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正经的吃货,去莎车的起因是一只鸽子。
因为在喀什吃了一只烤得焦焦的鸽子,有人跟我说,“吃鸽子,得去莎车。”
莎车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这儿是新疆的一个人口大县,户籍人口约89万,少数民族占比约96.3%,走在街上烟火气十足,民族风情浓厚,恐怕这里是新疆最具异域风情的地方了。
出了火车站,恰好赶上了公交车。开车的司机是个当地的小伙子,风格略微有点狂野,在驾驶室的小台子上放着一茶壶,旁边有几个烤包子,一手抓过烤包子咬上两口吃了个干净,再抓起茶壶,喝了两口茶。
车上就我一个乘客,等红绿灯的间隙还跟我扯上两句,问我哪里来的,是过来旅游还是工作。我说我湖南人,他顿时充满敬意,说是毛主席的故乡啊。他跟我说,上几个月还去过喀什,在市民中心的广场对着毛主席的雕像敬礼呢。
说完顺手塞给我一个烤包子,这边的人好像并不在意食物是否“刚出炉”,烤包子凉凉的,照吃不误。我恰好前些天听当地人说,肉凉了吃也有凉了的风味,这么一想,凉的烤包子下肚,心里也平衡了。
莎车的公交系统挺发达,现在网约车也发展起来了,基本能打到滴滴,不过滴滴的价格并不比出租车便宜,出租车招手就有,而且很少碰到绕路的情况,可以放心打!
出租车的司机可爱聊天了,可能因为我说普通话的缘故,有事没事都会拉扯出话题,闲聊几句。我怀疑他是在找我练习普通话,因为在当地的公共场合几乎都贴着“公共场所请讲国通语”。进入一些大的餐厅时,也会有语音提示,“请讲普通话”。
可能因为汉语水平不够吧,这边很多店铺名都取的简单直接,又有趣。
比如“欣慰肉汤烤肉店”、“淘气公鸡大盘鸡”、“笑容饭店”等等,有时候收集这些简单有趣的店名也是一种乐趣。
我住的酒店,在其他城市同一集团下的连锁,入住的时候前台好歹有一两个汉族员工。在莎车,前台清一色的少数民族,这也反映了这边少数民族的占比很高。
正因为语言沟通不算很畅,所以在饭店吃饭,服务员跟我也不会交流太多。或许你会觉得态度不佳,我更倾向于认为她们觉得沟通费劲,就尽量少说话了。若真碰到什么问题去问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很热情。
比如我在缸子肉汤里发现一种干干的碎叶子似的香料,有一种像薄荷但不是薄荷的香味。我去问店员,店员不懂就去问老板娘,老板娘在手机上打开维吾尔语翻译器,然后给我看,是“藿香酱”。莫非是藿香叶?虽然我还是没太搞清楚,但老板娘补充了一句:“养胃的。”
莎车的美食,能感受更纯粹的风味,这里的食材都不错,要把味道做的难吃,有点困难。但是要做得很好吃,也是要水平的。所以去寻找一些不错的馆子,也是我目前主要去做的事情。
为了一只鸽子来莎车的我,吃得还是挺满意的,以前认为烤乳鸽很难有超越广东中山的了,但是莎车的另外一番风味,让人觉得,烹饪的终极之道都是殊途同归。
在各个店吃羊肉,当街挂着的羊,肉眼可见的新鲜,会让人吃的放心。那满桌鲜嫩的羊肉,一会都上了餐桌。
县城具备一定的人气,食物流转快,几乎没有过夜的食材,这也形成了良性循环。我去过一些很有名的美食城市,因为食材好很出名,但是日渐没落的人气,导致食材的积压,不够新鲜,烹饪上桌后体验不佳,去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曾说过,最好的风味在县城。这句话现在值得商榷了,应该更正为,最好的风味在有一定人气的县城。有些县城人气不够,大家不太喜欢上街吃东西,餐饮业不发达,自然难以支撑美食。
莎车美食虽美,但是有些馆子的卫生有点堪忧。虽然我习惯探索苍蝇馆子,但是飞来飞去还是略微有点影响心情。
飞的更多的是这种像蜜蜂的虫子,我也不知道是蜜蜂还是某种“蜂”,不叮人,但是会在甜的东西上停留,又不忍心拍死,你不赶它的话,它会越来越大胆。
莎车美食原生态且种类丰富,当街炙烤的鱼、卤好的马肉、各种串串、炸鸡烤鸡、干果果脯之类,走着走着就看花了眼。
各种美食还留待你去探索,也可以翻翻我之前写的攻略,绝对叫人难忘。
在这里的生活用具都跟内地不一样,不然为啥会说异域风情浓厚呢。
不再千篇一律,而是有更多的看点。
平常生活的街道,对游客来说就是景区,处处皆风景。偶有保存完整的楼房和街道,都挂上了优秀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的牌子,能保留旧时的风物难能可贵。
在叶尔羌王宫附近的喀赞其路是莎车比较热闹的老城区,这里因为离莎车大的景点近,所以人流非常密集。
在美食坊附近,还有一片舞台,当地人能歌善舞,舞蹈的基因已经深刻在骨子里。整个下午都是“舞蹈交流会”,一曲跳罢又上一曲。
如若不喜欢如此热闹的场景,其实可以往远一点的街区走走。
在县城不比城市,这儿的建筑多显当地风情。在其他城市,如果远离老城区,新区的建筑就比较千篇一律,跟内地城市的建筑风格就没什么两样了。
如果熟悉莎车的话,一日基本也可以游览完毕。
从叶尔羌王宫开始,从莎车博物馆结束。
出租车司机曾跟我说,不去看看王宫不算到过莎车,这个古老的王宫有着美丽而豪华的建筑。
偏偏我到的几天正好闭园,王宫的对面有叶尔羌汗国王陵,喜爱历史和建筑艺术的人值得在此驻足。
从王宫往北走可以去看看莎车的古城墙遗址,在莎车古城门附近的莎车府,每天早上都有开城门仪式。
喀赞其路的街道终归喧嚣,喜欢安静的话可以走走莎车的大街小巷,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
去往每个景点的路,都有街道能经过清真寺。从古城门到恰苏村会经过阿克清真寺,门梁上的雕花已然斑驳,岁月的沧桑刻在了墙上。
恰苏村人就少了很多,但是街上的商户不减,再往东走就进了乡里和村里,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再往东走走或许有不错的经历。
我仅仅走到玄奘东归的讲经台,这里有个小小的博物馆,要收门票,我在门口看了一看。
当年玄奘走过“塔莎古道”,在莎车停留,这是旅行家的浪漫,也是传经者的执着。
往回走钻进皮革巷时,会看到阿孜尼米契提,也就是阿孜那古寺。
这座始建于1460年的古寺,共有52个大小穹顶组成,院落布局和内饰壁画纹样均体现了佛教文化元素,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物例证。
与其他清真寺不同,阿孜那寺泥砖砌就,外墙抹泥。现在并未开放,只能远观,无法近看。
小巷子里的民居建筑值得细看,有些漂亮的门墙拍下来亦可回忆。
几乎多走几步就又能看到清真寺。
走到莎车县委原党校旧址后,再往北走,会经过又一个清真寺。
莎车加满清真寺,有两个门,一个老建筑,一个新建筑。不过现在都没开放,没法进去。
在莎车逛了一圈后,可以走到博物馆。莎车的博物馆比较小,转一圈就看完了。
闲暇的时光,可以去泡泡茶馆。在茶馆里,可以体验这里的悠闲,和市井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