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49)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10-23 10:45:32

原文: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 精 讲 \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李延平,是朱熹的老师,朱熹的基本思想是从李延平这儿来的)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王阳明说:“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把中当成一物来看,所以说不要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讨个中,这个是对的。

“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王阳明一度认为气定的时候就是中,把中当作一个物,在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找这个物,王阳明检讨自己过去有过这种情况。现在呢?我只让你们“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不要去找那个未发之前的中。

“涵养省察” 要机动灵活,“涵养”就是存养,“省察”就是“反省审查”。我们之前讲的“有事时省察,无事时存养”,跟这里的是一个意思。

李延平恐怕世人没有下手的地方,“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叫人时时刻刻查找未发的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

这是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功夫。“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出自《中庸》。

《中庸》讲完“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之后,接下来就讲到“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讲到“慎独”,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说别人不睹,别人不闻,别人不知道你怎样,你也要谨慎和恐惧,这是经验主义的解释。

另外一个属于超验主义的解释,就是对看不见听不到的道,对那个超验的东西,我们对它应心存敬畏,靠近它。这是两种解释。

李延平就是让人们在这个方面下功夫,李延平和程伊川都是各有针对,都是不得已的引导人的话。药对了症就好,所以王阳明说都对,这两种情况都有,这两种对症的方法都有效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