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他汀和阿司匹林,要定期复查哪些指标?这几项检查不可少

瑞旭来看养护 2025-02-14 03:39:18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常常被医生称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 “好搭档”,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简单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就像血管内壁 “生锈” 一样, 胆固醇等脂质 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最终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而 血栓 ,则是压垮心血管健康的 “最后一根稻草”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 和 阿司匹林 ,正是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这两个 “核心环节” ,发挥着不同的,但又相互协同的预防作用,可谓 “双剑合璧” , 共同筑起心血管健康的坚实防线。

01他汀+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好搭档”

1.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的克星”

他汀类药物,顾名思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 降低胆固醇 , 尤其是 “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 “坏胆固醇”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 “罪魁祸首” , 他汀类药物就像 “血管清道夫” ,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 “坏胆固醇” 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 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的进程。

除了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重 “附加技能” , 全方位保护血管健康: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减少新斑块的形成,还能 “稳定” 已有的斑块 , 使其不容易破裂,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就像给 “不稳定的炸弹” 加了一道 “安全锁” 。抗炎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也与血管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 抗炎作用 , 可以减轻血管炎症,进一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是血管内壁的一层 “保护膜” , 内皮功能受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可以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增强血管的自我保护能力。

2. 阿司匹林: “血栓形成的刹车片”

阿司匹林,我们常用的一种解热镇痛药,但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通常为 75-100mg/天),却具有重要的 抗血小板聚集 作用。 血小板 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 当血管受损或斑块破裂时,血小板会被激活,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阿司匹林就像 “血小板的刹车片” , 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预防血栓形成 , 从而降低心肌梗死、脑梗塞等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1+1 > 2” 的协同效应—— 他汀 + 阿司匹林联用的优势

他汀和阿司匹林,虽然作用机制不同,但它们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却能发挥 “1+1 > 2” 的协同效应 。 他汀主要负责 “釜底抽薪” ,从源头上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阿司匹林则侧重于 “临门一脚” , 在关键时刻阻止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 。 两者联用, 既能长期稳定血管,又能急性预防血栓 , 全方位、立体化地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如同 “矛与盾” 的完美结合, 共同构建起坚固的心血管保护屏障。

02服药期间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

他汀 + 阿司匹林 虽然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 “好搭档” , 但药物毕竟是药物, “是药三分毒” , 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 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 用药期间,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 “报警信号” , 一旦出现以下症状, 要 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1. 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的警惕症状:

肝功能异常: 少数患者服用他汀后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 表现为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尿色发黄、眼睛或皮肤黄染 (黄疸) 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复查肝功能,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或停用他汀。肌病 (肌肉疼痛、无力): 他汀可能引起肌细胞毒性,导致 肌肉疼痛、酸胀、乏力、肌肉痉挛 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现 肌溶解 , 引起 酱油色尿 。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检查肌酸激酶 (CK) ,评估是否为他汀引起的肌病。

2. 阿司匹林可能引起的警惕症状:

出血倾向: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会增加出血风险。 用药期间, 要 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迹象 , 如 皮肤出现紫癜、瘀斑、不明原因的鼻出血、牙龈出血、黑便、呕血、女性月经量增多、伤口出血不易止住 等。 一旦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应及时就医,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停用阿司匹林。胃肠道不适: 阿司匹林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 胃痛、胃灼热、反酸、恶心、呕吐 等不适症状, 严重者可能导致 消化性溃疡、胃出血 。 建议阿司匹林 餐后服用 , 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如果出现持续性胃肠道不适,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加用 胃粘膜保护剂 或更换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03长期吃他汀和阿司匹林,要定期复查哪些项目?

他汀和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往往需要长期服用,甚至终身服用,才能持续发挥保护作用。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定期复查,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至关重要。 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的朋友们, 务必遵从医嘱,定期进行以下指标的复查 :

1. 他汀类药物的复查指标:

肝功能: 主要是检查 转氨酶 (ALT、AST) , 反映肝细胞是否受损。 用药前、用药后 4-8 周、以及之后每 3-6 个月 应复查肝功能。 如果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 3 倍,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或停用他汀。血脂全套: 包括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复查血脂, 评估他汀的降脂疗效是否达标 , 并根据血脂水平调整他汀的剂量。 通常建议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血脂 。肌酸激酶 (CK): 如果用药期间出现肌肉疼痛、无力等不适 , 应及时复查肌酸激酶, 评估是否为他汀引起的肌病 。 对于 高龄、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等肌病高危人群, 可以 考虑定期复查肌酸激酶 。

2. 阿司匹林的复查指标:

血常规: 主要是检查 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 等指标, 评估出血风险和贫血情况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血常规 。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 皮肤瘀斑、出血倾向 , 应及时复查血常规。肾功能: 对于 高龄、肾功能不全 等阿司匹林相关肾损伤高危人群, 可以 考虑定期复查肾功能 , 监测肾功能变化。其他检查: 对于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且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或高危因素 的患者, 可以 考虑定期进行胃镜或大便潜血检查 , 筛查消化道出血风险。

温馨提示: 复查频率和具体项目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 切勿自行随意增减复查项目或频率。 每次复查后,务必及时就诊,请医生解读报告,评估病情和用药方案 。

他汀 + 阿司匹林, 这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 “黄金搭档” , 如同两位忠诚的 “卫士” , 一位负责 “疏通血管” , 一位负责 “预防血栓” , 联袂出击, 为我们的心血管健康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长期服用, 虽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但 只要我们科学用药, 密切监测, 及时与医生沟通, 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0 阅读:0
瑞旭来看养护

瑞旭来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