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无论打开哪个网站,都能看到“东方甄选小作文风波”的相关内容,也是突发奇想,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不难发现在职场里,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看似现在有了定论,实际上变化在未来,至于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客观的讲,从老师转型到主播,董宇辉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虽然不知道他曾经作为老师时的成就如何,但做主播的成绩想必大家都清楚。
事实上,我们能看到的,不过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真相往往比想象中更残酷。这里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有不同的立场。
人性本就如此,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这种情况在职场里特别的突出。两种不同的立场,最终的结局大概率已经决定,这纯属人性的规律。
从老板的角度看问题1.舞台是我搭建,你只是在上面唱戏而已
在老板的逻辑里,平台是我搭建的,你只是在上面演绎而已。
如果没有我,你连唱戏的台子都没有,哪怕你的天赋再好,依然没有施展的空间,所以你应该按照我的想法做。
老板觉得自己就是教练,我水平高那么可以带你拿奖牌,即便我水平低,我也能决定是否让你上场。任凭你水平再高,没台唱戏依旧不行。
至少在初期,别人认可的是我这个平台,而不是台上的某个人,这就是老板的逻辑。
换句话说,你只是会唱戏,而搭台不仅需要唱戏的人,还有许多后勤保障的支持,离开集体个人真的可以吗?
2.机会是我给你的,所以你要按我的来做
既然台是我搭的,那么我想让你唱什么戏码,你能唱的来是本事,如果唱不来,那我完全可以让别人上台。
我可以选择A,也可以选择B、C、D……,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达不到董宇辉的程度,而且即便是个人能力再强也具有偶然性。
老板肯定会选一个人,这个是必然的,至于选谁却是偶然的。谁能够实现自己的管理意图,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那就选谁。
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不具有唯一性,即便是替代成本高,也并非老板承担不起。
3.能力太强必须防范,避免“尾大不掉”
当然作为老板肯定希望下属能力强,但也要在可控范围内,权力的安全、权力的可控,以及权力的延伸,这是老板嘴上从来不说,但一直在考虑的事情。
至于下属太过优秀,如果好控制还行,如果处在失控的边缘,即便造成损失,也会选择弃用,或者说早已开始布局,准备可替代品。
任何一个老板看到下属能力强首先是欣喜,其次就开始加以防范,否则下属撂挑子是小,接续不上才是大事,之所以老板可能会忍让是还没有培养出可以接续的人。
从优秀员工的角度考虑1.平台是你搭建的,但成绩是我做出来的
作为优秀的下属来讲,他们会认为,平台却是你搭建的,但是成绩是我做出来的。
难道搭建平台就一定能让生意好?还不是因为我的价值,使生意好起来的?现实中不可否认个人价值的因素,很可能因为某个人就改变当下的现状。
董宇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当时东方甄选是什么情况,而他的出现确实有了不小的改变。
自信、骄傲的情绪会在心里偷偷滋长,别说像董宇辉影响力这么大,就算是单位里常年保持销冠的人,这种心态也在所难免。
2.得到了老板以外更多的认可,难免膨胀
优秀员工做出的冲击大家有目共睹,不仅在同事会赞扬,而且还会得到老板的赏识,资源倾斜向更好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捧着,谁敢保证自己能以平常心对待?内心膨胀在所难免,别说个人修养,不过是有些人流露在外面,有些人是心里活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算是家庭里谁的成就高,谁的说话声音都会大一些,在家里都是这样的情况,更何况职场里呢?家里还有扯不断的血脉,职场里不过就是里。
越是优秀的员工,这种内心越明显,别人捧的多了,自然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老板高度认可的时候。
3.有更多的选择,难免会出现心思动摇的情况
越优秀的人,选择越多,比如,竞争对手挖人的情况,又或者自己有创业的想法,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尤其是行业内已经具有一些影响力的人更是如此。
要说不满意现状,到也不是,只是想更好而已。比如,为生活奔波的人觉得只要不再为生活奔波就知足了,可当实现了衣食无忧,难道真的就甘心吗?
人的欲望总是随着自己的境况而不断的进阶,当有了更多选择的权的时候,又有不小诱惑的时候,谁敢说自己没有过其他念头?
换个角度看,难道老板看不到这些吗?如果看到了,又该以何种手段呢?是否值得思考呢?
大结局无非两种情况1.成为实现共同愿景的伙伴
既然下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打压显然是不理性的。要么是给更多的利,要么是建立共同的愿景,成为合作伙伴。
给更多利益,下属为了利益,老板为了更大的利益,也属于共同愿景。当然如果说,老板与下属之间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需要,相互成就,达成共识,建立共同的愿景,依然可以走的很远。
不过,现实中由于起点本就存在差异,共同的愿景真的不容易实现,说白了圈层之间有壁垒,认知存在差异。
虽说这种情况极少,但并非不可能出现,或许只是理想化的一种结局而已。
2.一拍两散,各奔前程
老板不一定大度,下属不一定甘心,大概率的情况下会一拍两散,各奔前程。无非是和平分手,大家私下达成协议,或者是闹的人尽皆知,事情发酵成另一个样子。
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最多,无非是在谁对谁错上争论不休,其实大家都没错,不过是各自理性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而已。
这不仅是利益的博弈,也是心里的博弈,本就是上下级之间的事情。老板不一定完全放心,下属不一定会完全敞开心扉。
博弈双方,看似有输赢,实则都没输,或者是都没赢,至于向谁倾斜,完全看实力的强弱,胜者才拥有话语权。
写在最后从“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看似联想到这些,实则不过是作为职场人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而已,只是这个事件影响力大,身边的事情经历了却不一定能引起热议,最多就是在单位内部。大家都很忙,也很健忘,作为看客,谁又真正知道当事人心里的感觉呢?
TT123
利益分配的问题 和 无事生非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