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庄王朱见潾: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却依然受到大哥宠信的亲王

钱越说史 2023-03-05 15:50:51

大明湖是泉城济南的一张名片,也是打卡济南的必到之地。它地处济南市中心,占据了济南旧城的北半部,是一个以由众多泉水汇流而成天然湖泊。湖区风景秀丽,岸边翠柳临风,婀娜多姿;湖中碧莲映日,红荷争艳;水面舟楫竞渡,画舫徐行;更有各式亭台楼阁点缀其中,移步间时隐时现。大明湖的存在,给济南这座北地城市增添了一抹娇柔,一份妩媚,以至于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也难怪风流的乾隆皇帝会对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念念不忘。

大明湖

大明湖畔自然不会有夏雨荷的,毕竟她只是小说、影视剧中虚构人物。乾隆皇帝即便再是留恋大明湖,也只能在途径济南时匆匆一瞥,留下一首与湖同名的打油诗算是打卡留念。倒是大明的历代德王,都能饱览大明湖盛景。自首封德王朱见潾之国济南后,德王家族在此扎根近两百年,给这座泉城留下诸多烙印,与湖为伴的他们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地流连湖区。

因为父亲疏忽而被迫改名的难兄难弟

朱见潾,正统十三年(1448年)四月初五,为明英宗朱祁镇次子,生母宸妃万氏,出生时得名朱见清。他出生的次年,重新将蒙古归于一统的瓦剌首领也先挥师南下,攻打明朝,一时间九边烽烟处处。

时年23岁的明英宗,在摆脱祖母诚孝张皇后及以三杨为首的一干老臣束缚后,急于证明自己,因此见猎心喜,在王振的鼓动下决意效仿父亲明宣宗御驾亲征。

八月十五日,传统节日中秋节当天,也先在土木堡为大明送上一份丰厚的贺礼,大明精锐几乎丧失殆尽,以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及兵部尚书邝埜为首的扈从文武大臣几近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请去做客。一时间天下震动,无心过节。

此刻皇长子朱见深一岁零九个月大,皇次子朱见清一岁零四个月,皇三子朱见湜(音shi)才出生一个月。国不可一日无君,危难之时更有赖长君出面稳定人心。经过一番较量之后,明英宗的生母孙太后与朝臣达成共识,立郕王朱祁钰为新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作为交换条件朱见深被立为太子。随即在于谦的主持下,取得北京保卫战。

景泰元年(1450年),留学瓦剌整整一年的太上皇学成归来,与明代宗一道在东安门上演了一出哥俩好后,被送入南内静养,钱皇后等太上皇后妃随驾。至于年幼的朱见清,则同大哥、三弟及四弟朱见淳一道留在祖母上圣皇太后孙氏身边,迁居到偏僻却又离南内近在咫尺的清宁宫。很明显这一家子算是失势了,连朱见深的太子之位都朝不保夕,何况地位等而下之的朱见清。

普度寺(原南内洪庆宫遗址所在)

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3岁的朱见湜不幸夭折。朱见湜属于自然夭折,而非遭二叔谋害,这点人品明代宗还是有的。

当然侄子必然不如儿子亲。是以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地位日益稳固的明代宗正式对大侄子露出獠牙,下旨废朱见深太子之位,将其降封为沂王,改封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朱见清与朱见淳兄弟作为添头也一道封王,分别被册立为荣王和许王。

当年十一月,许王朱见淳夭折,同样年仅3岁。其后的五年时间里,只剩下年龄相仿的朱见清与朱见深俩,在清宁宫中抱团取暖。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在以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为首的一帮投机分子帮助下,明英宗发动政变,重新驾临奉天殿,接受群臣的朝贺。

说来也是可怜,与南内中出生的那帮兄弟不同,朱见清哥俩记忆中几乎没有老爹的形象,而明英宗对这两个儿子的印象也模糊不清。于是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初六,拨乱反正重新大封诸子时,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册封诏书中将太子的名字写成了朱见濡的同时,也将他记成了朱见潾。这道诏书一出,顿时天下哗然,以为皇帝改立太子了。

“天顺丁丑,英宗睿皇帝为众所拥戴复辟,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复立上为皇太子。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诏书失写其故,颁行天下,人皆惊相问曰:‘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盖上为天下人心归向久唉。”(《明宪宗实录》)

可诏书内容已成既定事实,明英宗在解释了一番后,朝廷上下也只能将错就错地接受。从此世上再无荣王朱见清,只有德王朱见潾。

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天顺七年(1463年)八月十八,时年16岁的朱见潾正式搬离皇宫,入住亲王之国前暂居的诸王馆。明英宗竟命文武百官过府朝见,这在明朝历史上是前所未有之事。能享受文武百官朝见的除了皇帝,便只有太子及监国,普通亲王并不在这一序列里。因此明英宗的这一决定可谓是意味深长。更耐人寻味的是,明英宗的亲叔叔、一向简在帝心的襄王朱瞻墡,得知德王出府,竟派人送来厚礼。要说他没提前嗅到什么,很难让人信服。

紫禁城

事实上德王朱见潾的确具备问鼎太子之位的资本。他的生母宸妃万氏13岁入宫,为明英宗育有皇次子朱见潾、皇三子朱见湜、皇七子吉王朱见浚、皇八子忻王朱见治,及淳安公主和广德公主,共四子二女。明英宗九个儿子之中几乎一半出自于她,可见颇受皇帝宠爱。

除生母万氏之外,他在宫中还有一个更大的靠山:明英宗的原配孝庄钱皇后。

钱皇后和明英宗实少年夫妻,感情深厚,因此即便是庶出子女接连降生,而钱皇后毫无动静,明英宗也没有学父皇提早立太子,更没有动过废后的念头。可天不遂人愿,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留学国外,钱皇后因担心丈夫的安危,最终残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连生育能力都因此丧失。明英宗回来后,又与他在南内患难与共。

明英宗复辟后,太子朱见濡的生母皇贵妃周氏,眼见皇后丧失生育能力,想到婆婆孙太后母凭子贵正位中宫的往事,不禁心驰神往,想方设法的诋毁、排挤钱皇后。

奈何明朝皇帝不管人品如何,大多很专情,而明英宗恰是其中一员,他对钱皇后这位因为自己而搞得病体支离的发妻,很是珍爱。周贵妃的图谋因此以失败告终,只能将满腹怨气强忍于心。

钱皇后能将皇帝的心拴在自己身上,自然也不是什么白莲花。面对来势汹汹的周贵妃,她也进行了反击,出招不多,只有两式。

朱祁镇出生后,明宣宗的原配胡善祥被皇帝以无子多病为由,命其上表辞去皇后之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法师。正统八年(1443年),静慈法师胡善祥去世,谥号“静慈仙师”。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胡善祥的对头孙太后去世。随即钱皇后出面力劝明英宗恢复其皇后名分。对其目的心知肚明的明英宗,因此给胡善祥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章”是明宣宗的谥号,在明代只有原配可以祔帝谥,继后及追封皇后没有这项权利。只此一招,就让周贵妃就算贵为皇帝生母,也无法鼓动新皇剥夺自己原配的地位。

这是一招守式,那么钱皇后有没有使出攻式主动出击呢?答案是有的,那便是收养皇次子德王朱见潾。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钱皇后驾崩,朱见潾上疏请求赴京致祭、送葬,奏疏之中就提到此事。

“(七月)庚午,德王见潾奏:‘慈懿皇太后崩,诚念抚育深恩,不胜哀恸。乞赴京临送。’上复书谕之曰:‘得王奏,欲来京赴临致祭、送葬,具见孝心。但道里辽远,宜上遵遗诰,免来。惟弟亮之。’”(《明宪宗实录》)

钱皇后剧照

成化三年十月,朱见潾的生母宸妃万氏去世时,他并没有提出赴京送葬的请求,想必钱皇后对他这个养子极好。钱皇后成为太上皇后期间,没有收养朱见潾的条件,所以抚养应该发生于天顺朝。在那个年代,皇后无子,养子等同于嫡子,朱见濡若不是一早就被册封为太子,估计太子之位就是朱见潾的囊中之物。

即便朱见濡一早就正位太子,且在朝野上下颇有人望,钱皇后也有让朱见潾取而代之的肖想。《明史·李贤传》之中有一段相当耐人寻味的史料:

“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明史·列传第六十四》)

离间明英宗朱祁镇与太子朱见濡,很可能出自钱皇后的手笔。这招可谓是釜底抽薪,只是明英宗的试探,被以内阁首辅李贤为首的文官集团强硬的顶了回来。至于是否确有其事,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六明英宗病危时,留给太子的遗诏就很能说明问题。

“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德王等王,俱与善地,俾之国。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歛时须沐浴洁净,棺内装用袍服、系腰、绦环,皇后同东宫自选。带皮鞓者,易以绦鞓。衣服不须多,纵多亦无用。择好地建陵寝,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明英宗实录》)

显然明英宗临终之前,唯恐太子登基后报复钱皇后和德王朱见潾,故先一步废除殉葬制度,以防自己驾崩后太子母子合谋将钱皇后给殉葬了。同时强调要给德王朱见潾挑一个好的封地。明宪宗对父皇的遗诏,只执行了一大半。

按照遗嘱,钱皇后应当是唯一一个与明英宗合葬的女人。钱皇后虽然得以善终,可入葬裕陵时,连通她与明英宗两个墓室的隧道被封堵,如此一来等于是没有合葬。最终真正与明英宗合葬的反而是明宪宗的生母孝肃皇后周氏。这其中要说没有皇帝对嫡母的报复因素在,说破天去阿越都不信。

皇帝礼仪性事务的替身

相对于并无多少感情可言的嫡母,对朱见潾这个幼年患难与共的弟弟,明宪宗比较信任与亲厚。明太祖朱元璋是个为子孙后代操碎了心的老祖宗,《皇明祖训》之中专门列出《谨出入》一章,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后世子孙当如何防止自陷险地。土木堡之变更是让后世皇帝对老祖宗的告诫深以为然,轻易不出宫门,将很多需要外出的礼仪性事务交由亲王或勋贵代劳。对明宪宗这个深度社交恐惧症患者而言更是如此。于是即位之初,很多需要皇帝亲临的礼仪性事务,被交到德王朱见潾手中。

北京太庙

天顺八年四月十二,孝恭章皇后神主祔庙。孝恭章皇后即朱见潾的祖母孙太后,她虽然是继后,可原配胡善祥被废,故也得以祔帝谥。所谓神主祔庙,即将死者的神牌送入祖庙以享祭祀。皇后神主祔庙是一桩关乎国体的大事,因此当天一早朱见潾受命代表皇帝前往太庙祭告。明宪宗本人则于午后在群臣的簇拥下,将孙皇后的神主安奉太庙。

当年十一月初四,孝恭章皇后禫祭。禫祭为除服之祭,逝者去世二十七个月后举行,与小祥(周年祭)、大祥(二周年祭)并为丧礼之中的三大祭典,代表着守制期满,祭祀过后可以去除孝服,恢复正常生活。当天,德王再次代表皇帝前往景陵行礼。

不仅是祖母,连大行皇帝明英宗丧礼中,很多原本需要皇帝出席的仪式,明宪宗都指派德王朱见潾代为主持。

“(天顺八年夏四月)辛亥……书与德王曰:‘兹者将奉梓宫安厝玄宫,予以嗣守宗社,祗循旧章,不敢远违。王骨肉至亲,礼宜护葬。山陵道途祭奠一切丧事,宜皆总于王。必钦必慎,用副予哀恳之意。’”(《明宪宗实录》)

五月初二,明英宗梓宫发引(即出殡),朱见潾受命一路护送前往昌平天寿山。初八,梓宫入葬裕陵,安葬完毕之后,朱见潾代表皇帝行初虞礼(古人葬后迎魂安于殡宫的祭礼,皇帝死后需要行九次虞祭,称九虞礼)。初九,德王奉明英宗神主踏上返程,途中行舟虞、三虞、四虞礼。初十,明英宗神主抵京,入城前朱见潾代行五虞礼、六虞礼。可以说陪伴明英宗走完人世间最后一程的,唯有德王朱见潾。

明裕陵

五月十六,明英宗神主祔庙,此前一日,也就是十五日,再次由朱见潾代表皇帝赴太庙进行告祭。当然这是初祔,也就是将明英宗的神主奉入太庙,临时安置于几筵殿,正式祔庙要到大祥之后。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十八,明英宗神主正式祔庙,仪式一如当年孝恭章皇后孙氏,当天早上由德王代表明英宗赴太庙告祭,午后明宪宗亲自奉神主祔庙。

“辛酉,英宗睿皇帝神主祔庙。是日早,命德王告太庙。午后,上诣几筵,奉英宗神主诣庙行礼,群臣陪祀如仪。”(《明宪宗实录》)

当年三月十七,明英宗禫祭,明宪宗只在宫内的奉先殿行礼,由德王朱见潾代表自己前往裕陵祭祀。

藩王之国礼仪更新版的首位实践者

明英宗的丧期一过,已经成年的德王朱见潾也到该之国的时节。事实上,德王之国的程序,早在明英宗小祥之后就已启动。成化元年,朱见潾迎娶武成后卫千户刘忠之女刘氏为德王妃,就是其中关键的一步。

大明上一次亲王成婚,发生于正统十年(1445年),为郕王朱祁钰迎娶王妃汪氏,时间已过去20余年。至于亲王之国,更是自宣德四年(1429年)襄王等5位亲王之国后,近40年来的头一回。时移世易,旧的礼仪流程多少有些不适应当下形势,故明宪宗命礼部重新考订相关礼仪制度。

成化元年五月,随着德王婚期的临近,礼部根据明宪宗的旨意,制定德王成婚“发册纳徵等礼仪注”,上呈皇帝御览。具体流程为:册封王妃前一日,内官监、礼部、鸿胪寺共同负责将纳徵所用的聘礼及王妃冠服送入奉天殿;册封当日皇帝穿衮冕升殿传制,正副使持节奉册前往王妃家进行册封;王妃家提前一日在正堂中设好香案、节案,等册封使抵达后在礼官的引导下,进行发册纳徵等礼;行礼完毕,正副使带着王妃家的回礼,持节由午门入宫向皇帝奏禀。

皇帝衮冕

五月二十八,册封刘氏为德王妃典礼正式举行,正使为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副使为少保、吏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李贤,皇帝大婚都不外乎如此,规格之高极其罕见。

“甲戌,遣太保、会昌侯孙继宗为正使,少保、吏部尚书李贤为副使,持节册武城后卫千户刘忠女为德王妃。册曰:‘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诸王,必选贤为之配。朕弟德王,年已长成。尔刘氏,乃武成后卫正千户忠之女,今特授以金册,立尔为德王妃。尔尚谨遵妇道,内助家邦。敬哉!’”(《明宪宗实录》)

六月初一,也就是册封仪式之后的第三天,德王朱见潾正式成婚。次日,德王夫妇入宫朝见,明宪宗于宫中赐宴。

成化三年(1467年),德王朱见潾年已弱冠,之国诏令正式下达。当年正月,礼部受命更定“亲王之国礼仪”,包括:亲王之国时,如何祭祀沿途各路神祗;亲王抵达藩地时,当地文武官员率本城耆老出城迎接礼仪;亲王到国对本国社稷、山川等坛的祭祀;亲王到国庆贺礼仪等。

二月十三,德王朱见潾赴昌平天寿山,祭扫长陵、献陵、景陵、裕陵。十六日,赴奉先殿祭告将之国。同日,文武百官过府与其辞别。在此之前,明宪宗已经下旨,德王岁禄定额一万石全支米,同时每年给予食盐一百引。

二月十七,德王朱见潾正式辞陛之国济南(德王最初的封地为德州)。明宪宗赐酒完毕后,起身目送朱见潾走出午门,见不到其身影才转身回宫。不知道此刻明宪宗内心对这位自幼患难与共一起成长,一度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的弟弟有何感想?估计更多的是今生今世不能再见的伤感吧!

“癸丑,德王见潾之国,陛辞。上御奉天门早朝毕,文武百官稍退立。上降宝座后座,王冕服由左顺门,内引二人朝服前导。由第二桥上奉天门,至上前行五拜礼。上赐王酒,王饮讫。叩头毕,上兴,送王至东陛。王复叩头下,上目送王出午门,乃还。”(《明宪宗实录》)

紫禁城午门

济南的惬意生活

德王朱见潾之国济南之前,曾有三位藩王就藩于山东,分别为:青州的明太祖第七子齐王朱榑(音fu),兖州的明太祖第十子鲁王朱檀,乐安州的明太宗次子汉王朱高煦。其后齐王朱榑、汉王朱高煦或因行为不端,或因造反,被废为庶人。德王之国,明宪宗将两府遗留在青州等地的庄田转赐于他,让德藩的家底一下子就变得非常丰厚。此后,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对德王皆多有恩赏。

对白米饭的执著:

明制,为节约运输成本,宗室的禄米以藩地内的出产拨给,也就是说当地产小麦就给小麦,当地产大米就给大米,若是当地只产黄米,不好意思那你就啃糜子去吧。

离开北京前,朱见潾对明宪宗称自己吃惯了白米饭,之国后难以措办,请求大哥给予支援。于是当大哥的又特令拨与白熟粳米二百八十三石,当然这属于一次性的特赏,吃完就要自己想办法。毕竟作为一个成年人,应当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反过来。

出于照顾弟弟的考量,明宪宗还违反制度,对德王的岁禄来源进行优化,之国当年给予三千石苏州糙粳米,之后糙粳米的数量调整为每年一千石。总之朱见潾吃米饭的欲望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只不过米的质量有所欠缺而已。

但朱见潾表示我还是个宝宝,我不干。屡屡上疏向大哥讨要白熟粳米。最终明宪宗只得妥协,重新赐予白熟粳米,并将数额定为每年二百八十三石,额度从千石糙米内划拨。

“(成化四年三月)辛巳,诏仍给德王府白熟粳米,岁二百八十三石有奇。初,王未之国时,岁给糙粳米三千石,而是米特给于内府,以供王食用。及之国,例当停止。王以为请,准蹔给一年。后,王欲为定例,上止许给粳糙米千石,而白熟米则不复给。至是,复以为请。乃命就糙米千石内如数易给之。”(《明宪宗实录》)

对土地的贪婪:

德王朱见潾与老九徽王朱见沛一样,对土地相当贪婪,之国时已获得齐、汉两藩遗留的大量庄田,可他依然不满足,频频上疏求地。

成化四年(1468年)正月,在德王的奏请下,明宪宗赐予山东寿张等县闲地共四千一百余顷,此时离朱见潾到藩还不足一年。

成化六年(1470年)十二月,大理寺左少卿宋旻上《赈荒八事疏》,提到德藩历年在广平府清河县共奏讨获得土地七百余顷。

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二月,赐予德藩章丘县白云湖地一千三百二十余顷。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赐予德藩新城、博兴、高苑三县水淀芦荡并空闲地,共四百三顷三十四亩有奇。

珍珠泉

此外据《明史》所载,朱见潾还曾奏讨过南旺湖周边田地,因南旺湖紧邻运河,事关漕运大计,而被朝廷所拒绝。

当然明代藩王的庄田与人们想象的有不一样之处,虽然属于王府私产,但多数不由王府直接掌控,而由当地官府代为征租,像徽藩鹿邑县庄田那种直接由王府掌控的极少。因此王府往往需要就田租额度及受灾时免租等问题与官方扯皮。甚至有些佃户占着王府庄田,却不给王府交租,地方官府也偏向佃户。以至于藩王不得不向皇帝提出控告。明武宗时代,朱见潾就多次为此上奏,多有地方官因此遭受惩戒。

对课税的野望:

藩王到藩往往会被赐予本城或周边城市的课税。成化四年(1468年)三月,明宪宗将济南城课税之半赐予德王朱见潾充当汤沐之费。济南是一座繁华的大城,课税数额较大,即便只是其中之半,也高达七万六千八百三十贯。

弘治六年(1493年)四月,朱见潾给侄子上疏,表示自己愿意以放弃此前所获的济南城课税为代价,换取临清州的课钞。这当然不是他一时好心,想要牺牲自己成全朝廷。

临清州虽然只是东昌府下辖的一个散州,可地处运河之畔,是大明运河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课钞的规模十倍与济南。朝廷自然不肯放弃这块肥肉,作为补偿明孝宗将济南课税全数给了德藩。

“戊申。先是,以济南府税课之半赐德王府。至是,王辞之,而乞临清州课钞。下户部议,谓:临清课钞比之济南十倍,将以备官军俸粮之用,不宜滥予。上重违王意,命以济南者全给之。”(《明孝宗实录》)

对外出的期待:

明代本就藩禁森严,不经皇帝批准擅自离藩,会遭到惩戒。永乐以后执行圈禁宗室的国策,藩王想出个城都千难万难。受困于城池这一方小天地之中的藩王,对外面的世界可谓是相当的向往,但没几个人胆敢违例外出。

弘治六年(1493年)德王妃刘氏薨逝,安葬于长清县东南四十里的青崖山(今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弘治八年三月,朱见潾以夫妻情深为由,奏请朝廷准许他前往探视,最终获得每年探视坟园一次的离城机会。

“己丑……德王以其妃刘氏薨,奏请自往坟所看视,及令世子祐榕春秋祭扫。上曰:‘皇祖训戒子孙,惓惓以谨出入为言。坟所离国城远,岂宜数往?今叔王葬妃,宜止一次往视,每岁春令世子祭扫一次。’”(《明孝宗实录》)

泰山

这在永乐以后属于特恩,阿越记得上一个获得每年离城外出机会的亲王,为与明成祖关系亲密的庆王朱栴(音zhan),他可以每年前往旧藩地韦州避暑。

据弘治二年(1489年)六月,徽王朱见沛奏请准许其前往中岳祭祀嵩山之神的奏疏所言,德王朱见潾曾被准许前往位于藩地济南府境内的东岳泰山祭神。

“戊申……徽王奏:‘欲照德王例,往祭中岳嵩山之神。’上曰:‘王藩屏为重,且中岳不在封内,未可轻动。’因贻书止之。”(《明孝宗实录》)

对奢华的追求:

德王府位于济南府城中心地带,其府邸旧址大致范围为:东至县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后宰门街。济南四大泉群之中的珍珠泉群被囊括于王府之中。府中各泉有河渠相连,并开凿玉带河,由濯缨泉向北沟通大明湖,画舫可以从王府直入湖中。

德王府大致范围

德王府的规模虽然没《历城县志》所言“居会城中,占三分之一”那么夸张,规模却也相当庞大,建筑也是非常奢华。

可即便如此,德王殿下依然不满足。成化十一年(1475年)正月,朱见潾上疏朝廷,以“府第狭隘,寝宫卑湿”为由,请求将王府仓库、马厩等附属建筑移出王府,另找他处安置。既然“寝宫卑湿”,应当选择迁移王府,只要求迁移附属建筑算怎么回事?这是打算糊弄鬼呢!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工部和山东方面都表示反对,最终只对德王府寝宫进行改造了事。

阿越说

“凡自古亲王居国,其乐甚於天子。何以见之?冠服、宫室、车马、仪仗亚於天子,而自奉丰厚,政务亦简。若能谨守藩辅之礼,不作非为,乐莫大焉。至如天子总揽万机,晚眠早起,劳心焦思,唯忧天下之难治。此亲王所以乐於天子也。”(《皇明祖训·首章》)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提出,当个闲散亲王比当皇帝更快乐,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明代亲王的寿命普遍比皇帝要长,以至于出现藩王是当朝皇帝的叔祖辈、曾叔祖辈,这固然有幼支出长辈的因素在,也与其生活的环境有莫大关系。

藩王因为藩禁出不了城,形同囚徒。可皇帝又能好到哪去,只不过囚笼被换成北京皇城罢了。皇帝时时刻刻处在聚光灯下,动辄就会招来朝臣的非议、进谏。藩王远离朝堂,仗着老祖宗给予的特权,只要不谋反、不谋害宗室,几乎可以在藩地为所欲为。两相对比谁的日子更舒爽一目了然,心情好自然能长寿。

就比如明宪宗朱见深与德王朱见潾这对只差半岁的难兄难弟。当皇帝的朱见深驾崩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终年41岁。而出镇济南的德王朱见潾活到了正德十二年(1517年),享年70岁。

濯缨泉

幼年共患难的情谊,让德王朱见潾很是敬重,成化二十三年十月,他给侄子明孝宗上疏,请求准许他赴京为大行皇帝奔丧,结果被制止。

正德十二年八月二十二,德王朱见潾薨逝,包括受封荣王的时间在内,共在位66年。这个在位时间,有明一代没有哪个皇帝能与之争锋,即便是放在藩王之中,也是位居前列的存在。德王朱见潾虽然表现的比较贪婪,可并没有做过什么大的违法乱纪行为,故被朝廷赐谥曰庄。

相关文章

徽庄王朱见沛:一生热衷于讨要恩赏,宗室贪婪的典型代表

徽王朱载埨:以恶毒手段炼药献媚皇帝,却被认为遭高拱陷害而死

辽简王朱植:站错队的倒霉蛋,最能生的太祖之子

梁庄王朱瞻垍:一位怯弱的亲王,却留下一段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

楚昭王朱桢:出生就预定爵号,文武双全,第一个承认朱棣的藩王

岷庄王朱楩:最后去世的太祖之子,沐氏的手下败将,一生迁播多地

21 阅读:9015
评论列表
  • 2023-03-05 22:53

    庆王朱栴之后第二个获得每年可以出城的亲王是襄宪王朱瞻墡,他因土木之变后上书请立朱见深为太子,请景泰帝善待明英宗以及英宗复辟后请求夷平景泰帝寿陵这几件事深受英宗尊崇,天顺四年襄王朝觐后离京时英宗允许襄王每年可以与诸子出城游猎。

    钱越说史 回复:
    多谢提醒
  • 2023-03-08 00:45

    当皇帝可不简单,每天早睡早起上朝处理天下事,藩王只有享受没有付出,只要不搞事,这辈子相当的美滋滋

  • cz 6
    2023-12-11 15:16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钱皇后驾崩”,用“驾崩”是不对的。驾崩这个词只能用在皇帝身上,皇后则称“崩”。

    用户10xxx38 回复:
    薨吧
  • 2023-03-05 22:06

    有拿皇后殉葬的吗?

    天山派王掌门 回复: 钱越说史
    关注了
    有个世界叫自由 回复: 钱越说史
    后来朱祁镇废除了殉葬制度
    钱越说史 回复:
    诚孝张皇后把生有三个儿子的郭贵妃都给殉了,且在此之前无子的亲王妃殉葬的实例,而钱皇后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个无子的皇后,又与朱见深母子不对付,所以要防患于未然了
  • 2023-03-06 19:13

    阿越,我就在济南,听你一说德王在济南的历史,想再去大明湖还有长清的五峰山德王墓看看[呲牙笑] 来济南的时候联系我,我带你游览大明湖[点赞]

    钱越说史 回复:
    好的,来济南就靠你带路了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