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起源与中国人的性格

鹰哥爱写文 2024-02-27 21:37:04

《简读中国史》作者:张宏杰

​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每当我们说到“文明”这个词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为什么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形成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在这背后,是不是存在着某些规律,或者规则呢?

古往今来,许多学者、思想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希望能够探寻到文明产生的奥秘。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也都有着自己的证据。

而在这本《简读中国史》中,作者张宏杰老师为我们特别介绍了其中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

这个观点,是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多次强调过的。《全球通史》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它提出要通过全球化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人类的历史,对我们当今的历史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告诉我们,人类的整个历史都在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一种文明能不能进步,往往取决于它能否从外界获得刺激。因此,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机会越多,各自的进步也就越快。

与之相反,如果一个社会长期地与世隔绝,和外界的接触、交流比较少,那么,长期来看,这个社会的文明就注定要停滞下来。这就是因为,它们接收不到外来的刺激和压力,也就无法获得进步的动力,最终难以避免消亡的命运。

通过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了。我们身处在欧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大陆几乎同时孕育了历史上的最重要的几个文明古国,背后的原因就是各个文明之间容易交流、容易碰撞,所以可以生生不息。

中国文明的“世界因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在欧亚大陆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下,在我们中华大地出现了早期王朝的繁荣,其中的第一个早期王朝,就是夏王朝。

夏王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走向了成熟。它的核心位置,在今天的河南地区,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原”地带。这里的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黄河带来了农业的繁荣,使得我们的先民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同时,夏王朝也和中国内部的其他文明中心不断地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家们已经证明了,夏王朝的出现也有“世界因素”的刺激。那么,具体说来有哪些世界因素呢?主要是牛、羊、小麦、青铜文明从中东传到中国,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王朝的出现和发展。

这些因素从外部传入中国地区,带来的第一个直接结果是:它们提高了生产力。

我们要知道的是,在我们中国地区,本来并没有食草的驯养动物。我们的祖先驯化了猪、狗、鸡,但这些动物都不是以草料为主食的。所以,当外部世界的牛和羊传进来以后,它们既不会跟中国本土的猪、狗争夺食物,又为中国人提供了大量的、新的肉食来源,使得中国人的体质更加强壮、拥有更好的劳动能力。

除了牛羊之外,小麦的传入也很重要。小麦是一种十分高产的农作物,本来在中原地区是没有种植的。在历史早期,中国人都是种小米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粟”。但是,在夏代之前,中国人突然开始普遍地种植起了小麦,这就带来了农业产量的急剧增长,为人们提供了大量食物,进而带来了人口的增长,推动了文明的繁荣。

外来因素的传入,还有第二个结果,那就是,它们提升了中国人的组织能力,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进步。在这其中,小麦和青铜器的引进,给我们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尤其明显。

我们知道,小麦是一种需要大量灌溉的农作物,灌溉不到位,小麦就不能丰收。因此,如果想要大面积地种植小麦,就需要建立一个成熟的公共管理系统,来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有了这样的要求,就需要一个社会发展出新的社会管理组织,需要有人来管理,这也就促进了中原文明的发展。

而青铜器的出现,更是直接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不断成熟。

在青铜器出现之前,人们熟悉的器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和这两种材质的器具相比,青铜器的制造要复杂得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也需要大规模的精密的社会组织行为,才能实现最终的效果。所以,为了制造青铜器,夏王朝的社会组织又进一步地成熟了。

除了牛、羊、小麦和青铜器,中国文明中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也是来自外部世界的。比如马和战车,就是来自于古代的中东地区。在夏王朝之后的商王朝,马和战车传入了中国。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熟悉的十二生肖。其实,不只是我们中国有十二生肖,在许多国家,比如埃及、印度和希腊的文化里,都有十二生肖,只不过每个地区的十二种动物不完全一样。历史学家郭沫若认为,各民族的生肖都起源于巴比伦,是中亚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的。

因此,当我们讨论中国的早期文明时,要注意到,无论是夏王朝的出现,还是商王朝的繁荣,都并非偶然,而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文明是完全“西来”的呢?过去曾经有一些学者的确这么认为。但实际上,中国文明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内在逻辑,不能因为采纳了外来的“世界因素”,就说中国文明是“西来”的。

无论是牛羊、小麦还是青铜器、十二生肖,在这些物种、技术和知识传入中国之前,我们中国本土文明的基本特点和性格都已经完全形成了。考古学家把这一特点概括为八个字:“本土起源、连续进化”。

因此,这些外来的世界因素,不但没有改变中国本土文明的基本特点,相反,反而还刺激了我们的中华文明走上一条兼收并蓄的发展之路,使得中华文明在后来能够绵延数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中国人的文明性格

接下来,我们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出发,了解一下我们中国人有哪些独特的“文明性格”。就像每个人的个性都不相同一样,文明作为千万人的集体,也有着性格的差别。

我们已经说到,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在一系列的“世界因素”传入之前,就已经形成自己的个性,使得我们的文化与世界上的其他几大古文明相比,有着很强的独特性。具体而言,独特性主要就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血缘家族”和“祖先崇拜”。

关于第一点“血缘家族”,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所体会。我们都属于一个或大或小的家族,从父母两端延伸过去,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亲戚,他们和我们都是广义上的“家人”。家族中的成员,总是互相挂念、互相扶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大基本特质,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根基。考古学家发现的西安姜寨遗址,就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姜寨遗址位于西安的人民北路附近,是一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时间上,这处遗址距今已经将近7000年了。整个遗址,是一个拥有上百座房屋的村子。考古学家发现,这些房子的布局很有特点,它们分成5组,都围绕着村子中间一个很大的广场,房门都朝着广场的中心。

这种布局结构说明,整个村子是由5个大家庭组成的,而这5个家庭,又拥有者共同的祖先。他们在村子的中间建了一个广场,目的就是为了家族的集会和祭祀他们的先祖。

除了房屋结构之外,姜寨遗址的墓地也能说明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只有一个公共墓地,在其中没有夫妻合葬墓,而是把每一位逝者单独安葬。每个人都是单独地按辈分的高低和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死亡的先后顺序,秩序井然地构成了墓地的整体。这也正是“血缘家族”特质的体现。

接下来,有了血缘家族,就会产生祖先崇拜,这是中华文明性格的第二个特点。

说起中国古代的宗教,西方学者曾经提出过,中国人信奉太阳神,或是产生过生殖崇拜。其实,中国人的信仰之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祖先崇拜,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

我们中国人始终相信,人要敬畏祖先,因为祖先有灵。中国古人认为,人在死后会去到阴间,并且生活在那里。因此,每年到了节日的时候,我们都要去上坟,给祖先烧纸钱、送祝福,并且祈求祖先的保佑。

这种对祖先的崇拜,不仅局限在一个个小家庭的层面,到了一个部族、一个国家的层面,对祖先的崇拜也十分重要。古人有一句话,说的是“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意思是,一个国家里,最重大的事情,只有两件而已,其中一件是祭祀、一件是打仗。做好了这两件事,一个国家才能繁荣兴旺。

这个观念,之所以能够深深扎根在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里,就是因为,它是我们的祖先对历史的深刻体验和智慧总结。考古学家发现,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考古遗迹中发现的各地文化中祭祀祖先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发现,想要维持部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祖先的崇拜。因为只有通过祖先崇拜,才能在部落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让所有人团结在一起,达到“万众一心”的效果。

所以,中国文明性格的这两大特质,既为我们古代文明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保证我们的祖先经历风风雨雨,依然勇往直前,同时又直接塑造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良品质,让我们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学习和继承,并推动中华文化持续发展。

0 阅读:14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