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四军神秘战术:如何一夜之间拔掉日军据点

关河有五十州 2024-12-09 13:40:40

日军在加强华北“治安肃正”的同时,对于新四军在华东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也不敢再等闲视之,为此,他们一方面把本需派往前线的部分兵力调回,对新四军进行“扫荡”,另一方面,不惜放弃一些已占领的城市,以便从中抽出兵力,在公路交通线上增设据点,用以压缩新四军的活动空间。这些增设出来的据点东西相连,南北呼应,被称为“梅花桩”式据点群。东湾据点群就是一个典型的“梅花桩”式据点群,其中的东湾据点位于宁杭公路之上,驻兵不多,仅五十余人,但是它周围还有天王寺、薛埠等大据点,每个据点都有两百以上的日军,一旦东湾有事,这些据点就能立即派兵增援。

“扫荡”与“梅花桩”紧密相连,新四军在苏南的游击区域很狭窄,不击破“梅花桩”,就只能在敌人的“扫荡”中坐以待毙。1939年2月,第一支队第二团也即著名的老二团,兵分两路,乘夜突袭东湾,部队先后采用手榴弹及轻机枪压制、从背后挖墙壁强攻、火攻等小战术,经两个小时的激战,将据点日军全部消灭。

从“梅花桩”的结构来说,打东湾的重点其实不在东湾本身,而在天王寺、薛埠。王必成对此采用的是“攻点打援”战术,他指挥部队突袭敌据点的同时,也布置了足够兵力伏击敌援兵——以打援来掩护突袭战和扩大战果,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主力红军经常采用的战术,但在江南敌后尚属新生事物。

还在东湾战斗进行时,天王寺之敌就派来了一批援兵,但却陷入了老二团警戒部队的伏击圈,被打得死伤过半,仅十余人逃脱。此后,天王寺之敌又派来第二批援兵,但中途仍遭阻击,无法及时赶到东湾。等薛埠之敌再派来部队,想对阻援部队进行包围时,东湾战斗已经结束,攻点和阻援部队都双双撤出了战场。

王必成在东湾战斗中使用的部队是二营和三营,一周之后,一营奉命长途奔袭延陵镇,基本歼灭了延陵据点的守敌。这几次战斗犹如一套组合拳,把日军给完全打懵了,原本要在新年进行全面“扫荡”的计划完全破产,他们据此认为小据点容易被新四军攻克,以后便干脆放弃小据点,增强大据点。

《组合拳1》,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

1 阅读:15

关河有五十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