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三句话来形容上汽集团,那我会用这三句话:
第一句,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第二句,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第三句,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据媒体报道,上汽集团将联手华为共同造车,两者的合作模式已确定将使用智选车模式,从上汽注册的商标来看,该品牌名初定“尚界”,这将会是鸿蒙智行旗下的“第五界”。
消息人士透露,“尚界”的首款车型将基于上汽旗下子品牌飞凡汽车的现有产品开发,主要是接入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车型售价会从17万元、18万元起,做到25万元左右”,新车预计将于2025年四季度推向市场。
和华为的携手,其实对于上汽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毕竟当初的灵魂论还历历在耳,“上汽很难接受由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它就会成为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时的上汽,还贵为国内第一大车企集团,2006年,上汽集团以122万辆的销量,一举反超一汽集团,首次成为中国最大汽车集团,随后在这个宝座,安稳做了18年,直到去年,上汽全年累计批发销量401.3万辆,同期“新销冠”比亚迪的销量为427万辆,上汽被挤下了国内第一大车企的宝座。而且,据1月24日上汽披露的业绩预告,其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15亿到19亿,扣非净利润为亏损41亿至60亿。
如果在2021年,上汽和华为携手,那可能轮不到北汽和江淮了,尚界可能是鸿蒙智行旗下最高端的品牌,因为当时的上汽不缺销量,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研发实力,但是如今,尚界只能成为鸿蒙智行旗下最低端的品牌。
除了和华为的合作,姗姗来迟之外,回顾本世纪的前十年,上汽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坐拥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两大利润奶牛,坐拥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汽自主品牌输出研发体系和人才,坐标上海,全国经济最发达,对于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最高的区域。但是明明手握一手好牌,但是上汽偏是打得稀烂。
目前上汽最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明明产品力很不错的车,就是卖不动。智己的几款车,真的是底盘很出色,续航也很扎实,智驾也能勉强挤进第一梯队,定价也很务实,但是就是卖不动。飞凡的车,其实产品力也不错,销量更是低迷。早些年还算有声有色的荣威,如今在国内已经连续数月全品牌销量未能破万,名爵的销量更是惨,全靠出口到欧洲的销量,撑起销量数据了。
我觉得,上汽的问题,可能还是因为在帕萨特中保研事件、在灵魂论事件、在名爵数起的营销事件之中,透支了口碑,所以根本无法解释,产品力性价比都不错的车型,为什么消费者就是不买账。
自我加压、自我革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既要有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也要有只争朝夕的危机感紧迫感。
上汽目前的问题,其实不光是我们看出来了,上海地方也看出来了,对于上汽改革的迫切感从报道的只言片语都能看出来,上汽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上汽已经在合资的温柔乡里躺的太久了,如果要跟上国内新能源的发展,上汽可能必须要经历一次“剔骨换血”的改革,如果上汽不能完成历史交给它的任务,自然会有别的自主品牌代替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