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1]赵琦瑶,刘岩,杨天绎,等.糖尿病治疗药物相互作用文献计量学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25,48(03):595-605.
[2]杨娟.二甲双胍临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24,22(10):188-194.
[3]苏文涛,冒山林.糖尿病经典老药二甲双胍,真的是“灵丹妙药”吗[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4,21(05):116-118.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患者会出现 “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分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用药,能较好控制病情。

林芳,45岁的重庆女子,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策划主管。工作强度极大,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在饮食上,她尤其钟爱重口味食物,火锅、烧烤几乎每周必吃。每次吃火锅,她都要配上大量的饮料,尤其是可乐。在她看来,火锅的麻辣与可乐的冰爽碰撞,是一天疲惫工作后的绝佳慰藉。长时间这样的饮食模式,不仅让她的体重直线上升,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健康埋下了隐患。
2020年 4 月 8 日,林芳身处重庆,从这天起,喉咙干渴的感觉如影随形,不管喝多少水,干燥感都难以缓解。一开始,林芳下意识觉得,这是重庆气候干燥,再加上自己痴迷各类辣味美食导致的,便没太当回事。可到了晚上,起夜次数陡然增多,扰得她睡眠质量直线下降。然而,日常工作生活一忙起来,她就像上了发条,根本无暇顾及,很快将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抛到了九霄云外 。
随着时间推移,林芳的视力开始模糊。看电脑屏幕上的字时,常常要凑近才能看清。她原本以为是长期对着电脑工作,用眼过度造成的,买了眼药水滴了几天,不见好转也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工作的压力让她无暇顾及身体的这些细微变化,依旧熬夜加班,饮食上毫无节制。

直到6月23日,林芳坐在家中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做方案。突然,一阵强烈的头晕毫无征兆地袭来,她眼前一黑,身体瞬间失去平衡,差点重重摔倒在地。紧接着,心脏好似失控的鼓槌,剧烈跳动,带动得整个人止不住颤抖。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如一道晴天霹雳,让林芳惊恐万分,冷汗不停地从额头冒出,后背瞬间湿透。林芳这才真切意识到,身体的问题已刻不容缓,丝毫不敢再拖延,抓起外套,立刻奔赴附近的医院。
在医院,医生为林芳安排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空腹血糖值达到了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更是高达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超出正常范围,达到了8.5%。医生根据这些指标,确诊林芳为糖尿病。“你的血糖值已经远超正常范围,从现在起,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和作息。”医生严肃地说道。
医生叮嘱林芳,要多吃蔬菜,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运动。在治疗方面,医生为她开了二甲双胍,以帮助降低血糖。林芳拿着药方,听着医生的嘱咐,内心五味杂陈,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多年来的不良习惯竟会招来糖尿病。

尽管医生千叮万嘱,但林芳依旧难以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在她看来,工作压力那么大,若连饮食这点乐趣都没有,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她心里想着,吃了药应该就能控制住血糖,于是继续熬夜加班,周末照旧和朋友吃火锅、喝可乐,将医生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2020 年11月17日,林芳像往常一样去跑步,可刚跑没几步,就觉得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每迈出一步都要耗费她极大的力气。紧接着她的出气的频率也变得快了起来,胸口也像是有一块石头压着,使得她没每呼吸一下都张者大大的嘴巴。回到家中跟丈夫说起此事,丈夫劝她去医院看看,她却重重的呵斥丈夫:只是今天跑步太快了,一点小毛病,干嘛要去医院呀。只是简单的休息了一下,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12 月 18 日,林芳正坐在办公桌前修改策划案。全神贯注之时,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她的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她此时感觉整个办公室开始天旋地转。本想要起来接点水缓解一下,可刚起身就重重的摔倒在地上。同事们见到此情况,瞬间慌了神,但很快有人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拨通了 120 急救电话。

被送往医院后,医生立刻对林芳进行了全面检查。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她的血pH值降至7.2,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酮体水平升高至4mmol/L。综合各项指标,医生诊断林芳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血糖急剧升高,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导致血液酸碱度失衡。
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林芳的病情逐渐好转。当她缓缓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躺在病床上,心中充满了懊悔。“我要是早点听医生的话,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林芳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芳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调整饮食结构,早睡早起,每天坚持散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身体也慢慢好转起来。林芳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疾病的困扰,生活将重新步入正轨。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林芳,意外再次接踵而至。2022 年 4 月的一个清晨,林芳如往常一样起床洗漱。不经意间,她留意到自己的晨尿颜色深黄,就像泡得浓郁的浓茶。看到这一幕,林芳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不过,她很快自我安慰,也许只是前一天工作忙碌,忘记及时补充水分。可接下来的日子,这种情况并未好转,连续几天,晨尿颜色丝毫未变。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芳的晨尿颜色愈发暗沉,像极了浓酱油,散发着刺鼻异味。不仅如此,腿脚水肿愈发严重,蔓延至大腿,甚至连手部、脸部也开始肿胀。起初她以为久坐所致,并未在意。可没几天,只要轻轻按压,皮肤就会深深凹陷,好半天都弹不回来。夜里,她还常被憋醒,呼吸急促。林芳陷入无尽的焦虑与不安,每晚翻来覆去,眼睛盯着天花板到天亮。怀着忐忑,拖着如同灌了铅般的双腿,她再次走向医院。
经过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后,林芳的血肌酐水平高达707μmol/L,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0ml/min,尿蛋白(+++),CT的结果也出来了,提示双肾体积萎缩,皮髓质分界不清。医生无奈地告诉她:“根据这些指标,你已经确诊为尿毒症。”
尿毒症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各类晚期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标志着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肾脏功能因受损,无法正常过滤代谢废物与多余水分,毒素便在体内大量堆积。其症状涵盖身体水肿、尿量异常、恶心呕吐,还有皮肤瘙痒等。

林芳呆坐在医院的椅子上,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尿毒症诊断书,大脑一片空白。明明这几年,她早睡早起,戒了垃圾食品,烟酒更是碰都不碰。那些努力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日子,像走马灯般在脑海闪过。她满心都是困惑与不甘,不停呢喃:“我这么努力改变,怎么还是逃不过?到底哪里出了错……” 绝望如潮水,将她彻底淹没 。
医生也感到疑惑,详细询问了林芳的日常生活细节,包括饮食、作息、用药情况等。听完林芳的讲述,医生叹了口气,说道:“无知啊!尿毒症并不是无缘无故找上你,你看起来做得面面俱到,但你还是在生活中忽略了三个细节,这才给了它可乘之机,临床上许多糖尿病患者同样是在这三个地方栽了跟头,最后才会落得个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境地!”
一、糖尿病并发症的隐匿性和危害性
糖尿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其并发症往往在悄无声息中发展。以林芳为例,从最初的糖尿病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再到尿毒症,病情逐渐恶化,过程中很多症状容易被忽视。口渴、视力模糊、乏力等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正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当这些小症状被忽略,糖尿病就可能进一步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像尿毒症这样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指标,对身体任何细微变化都要保持警惕,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并发症,避免病情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饮食中隐形盐的危害
许多人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时,往往关注糖和脂肪的摄入,却忽视了隐形盐的危害。林芳虽然改掉了吃高糖、高脂肪食物的习惯,但因没有留意加工食品和调味品中的隐形盐,为尿毒症埋下了隐患。像常见的方便面、火腿肠、腌制品,以及酱油、鸡精等调味品,都含有大量盐分。过量摄入隐形盐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脏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调节,对于本身肾脏就因糖尿病受损的患者而言,无疑雪上加霜。糖尿病患者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烹饪时控制调味品用量,保护肾脏健康。
三、血糖监测与药物调整的科学性
血糖监测和药物剂量调整,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林芳擅自调整药物剂量,这一错误行为直接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进而加快了病情恶化的速度。规律监测血糖,就如同为糖尿病的治疗安装了精准的导航仪,不仅能帮助患者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更能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糖尿病患者应当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时间和频率,一般包括空腹、餐后以及睡前等关键时段。在药物调整方面,患者必须严格遵从医嘱,切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注:《回顾:45重庆女子吃二甲双胍降血糖,坚持2年后,情况咋样了?》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