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退出高考”在朋友圈传疯了,那以后还要不要读啊?

予锐课程 2024-11-06 15:29:18

原创 biu妈 东西儿童教育

你们好,我是biu妈。

前几天有个传闻被传得沸沸扬扬,还一度上了热搜,说的是《红楼梦》要退出高考。

就连很多语文老师,都在关注这事儿到底是真是假,“如果北京高考不考红楼梦了,预示着之后语文学科会有大调整。”

但很快又被辟谣了,北京教育考试院作了声明:网传内容为不实信息,2025、2026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内容保持稳定,范围不变。

围观了整个来龙去脉,发现网上的网友们、家长们、学生们,吵成一片,争论的核心其实就在于,名著该不该考,孩子该不该读。

我觉得吧,出现这种争论,有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不少经典名著,都不太受欢迎。

有一个出版社曾经举办过一次名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评选。最终,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瓦尔登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被法国人吐槽的《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进入榜单前十,《红楼梦》则位居榜首。

至于孩子嘛,就更读不下去了,可能是时代问题,也可能是年龄未到,反正有不少压根就没读过,只是刷“四大名著真题”来应付考试。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事情,简单聊聊我的看法。

01

名著退出高考?不可能

如果你仔细看过这个“假新闻”原文,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句话说过红楼梦会退出高考。新闻的准确用词是“不在试卷中单独设题考察”,就是不单独出一道题了,但可能在别的题涉及到。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英语不会单独出一道题考“时态变化”,但英语考试考不考时态,肯定要的啊。

后面还更了一句我觉得更重要的,“继续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安排整本书考察,范围为《红楼梦》《乡土中国》”。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很多次2022语文新课标,其中有个学习任务群叫“整本书阅读”,并且每个阶段这个任务群都会有一些推荐阅读书籍,其实也相当于范围划定。

比如3-4年级就有叶圣陶的《稻草人》,《西游记》和《朝花夕拾》是出现在7-9年级的推荐书目里。你应该已经猜到,高中阶段课标划定的范围就有《红楼梦》和《乡土中国》。

此外,《红楼梦》在教材出现的次数也不低。小学五年级有一个单元专门是四大名著,初中有一个单独的单元是明代古白话小说,都有红楼梦选段,高中语文甚至有个单元专门是红楼梦,咋可能完全不考?

除了四大名著,其实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必读书目”的那些名著,多多少少都在教材、在课标、在教育部文件上出现过。

所以从命题范围来看,除非课标大改,名著不进高考,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今年考还是明年考,明面上考还是暗搓搓考,今年会出现在哪个省的试卷上,这些问题就不好说了。

02

为啥学名著?性价比高啊

小学阶段的孩子学语文,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各种基础知识、词汇句型、文化历史背景……

语言能力的提高:明白好的语言,为啥好,我们可以怎么去学。

而经典名著,可以很好满足这两点,同样的学习时间,经典名著就是能让孩子语文能力提高最快、收益率最高。

再来看课标和教材划定的名著阅读,大致都有两个特点

一是文学性很强,语言丰满细腻。

这就非常有利于孩子做基础知识积累,有利于孩子模仿,进而提高写作能力。里边的用词、修辞、句式,甚至标点符号,都是可以拿来当范例的。

还是拿红楼梦举例吧,大家比较熟悉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片段入选了初三的语文课本:

▲ 图源:人教版语文教材

教材还要求学生重点体会,这一段是怎么描写“各种笑”的,我给大家捋一捋:

先写众人的笑:

……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再“特写”各个角色的笑:

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住叫“心肝”。

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揉肠子”。

最后又写众人的笑: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丰不丰富,生不生动,值不值得孩子学起来?

二是有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

学生一边学习名著,一边也在做历史文化积累,还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上的传承。很多人都不喜欢的鲁迅,就是要结合五四运动,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理解的。(这段近代史在历史学科中也是重点呀)

反过来说,先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读名著也会更轻松。我娃四大名著中其实最能接受《三国演义》的故事,因为我们一家都很喜欢三国历史,隔一段时间就喜欢去武侯祠逛逛,这样的情况下,去接触三国演义,对那些人物形象就印象很深刻。

03

名著考啥?考语言能力为主

说完了学,再来说考。《红楼梦》常常出现在语文试题中,在高考中也总能见到它的身影。

2024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中,整本书阅读用一段人物对话为命题切入点,结合《红楼梦》中其他重要情节,考查多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注“人物特点”,这不是小学的“快乐读书吧”让读古典名著,就已经提出这个要求了吗?

怎么“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是个很重要语言应用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是贯穿了小学、初中、高中,始终如一的要求,所以阅读理解、写作题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考察。

我们再看看2022那个特别有名的“红楼梦作文”,其实也是先考察阅读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积累,这两方面能力高,没通读过红楼梦照样能破题。

所以这两道题,与其说是考“红楼梦”,不如说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考察孩子的“语言应用能力”。

EASTWEST

回到最初的问题,名著还读不读?如果是让娃自主阅读的话,我觉得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算了。

但是名著,是一定需要学习的。

通过学习经典名著,高效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对语言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孩子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也在提高,这才是名著进入语文教学、语文考试的目的。

我之所以用“学习名著”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这其中种种重点,不是靠孩子自己就能达成的,很需要有负责的老师认真教学,把值得学习、思考的部分帮孩子指出来。

这次的“红楼梦退出高考”事件的留言中,我也看到有成年人留言说——

我以前读不进去红楼梦,后来听了细说红楼梦的讲解,感觉豁然开朗。再去看书更好理解了。

成年人尚且如此,没啥阅历的孩子,更需要指导了。

也许当下主要是为了考试,但是等到十多年、二十多年后,年少时学习的知识,总会在人们有了阅历后反哺人生。之前《长安三万里》,那么多中年人在感谢小时候背过古诗词的自己,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娃阅读和语文学习,我都觉得自己就能够搞定。但渐渐也觉得一个人很是心累,更多交流沟通、专业工具的辅助也很重要。

0 阅读:0

予锐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