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1943年的平型关战役,对于齐钉根和他的部队来说,是一场展示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绝佳机会。那时,日军以重兵力对中方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意图一举突破八路军的防线。但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已根据地形和敌情,精心策划了一场伏击战。
战斗前夕,天空阴沉,连绵的山脉中,齐钉根与他的战士们在密林和岩石后悄无声息地等待。当敌军踏入设定的杀伤区时,一阵炮火突然从山上轰然落下,硝烟和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搞得措手不及,混乱中,士兵四散逃窜,伤亡惨重。
随着炮火渐歇,齐钉根立即下令全体战士发起冲锋。他本人挥舞着手中的刺刀,高声喊着“向前!”率先向敌阵冲去。士兵们紧随其后,呐喊声、冲锋号声震天动地,他们手持步枪,刺刀闪烁着寒光,勇猛地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
在激烈的近战中,齐钉根的表现尤为突出。他在战场上来去如风,几次冲入敌人群中,与日军士兵展开刺刀对决。每一次接触,他都凭借过人的力量和技巧,迅速制服对手。战场上的尘土飞扬,鲜血与泥土混合,空气中充斥着火药和血腥味。
战斗持续了数小时,齐钉根始终在最前线指挥作战,带领着他的连队不断向前推进。他们利用山地的复杂地形,从侧翼和背后多点突破日军的防线。在齐钉根的带领下,685团展现了极高的战斗效率和团队协作,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最终,在八路军的持续压力下,日军的防线开始崩溃。敌军的抵抗越来越弱,大批士兵开始撤退。齐钉根指挥部队追击敌军,确保不留下任何潜在的威胁。随着夕阳西下,战场上只剩下疲惫却充满士气的战士们,他们在齐钉根的带领下,赢得了这场关键的胜利。
1943年反扫荡中的果敢行动
1943年的夏末,曾思玉将军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在齐钉根的率领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扫荡行动。目标直指伪军孙良诚部驻扎的八公桥。齐钉根此时担任8团团长,负责这次行动的前线指挥。
在炮火和步兵配合的攻势下,8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八公桥的防御。孙良诚的部队虽然顽抗,但最终不敌八路军的火力和策略,溃不成军。随着八公桥的成功夺取,齐钉根立即接到了新的命令,他和他的部队必须迅速转移阵地,前往下一个目标:王郭庄。
行军过程中,齐钉根预见到王郭庄会是一场更为艰苦的战斗。因此,在接近目的地时,他命令部队先行挖掘防御壕沟,为可能的对峙做好准备。夜幕降临,战士们在月色下挥动铁锹,土壤被一铲铲挖开,堆成一道道低矮的土堤。
然而,就在天色未明之际,曾思玉将军亲自来到前线视察工事进展。发现壕沟尚未完工,将军的脸上隐隐显露出不满。齐钉根立刻被叫到一旁,面对将军的质询,他毫不畏缩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坚称尽管工事未完,但他有信心保证完成任务,并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这场激烈的交锋虽然紧张,但曾思玉将军了解齐钉根的作战风格和过去的功绩,最终允许他继续执行任务。日出之后,齐钉根迅速组织起一支由精壮战士组成的敢死队,准备向王郭庄发起决定性的攻击。
王郭庄的战斗比预期的还要激烈。伪军在这里设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机枪巢和炮位隐藏在民房和厚重的石墙后面。齐钉根亲自带队,敢死队在他的指挥下,以极高的士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发起了连绵不绝的冲锋。
战斗中,敢死队用手榴弹和燃烧瓶清除敌人的阵地,接连突破了几道防线。伪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但在八路军的持续压力下开始出现崩溃迹象。齐钉根在前线指挥,每一次突破都亲自参与,确保每个战士的行动都能够得到有效支援。
最终,在一次猛烈的突击中,齐钉根带领的敢死队成功突入敌军指挥中心,彻底击溃了王郭庄的最后防线。伪军的指挥官在混乱中被俘,大部分敌军被迫投降。
不变的朴素与勇气
1952年7月,齐钉根接到命令,奉党中央之指示,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所在的部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被部署在前线的关键位置,目标是在金城战役中打击美军及其盟友的力量。这场战役对于整个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检验齐钉根军事指挥能力的重大挑战。
在金城战役中,齐钉根展示了他的指挥才能和战术智慧。面对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他没有被对方的火力优势所压倒。他仔细研究了敌人的部署和战术,设计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对策,以期在不对称的力量对比中寻找突破口。
战役期间,齐钉根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优势,设置伏击,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进攻动力。他的部队在夜间行动中尤为活跃,多次通过小规模的快速突袭,扰乱了美军的后勤补给线,迫使对方重新部署兵力,从而减缓了敌人的攻势。在一次夜袭中,他的部队成功摧毁了一个重要的炮兵阵地,给敌方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损失。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齐钉根果断决定发动一次全力反攻,这一举动得到了朝鲜人民军的密切配合。他们共同发起了针对美军防线的猛烈攻击,最终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御,重创了美军士气。
1955年,齐钉根的这些军事功绩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尽管此后他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升,但他依然坚持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他的这种态度在军中和民间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
他驾驶的车辆,尽管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但在他看来,只要能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就足够了。他不追求豪华和舒适,始终坚持使用这辆旧车,这在当时能开车的军官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误解与坚持
有一天,齐钉根决定驾驶他那辆年久失修的车去拜访一个很久未见的老战友。这辆车外表虽然显得破旧,但对于齐钉根来说,它承载了许多过去战斗的回忆,因此他始终不愿更换新车。车身上的漆已经剥落,几处地方用胶带粗略地修补着,甚至车窗也有一块被塑料布临时替代,但在他眼中,这些都不影响使用。
当他开到老战友家所在的社区时,由于车辆的破旧外观,引起了门卫的注意。门卫看着这辆老旧的车,难以将其与可能来访的尊贵客人联系起来。齐钉根下车后,向门卫说明了他来访的目的,希望能通知他的老战友。
然而,门卫对他的解释持怀疑态度。在门卫看来,这样一辆破车很难让人相信是一位曾是高级军官的将军所驾驶。门卫甚至怀疑他是来寻找旧物或许想攀附关系的普通人,因此态度颇为冷淡,甚至有些不敬。
齐钉根尝试解释自己的军衔和身份,希望能够获得理解和尊重。他告诉门卫,他是来看望多年的老战友,二人曾在战场上肩并肩作战,有着深厚的友情。但门卫对这些话语却不甚置信,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借口,是为了掩饰真正的目的。
最终,门卫坚持让他离开,不允许他进入社区,甚至没有通知内部。齐钉根面对这种误解和无礼的待遇,并没有表现出愤怒或激烈的反应,而是选择了尊重门卫的决定,转身离开了。他并没有因此而与老战友断绝联系,反而后来在得知此事的战友联系他时,他解释了当时的情况。
事后,齐钉根对这位门卫的行为并未表示出怨言,相反,他在与其他人谈及此事时,总是强调门卫尽职尽责,严格执行他的工作。
保持初心,拒绝变革
周围的朋友和部下多次建议他更换一辆新车,以更符合他的军衔和社会地位,但他总是婉拒这些提议。在他看来,一辆能够满足从一地到另一地基本需求的车辆已经足够使用。他更加重视维持自己一贯的简朴作风和纪律,认为这才是一个军人应有的本色。
齐钉根的这种坚持不仅体现在对车辆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服装简朴,饮食朴素,即使在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息时间,清晨早起,简单晨练,然后是一天的简单劳作或阅读。他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极其有限,总是强调精神和情感生活的丰富多彩更为重要。
齐钉根的这种生活哲学也影响了他的家庭。他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注重精神的修养而非物质的积累。家中的摆设简单而有品味,每一件物品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没有任何过分的装饰或不必要的奢侈。
1986年11月6日,齐钉根在武汉市武昌逝世,享年69岁。他的去世是平静的,符合他一生朴素无华的风格。生前,齐钉根曾表达过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去世后能为国家做出最后的贡献。遵照他的遗愿,他的家属无私地将他的遗体献给了医学科研事业。
参考资料:[1]吴东峰.猛士齐钉根[J].当代江西,2007,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