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版“钦差大臣”
文/独醒狂人
大学生模仿领导视察校园的事情,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偶然在网上读到一则早前的评论,指出了这种模仿的错误所在:首先,学生们的模仿地点不合适;其次,将拍摄的短视频发布到社交账号也不合适。于是乎,突然产生一点想法,就写篇文章探讨一下。
笔者看来,面对一般的狐假虎威,校门口保安、饭堂打饭阿姨、校展览馆人员、操场上学生,统统表现出诚惶诚恐、唯唯诺诺的样子,像极了果戈里小说《钦差大臣》描述的情节。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当代许多人,其中不乏权威的学者专家,总喜欢借助上纲上线的“爹味”话语,把矛头指向不良青年无耻冒充钦差大臣的恶劣言行,使群众关注的重点由官僚之风的愚昧、腐朽、荒唐转移到“蹭流量”上面。
虽然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并不意味着刻意停留在肤浅层次的理解是什么好现象。之所以官僚主义带来愈演愈烈的社会矛盾,根本是因为大家的反思一直不够彻底。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文明的启蒙应该大幅提升全民的认知高度了,偏偏还能遇见类似的惊天笑话,倒是很讽刺的。更加讽刺的是,口口声声说要厘清事实、辨明是非的一些人,恰恰是模糊事件性质的制造者——当潜移默化的病态变成了常情之际,他们从未感觉一丝揪心和悲哀,反而一味的纠结“娱乐有限度,模仿有边界”,要求严厉打击扰乱公共秩序行为;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发表、参与互联网话题;要求创作者认真考虑和权衡,减少触碰容易造成误会或影响的内容,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敢问,如此颠倒黑白的强盗逻辑,跟“只管解决讲真话的老师,而不愿解决教室无窗帘的问题”又有何区别呢?
我以为,有人突发奇想,装扮当代版“钦差大臣”,其实不算一件怪事。怪事是周围的所有人将他当作真正的“钦差大臣”去对待,表明老百姓仍旧习惯于迎合畏惧某种特定的身份,我们尚未完全摆脱封建时期遗留的奴性。那是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悬殊的地位给特殊的待遇提供了基础条件。倘若人不再分三六九等,身居高位与普通平民在人格尊严方面毫无差别,自然可以扫清一切前呼后拥的丑陋场景了,便是未来进步的方向。
2023年11月22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