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董明珠“东山再起”,尝试首次在快手直播带货,结果超100万人观看,30分钟销售破1亿,3小时总销售额3.1亿。
看到最终的数据后,她激动地表示:“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就会一直带下去。”
为何董小姐会如此激动?
因为如果你最近有关注她的话,你肯定看过她在抖音上的第一次直播带货。
那次的直播带货,表面数据比现在“好看”多了,431万人观看。
然而销售额只有可怜的22.53万元,妥妥算翻车了。
所以这一次董明珠打算卷土重来,坚决要在直播带货这条路上走出名堂来。
为此,她做了精心的准备:
第一,选品和价格都很接地气,不再像第一次那样选太多的高大上商品;
第二,果断换平台,选择了快手合作。
就这两点改变,立马见效。
有人说,在压力下,董小姐也是拼了,不停地改变自己。
的确,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像董小姐这样一流的高手,都善于驾驭变化。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有一句话很出名:“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曾经称霸全球手机市场头把交椅长达15年之久,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到了40%的诺基亚,从辉煌到毁灭只用了6年。
2013年被微软以54.4亿欧元现金收购,以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了它辉煌的历史。
原因我们现在都知道了,诺基亚把视野过分局限在已经获得的市场成功上面,而忽略了对市场风向的洞察和产品发展趋势的把握。
经典的诺基亚开机图案,你还记得吗?
一个时代落幕,就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而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正是以苹果、三星为首的智能手机时代。
2007年,随着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手机,智能手机变革的大潮也汹涌而至。
然而诺基亚那个时候虽然嗅到了市场信息,但却没有认识到iPhone及其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威胁,依旧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发系统。
结果就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产品研发上面,却始终没有得到大众市场的认可,最终失去了其作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制造商的地位。
而苹果一跃而起,成为了智能手机时代的领军者。
一个新事物的兴起,往往都是悄无声息的。但如果一旦遇到那个风口浪尖,他们就能迎风翱翔,如蛟龙潜海。
1999年,马云带着自己的十八罗汉从北京回到杭州创建阿里巴巴,他们一度被当地政府官员以及潜在用户当做骗子拒绝了无数次。
可能当时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短短的20年,阿里巴巴成为了中国的三大互联网巨头,影响着世界。
从淘宝到支付宝到云计算,再到如今的“新零售”商业模式盒马生鲜,多次证明了马云对于变化的深刻把握,也因此,才缔造了世界级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
不论是谁,如果停止了变化,也就基本上意味着告别了这个时代。
你若把变化当机遇,变化自然会给你丰厚的回报。反之,社会会以它的方式给你教训。
02 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改变的人张泉灵说:时代抛弃你,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美国工厂》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工厂里的车间工人,虽然每天都很努力工作,但最终都要面临被机器所“吃”掉的结果。
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工业时代的更新,那些如车间工人等低附加值的工作岗位很容易就被替代掉。
当然由于工作的属性和自身认知水平受限,他们恐怕很难做出改变。正如香港曾经有一档《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所揭露的一个残酷真相:
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够摆脱贫困。
但是对于现在不少年轻人来说,明明自身条件并不差,却成为了贪图安逸的一批人。
殊不知,他们慢慢变成了那只被温水煮着的青蛙,距离被社会淘汰也只是一步之遥。
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柯达”这个品牌?
作为曾经称霸全球摄影行业近百年的柯达公司,也是因为迟迟不愿影响数码化而落后于市场,最终只能宣告破产。
在上海的地铁里常能看到这样一则广告:" 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 "。
我看到身边太多人好高骛远,他们宁愿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运气交给鲤鱼,然后对自己说“听过许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就这样,过得不好才是正常的。
你若不改变,自然会有人逼着你改变。只是真等到那一刻来临的时候,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被现实打得狼狈不堪。
所以为何不提早走出舒适区,等待变化来临的时候,体面的跨过去呢?
03 一流的高手,都善于驾驭变化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彭于晏每拍一部戏,就会学会一个新技能。
《翻滚吧!阿信》,彭于晏的成名作
为了拍《海豚爱上猫》,饰演好剧中一名海豚训练师,他去考了海豚训练师证书,并出版了一本《彭于晏的海豚日记》;
为拍《破风》,他几乎骑遍了香港所有的山,总共累计骑了长达11万多公里,还考取了赛车手证……
谈到这件事情时,他也直言不讳:“我就是没有才华,所以才用命拼。我不怕吃苦,就怕学不到东西。”
一个人的平庸不仅在于自身能力的欠缺,他们对于“变化”是如何应对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够走多远。
TVB演员陈键锋在爆红的时候,依然坚持学习考证,考了一百多个证件。
有人采访他:“你都这么红了,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些事情?”
他调侃自己:“我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也许哪天年龄上去,没有市场了,还可以发展一下副业。”
作家毕淑敏说过,变化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
如今已经66岁的董明珠,拥抱潮流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的多,而这也是她能够把格力做到世界的品牌的秘诀。
有人调侃说:“都2020年了,一个不会直播卖货的CEO不是好CEO。”
勇敢尝鲜,拥抱新变化,这样的董小姐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