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究竟做了什么?让杨贵妃恼羞成怒,将他赶出长安

阿芳评诗 2025-01-03 14:40:49

只因在家宴中不经意的一眼,杨玉环便闯进唐玄宗心中,那容颜恍若武惠妃在世,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然而,命运弄人,杨玉环是他儿子寿王李琩的妻子,是他的儿媳妇。

但唐玄宗对此毫不介怀,他心中只有怎么得到心上人。

于是,他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之名,先将杨玉环送入道门,赐号“太真”。

表示与过往的身份彻底割裂,与寿王李琩再无关系。

为掩人耳目,唐玄宗更是将道观设于皇宫之内,以便随时与杨玉环相见。

直到五年后,唐玄宗以为太后祈福期满,才把杨玉环正式纳入后宫。

从此,杨玉环过上与唐玄宗,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专宠生活。

这真是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坊间传闻,唐玄宗之所以宠爱杨贵妃,是因为她的美貌。

杨贵妃美到何种程度,坊间没人见过。只有她在御花园赏花,花都自愧不如,害羞低头的传闻。

这种美,世人更难以想象。

直到诗仙李白的这首《清平调》在坊间传开,人们才知道这是天仙一般的女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让美近在咫尺,可以仰望,不再遥不可及。

他通过《清平调三首》不仅捧红了杨贵妃,还吹捧了唐玄宗,使这段帝王家的情缘得到坊间的认可,名正言顺。

诗仙的助攻,让人们忘记那段不光彩旧事,转而认为美女与英雄,杨贵妃与唐玄宗,乃是天生一对。

杨贵妃没有了顾虑,对《清平调》甚是喜爱,时常拿出来颂读,并常对李白说:“大唐有你才真了不起。”

李白的才华因此得到领导的认可,他的事业青云直上,成为杨贵妃和唐玄宗眼前的大红人。

然而,人红是非多,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杨贵妃在民间迅速走红,赢得无数赞誉与仰慕的同时,也为李白日后的境遇埋下了伏笔。

这一切与李白的性格有关。

743年,李白已逾不惑之年,尽管半生蹉跎,岁月本可能将他磨砺得更沉稳。

正如老子所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凡事不可太得瑟,要适可而止。

然而,李白没有, 他狂傲不羁,至死仍是少年。

走红后的李白有点飘飘乎,仍旧目中无人。

一次群宴上,李白喝高了。恰逢安禄山“捷报”,唐玄宗便让他写份诏书。

李白仗着酒劲,向唐玄宗提出一个请求。

由于急需诏书,唐玄宗便答应李白,可以随意着装。

随后,李白伸了个懒腰,声称自己的鞋子太紧,要求高力士为他换上一双宽松的便鞋。

这里诞生一个成语——“力士脱靴”,象征着文人傲骨与对权贵的蔑视。

因为,李白对高力士的厌恶由来已久。

要知道,高力士是唐玄宗最贴信的亲信,权势滔天,连皇太子都尊称他为“阿哥”,王公大臣则称其为“阿爹”,所有奏事均需经他之手,百官无不巴结。

整个大唐能在高力士面前嚣张的人,恐怕只有唐玄宗李隆基。

听到要为李白脱靴,高力士心里恐怕气炸了,但他还是忍住了,很给面子,亲自为李白脱靴。

唐玄宗见状亲自调羹,喂李白喝醒酒汤;而杨贵妃则开始研磨。

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但高力士很愤怒,他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

因此,他怀恨在心,频繁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诋毁李白。

他对杨贵妃谗言: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这是在讽刺您,把您比作赵飞燕。这是暗示杨贵妃会和赵飞燕一样,没有好下场。

杨贵妃听后,不疑有假,从此对李白怀恨在心,并怂恿唐玄宗将李白赶出了长安。

其实这首诗是另外一个意思:

一枝红艳露凝香

这句不仅写色,而且有香;有天然的美,还有含“挂露”之美,比“春风拂槛露华浓”中“露华浓”多了几分韵味。

形容杨贵妃,艳丽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这句借用楚王为梦中神女断肠的典故。说大家都明白,梦中的神女跟杨贵妃比起来,那可是差远了。

贵妃花容月貌,哪是梦里的神女能比的。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再聊聊汉代妃子们,谁能和她相比?就算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增色。

眼前的杨贵妃天生丽质,不施粉黛,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清平调》就是拿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妃,衬托她的美。

奈何被高力士曲解,李白也因此得罪杨贵妃,被赐金放还,继续云游山水间。





0 阅读:4
阿芳评诗

阿芳评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