽然副营的资历比你浅,但他在军校学的就是新技术、新战术、新思维。你到了地方,凭你这些年的经验和能力,一定也会有更大的作为。”
听完政委的话,我也释怀了。是啊!部队在发展,需要新人才,而我也该到更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余热了。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1988年转业后,我到了一个偏远乡镇当派出所指导员。我把部队的工作作风带到了基层,创新推行“村警联动”机制,大大提高了治安管理效率。这个经验很快在全县推广,也为我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后,我一步一个脚印,从乡镇派出所到县公安局,再到市局,最后在副局长岗位上光荣退休。
每次和老战友聚会,谈起当年的转折,我都由衷感激政委的远见。他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有多种选择,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那次谈话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更让我学会了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得失。如今回首往事,当年的遗憾反而成就了另一番事业,这大概就是人生最美的安排。
撰文:老刘; 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删联。
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部分细节有做艺术加工处理,请理性阅读。本文已开通全网首发维权,抄袭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