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1]邹颖,刘继华,李静宜,等.基于超声的迁移学习人工智能模型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恶性概率的评估效能[J].实用医学杂志,2025,41(06):889-895.
[2]苏婷婷,徐元兵,潘代,等.细针穿刺技术对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5,34(03):236-240.
[3]刘乙辛,李朋禺,郭子良,等.甲状腺结节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5,34(03):267-271.
2015年,34岁的李秀蓉女士在湖南的一家电子设备生产厂担任质检员。为了方便短距离通勤工作,租了一个地下室。她每天需要在流水线站立12小时进行工作,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她养成了喝浓咖啡提神的习惯,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达到四五杯。工作环境乱,噪音大,同事之间说话都靠喊,时间久了她总觉得脖子发紧。渐渐地,李秀蓉的身体就亮起了红灯。
2015年6月底,李秀蓉跟往常一样在工位检查电路板,长时间的低头使得她抬起了手想轻轻拍打酸痛的脖子,突然摸到脖子的右侧有一粒小硬块,像花生米大小,随着吞咽动作可以上下滑动。她以为是跟往常一样睡觉落枕导致的淋巴结肿大,随手揉了揉便没在意。

一周后,她正盯着检测仪,忽然一阵心慌,同时一阵钻心的刺痛从脖子窜到耳根,像有人在用针挑动着她的筋脉。她下意识去摸那个肿块,发现已有鹌鹑蛋般大小,摸着也粗糙了不少,如同皱巴巴的树皮。但此时检测仪响起了警报,她顾不上多想又投入了工作中。
暑期到了,电子厂的订单量大涨,李秀蓉一连加班一周,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7月26日清晨,她起床刷牙发现不对劲——脖子右侧明显肿胀隆起,穿着的工装最上面一颗纽扣已经完全系不起来。吞咽口水的时候喉咙里像是卡了一颗鸡蛋,每吞咽一次都带着钝痛。更奇怪的是,上午汇报工作时,原本清亮的嗓音变得浑浊沙哑起来,像砂纸摩擦般粗糙。李秀蓉以为是自己在进行汇报时发言过长导致喉咙干燥,月底还有大会,于是她去药店买了一盒润喉糖就没再多想了。
七月底开车间员工大会时,李秀蓉发言结束后突然感觉呼吸困难,仿佛被人勒住了咽喉,吸气时肋骨如被铁箍捆住,呼气时仿佛肺里灌了铅气管里仿佛灌满了粘稠的糖浆,空气必须费尽全力才能挤进去。李秀蓉这才意识到润喉糖吃了没有成效,但繁杂的工作推着她走进了车间坐下休息了会。

休息结束后,拿着电子板的手突然也颤颤巍巍抖动起来。她连忙扯开衣领扇着风大口呼吸起来,脖子上的肿块俨然已经有鸡蛋大小,青紫色的血管在肿块上显得尤为清晰和吓人。回到工作位上,她发现原本抖动的手更加握不住镊子,电子板上的焊接点在她眼前变成了无数重影,整个人在站着晃来晃去摇摇欲坠。
对面的同事见状,立即上来扶她。此时同时注意到她脖子上红肿的大包,吓得立刻交了救护车。在去往医院的途中,李秀蓉面色苍白如纸,混合着含糊不清的呜咽声把随性的护士吓得攥紧了急救包。
救护车把李秀蓉送到医院后,医生马上给她做了检查,触诊时,轻轻一按,她就疼得直皱眉,呜咽声也从喉咙里滚落出来。超声显示:甲状腺右叶17mm×9mm×50mm,左叶15.4mm×8.3mm×47mm,峡部厚4mm。甲状腺右叶的可以看见低回声结节,边缘模糊粗糙,钙化呈现砂砾样,血流信号非常乱。进行血检时,抽血的护士发现她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异常升高,而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却低于正常值,这个结果意味着她的甲状腺功能已经开始衰竭。医生随即给她安排了细针穿刺活检。三天后,检测结果出来了,病理报告显示:甲状腺癌,且已经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医生拿着检查报告对她说:“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疾病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中呈现的组织团块,该病病因多样,可源于缺碘、正常甲状腺组织过度增生、退行性性变甲状腺炎症等。女性的患病率较男性高。但不加控制已经病变为甲状腺癌,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必须尽快手术,否则可能影响呼吸管导致窒息。”
李秀蓉当天就安排了住院手续,医生为她制定了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方案。手术前,李秀蓉躺在病床上,清晰的感知着喉咙像是被火烧得核桃卡着,让她痛不欲生。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的恢复却并不轻松。由于甲状旁腺在手术中受到了牵拉,致使李秀蓉出现了低钙血症,临床症状表现为她的手指和嘴唇发麻,手臂和小腿的肌肉控制不住开始抽搐。医生给她开了钙剂和维生素D辅助治疗,并且开了优甲乐叮嘱她终身治疗。
出院那天,医生严肃认真地叮嘱她道:“虽然肿瘤已经切除了,但后续的恢复尤其重要,一定要规律作息,减少工作强度,在电子厂工作时做好防护,使用放射性仪器时务必穿好防护服,健康饮食,并且后续还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清除残留病垢,每三个月来复查一次。”李秀蓉点点头。

李秀蓉回家后严格按照医嘱,将工作时间缩短至8小时一天,每天10小时睡眠。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心态平和。半年下来,原本面色蜡黄的李秀蓉渐渐有了气色,心慌和手抖的情况也没有出现了。
手术大半年后的某一天,李秀蓉像往常一样在车间检查电路板,忽然咳嗽了起来,呼吸也突然短促起来,连忙喝了几口水。但突然一口气把水全部喷了出来,更加严重地咳嗽了起来,不得不弓着背咳到眼眶充血。同事见状连忙扶着她,李秀蓉摆摆手说:“可能着凉了,下班买个感冒药就好了。”
重新回到工位的李秀蓉依旧咳嗽着,咳嗽声从“咳咳”转变成“锵锵”的金属声,像是用铁片刮擦气管内壁,时不时还会出现血丝痰。她艰难地举着镊子检查着电路板,随着手举的高度上升,胸口出现钝痛,疼痛随着呼吸加剧,紧接着而来的是窒息感,整个人像是被放进了真空。很快,李秀蓉感觉身体变得不受控制,手里的镊子和电路板重重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声响。

同事连忙赶过来,发现李秀蓉嘴张着大口大口呼吸,身体在颤抖着,因为严重的咳嗽面色发红,手一直捂着胸口,整个身体弓着像一只煮熟了的虾。这一幕把同事吓坏了,接着就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来到了医院。
医院的复查报告显示:右侧胸腔可见较多液体密度,肺组织受压膨胀不全,右下肺门区见不规则致密影,PET于其内见较大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SUVmax3.1,右肺门见淋巴结影,大约为1.3cm×1.7cm。确诊为甲状腺癌转肺癌。
当得知这个结果时,李秀蓉面如死灰,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不可置信这个结果。医生问她是否谨遵医嘱,李秀蓉早已泣不成声说到:“这半年以来,我每天都按时吃药,上一次手术出院后立刻减少了工作时间,咖啡也戒掉了,每周还会进行锻炼,清淡饮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为什么会又患上癌症?”

听到李秀蓉的阐述,医生也是一头雾水,满脸疑问。按照以往的病例和经验来说,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方案是当时最合适的一种方案,并且术后患者也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健康生活,完全是应该向大好势态发展的趋势,怎会出现如此局面?为了弄清楚癌转移成因,医生又详细问了她的工作内容环境,最终发现了致使复发的原因。
医生说道:“你怎么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虽然你按照我的叮嘱按时吃药并且自身也进行了调整规律作息、清淡饮食,但癌症不会无缘无故转移的,一定是你做了些什么才提高了癌转移的风险,而这三个原因是诱导癌转移的的关键,临床上很多人都是不注意这些细节从而导致癌转移,最后落得个无可救药的境地!”
原来李秀蓉工作的车间,大都为中老年人,男性也居多,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大部分男性员工通过抽烟来提神醒脑。车间有明确标志提醒不得在车间内吸烟,并且在车间也有专门的吸烟室。由于员工长年累月加班,精神压力极其大,吸烟室内整日整夜都是烟雾缭绕,每位员工的工作服也一周才换一次。在烟味熏天的吸烟室内长期抽烟的员工们早已被尼古丁味笼罩着,当他们出门时,经常性忘记随手关门,于是车间内也长年累月弥漫着二手烟味。李秀蓉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一直工作着,促成了甲状腺癌转移。

癌症并不会无缘无故转移,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空气污染
相关研究表明,PM2.5>75μg/m³的地区,转移风险增加2.3倍,长期吸二手烟(每天>1
h)风险等同吸烟者的60%。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会使健康身体中的癌细胞增长速度速度增加40%,从而有很大概率促使甲状腺癌转为肺癌。根据调查研究,吸二手烟患者若每日接触二手烟的时长大于1小时,癌转移风险会增加28%;当大于2h时,癌转移风险会增加至45%。应通过远离吸烟环境、使用空气净化器、每年做妨碍筛查来防范癌转移。
二、职业暴露
电离辐射工作会直接破坏DNA,诱发癌细胞恶性进化,会损伤肺组织的微环境从而抑制免疫。免疫力低了,癌细胞就可入侵扩散。根据数据显示,辐射的年积累量>20mSv时,癌变的概率增加183%。李秀蓉虽然减少了工作时间,但是刚做完手术的她出院后依旧在电子设备厂工作,依旧或多或少受着电辐射的影响,从而诱发身体内的癌细胞转移。因此在电子设备工厂中进行辐射较大仪器使用时,得穿好防护服再进工作。

三、居住环境
多项研究证明,氡气超标地下室(>200Bq/m³)会有放射性气体直接损伤肺组织。这是因为氡气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惰性气体,会通过直接损伤机制显著增加甲状腺癌肺转移风险。常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室大多阴暗潮湿,这种环境极易促进黄曲霉素的生长,黄曲霉素是高致癌物之一。李秀蓉长期居住在潮湿的地下室,不难保证不会有黄曲霉素产生,会促进癌细胞扩散,长年累月下来,会更加加快癌细胞的转移。
总之,对待甲状腺结节不容小觑,警惕它演变为甲状腺癌。防癌不是短期任务,而是终身时长的修行。任何微小习惯的改变,可能换来十年寿命的延长。癌症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始于当下,功在千秋,抗癌之路得认真对待,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