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江苏一男子吃阿司匹林,坚持一年后,身体有何变化?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4-02 18:18:41

资料来源:

[1]马献广,毛吉营.基于药品监督管理的阿司匹林安全性评估[J].品牌与标准化,2025,(02):94-96.

[2]商旸.对“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关键要把好质量关[N].人民日报,2025-01-13(015).

[3]吕梅环,王燕艳,孙军,等.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4,30(12):2377-2379.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能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像头痛、牙痛,还能退热,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它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血管疾病。不过也有副作用,比如胃肠道不适、出血倾向。孕妇、哺乳期女性、有出血性疾病的人得慎用。得遵医嘱服用,不能滥用,以免损害健康。

林强,48岁,江苏南京人,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他便已经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了,这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能多跑几单,他常常在车里解决三餐,饮食毫无规律可言,且酷爱高盐食物,每顿都离不开咸菜、咸鱼。就拿早餐来说,他经常会买上两个咸菜包子,就着浓茶下肚,高盐食物带来的咸香,让他觉得十分满足,却不知这正悄然损害着他的健康。

2018年5月10日,林强在开车途中,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前的道路似乎有些模糊,脑袋像被重物敲击,一阵一阵地疼。他以为是昨晚熬夜跑车,没休息好导致的,便把车停在路边稍微休息一下,喝了点浓茶后,感觉稍有缓解,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继续接单跑车。此后的几天,时不时就会有轻微的头晕袭来,他总想着可能是最近太劳累,只要多休息就会没事,依旧照常出车,丝毫没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

可事实并没有向他想象的那样发展。反而,他头晕的症状愈发频繁,每次开车时间一长,他的脑袋就像是被一阵迷雾笼罩着一样,视线也变得模糊不清。有好几次出车的时候,突然的眩晕感让他差点就与旁边的车碰撞。即便如此,面对家庭的房租、孩子的学费,林强实在不敢停下。他一边强撑着精神,一边安慰自己:“跑出租车的,谁没点腰酸背痛、头晕脑胀的小毛病?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

直到5月20日下午,林强驾驶着出租车,在路口静静等候红绿灯。突然,一阵排山倒海般的眩晕感猛地袭来,他双手瞬间失去力气,方向盘也不受控制地剧烈晃动。车身歪歪斜斜,眼瞅着就要撞上旁边的护栏,吓得周围车辆纷纷鸣笛避让。那一刻,恐惧如同汹涌潮水,将他彻底淹没,心脏在胸腔里砰砰狂跳。林强意识到,事情远比想象严重。他强忍着不适,把车稳稳停在路边。在乘客协助下,步履蹒跚地前往附近医院。

在医院,在简单的询问病情后,医生迅速为林强安排常规检查、脑部CT与核磁共振检查。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6.8mmol/L,已临近糖尿病前期标准,总胆固醇7.2mmol/L,甘油三酯3.5mmol/L,远超正常范围,显示血脂严重超标。而测量血压时,数值一度飙升至 160/100mmHg,达到二级高血压标准。诊断为高血压和高血脂症。

几小时后,脑部CT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出来,医生表情凝重地告知林强,影像显示其大脑中动脉M1段出现严重堵塞,堵塞面积达25%,这直接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部分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已出现轻微损伤。此外,周围小血管也存在粥样硬化斑块,随时可能引发新的梗塞。确诊为脑梗死。

林强盯着报告,脑袋“嗡”的一声,他嘴唇颤抖,喃喃自语,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医生告知林强,需立即进行溶栓治疗,以打通堵塞的血管。在治疗后,医生叮嘱林强:“你必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也要严格控制,低盐低脂。”随后,医生为他开具了降脂降压药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用来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脑梗复发。“按时服药,定期来复查。”医生严肃地说道。

林强双手颤抖着接过药,郑重地点点头,回到家后,林强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都把药物放在显眼的地方,阿司匹林药物每天都不落下,而且每天出车的时间也减少了不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饮食上也做了调整,高油高盐的食物也已经淡出了餐桌,甚至下班回来还会在小区里去跑跑步。坚持一个月之后,头晕的症状有所缓解,身体也逐渐恢复,他又能正常跑车了,一家人都为此感到欣慰。

然而,8月20日午后,不幸来临了。林强驾驶着车疾驰在公路上,突然,一阵强烈的头晕如潮水般将他淹没,紧接着,犹如万根钢针猛刺的剧烈头痛,如闪电般轰然袭来。他的视线迅速模糊,仪表盘上的数字扭曲成光斑。双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冷汗顺着额头滚落下来。林强拼尽全身力气试图稳住方向盘,可身体却愈发不听使唤。随着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彻底被黑暗吞噬,他重重地晕倒在了驾驶座上。在乘客察觉到林强晕倒后,迅速掏出手机拨打了急救电话。

救护车火速赶来,先对林强进行初步的抢救,但抢救效果不大,而送往医院后急查头颅CT,检查结果发现:林强的双侧额叶、基底节区可见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性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根据检查结果医生诊断为脑出血。医生立刻组织抢救,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林强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医生面色凝重地告诉家属:“病人脑部出血较多,对脑组织造成了严重损伤,后续很可能会半瘫。”

听了医生的话,妻子大脑一片空白,声泪俱下的询问道:“怎么会这样,我丈夫烟酒都戒了,平日里不仅每天锻炼身体,按时吃药,而且早睡早起,饮食清淡,血压血脂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怎么会好端端的突发整这么严重的脑出血呢?”

面对家属的疑问,医生也是疑惑不已,如果真如家属所说,林强的发病确实蹊跷,病因究竟是什么?为了解开家属的疑问,医生仔细问询了林强这段时间的睡眠、饮食习惯和用药情况。一问,果然是在吃阿司匹林。

得知真相的医生神色大变,惋惜道:“阿司匹林确实可以预防心梗、脑梗,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甚至终身服用来抗血栓。但任何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你丈夫和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样,在吃阿司匹林时都忽略了这两个用药关键点,不仅疗效不佳导致肝肾毒性,还诱发脑出血导致永久的瘫痪在了床上。”

一、症状早识别,争取救治“黄金时间”

脑梗和脑出血发病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就像林强一开始频繁出现的头晕症状,很可能就是疾病的早期表现。脑梗发作时,患者可能会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导致手持物品掉落;言语表达不清,旁人难以理解其意图;部分人还会突发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而脑出血发病更急,常伴有剧烈头痛,这种头痛往往难以忍受,且会迅速加重,同时可能伴随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一旦发现这些异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发病后的4.5 - 6小时“黄金时间”内进行救治,最大程度减少脑组织损伤,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二、日常生活细节,关乎脑血管健康

林强长期久坐、饮食高盐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其患病的重要因素。久坐会使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高盐饮食则会升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此外,吸烟、过量饮酒、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也会对脑血管造成严重损害。吸烟会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的弹性;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脑出血风险;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和代谢,进一步损害血管健康。因此,保持适量运动、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三、定期体检,为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很多脑血管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异常,以及脑血管的病变。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脑部CT、核磁共振、颈动脉超声等专项检查。通过体检,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即便已经患病,定期复查也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注:《回顾:18年,江苏一男子吃阿司匹林治疗脑梗,不久发生脑出血,医生:他忽略了这几点》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34
严医科普羊生

严医科普羊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