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侧福晋、庶福晋、侍妾都有啥区别?家里谁的地位待遇更高?
“福晋”是清朝专门用来称呼贵女子的,因为清朝是满洲人统治的国家,“福晋”就是从满洲人那里来的,在清朝,只有亲王、王世子的妻子才能被称为“福晋”,其他贵族的妻子都是“夫人”,“福晋”和汉语中的“公主”差不多。
在清朝初期,“福晋”只是皇上的妃子,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妃子,都被称为“福晋”,但皇后却被称为“大福晋”。
到了清太宗时代,他仿照明朝,建立了五宫,崇德五宫的妃子虽然有了妃子的称号,但还是被称为“福晋”,被称为“五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孝庄文后,她就是“永福宫庄妃”,被称为“五妃”。
到了康熙的时代,大清基本上是按照明朝的规矩来的,所以大清对后宫的妃子们,都是以“福晋”为尊称的,所以大清的妃子们,都是以“福晋”为尊的。
福晋这个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名词,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爱新觉罗·启功,曾经指出过,根据启功的解释,福晋中的那个“福”字,与“夫”字的发音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的电视剧,把这个名字改成了两个音节。
原本,在满族的风俗中,没有嫡庶之分,所以,所有的妻子都被称为福晋。不过,随着满族统治者的逐渐汉化,汉人的嫡庶观念也被满族所接受。所以福晋之间也有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之分。
在中国古代,一妻多妾是很常见的,一夫一妻多妾,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你有足够的财力和实力,你想要几个小妾都可以,不过你要记住,你的身份和地位,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按照汉族的传统,一个家庭只能娶一位正妻,所以正妻的妻子就是正妃,正妃的婚事受古代法律的保护,而且正妃的妻子还会被授予爵位,有爵位和官服,同样的,清朝皇室的正妃也会有爵位和官服。
一户人家,除了正妻之外,还有一个小老婆,小老婆在古时候就是小三,小三的地位只比正妻低一层,所以小三的身份是受法律保护的,在古时候,小三和小三都是不一样的。妾室如果没有子嗣,则会被埋入祖墓,并且会被载入族谱,接受后代的供奉,如果有一位正妃过世,那么妾室将会得到优先的照顾。而侧妃则是妃子,也就是妃子。
在清代,皇亲国戚想要娶侧福晋,都要得到皇上的允许,一般皇亲国戚想要娶侧福晋,都要得到皇上的允许,而皇亲国戚想要娶侧福晋,却要得到皇上的允许。嫡福晋死了之后,侧福晋就会成为第一个进阶侧福晋的人选,而且进阶的数量也会随着夫君的身份而增加。
康熙、雍正两朝的时候,皇族的侧福晋是两位,皇族的世子是一位,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这个数字就发生了变化,皇族的侧福晋是四位,皇族的侧福晋是三位。
侧福晋的身份地位,只在嫡福晋之下,需要到宗人府报到,由朝廷授予侧福晋,并穿着低于嫡福晋的官服,其家庭情况也会被宗人府记录在皇家族谱的《玉牒》上,进餐时,嫡福晋可以与自己的夫君一同坐在餐桌上,与自己的夫君一同进餐,还可以与自己的夫君一同出现在一些公众的应酬场合。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侧福晋,除了嫡福晋之外,还会受到夫家的承认。
在汉族的贵族家庭中,除了正妃、侧妃、妃子外,还会有妃子,也就是所谓的侧妃。在古代,侧妃的名字和家世都会被载入族谱,但是侧妃的妻子却不会被允许跟随夫君参加任何活动,所以侧妃的妻子一般都是庶女。
庶福晋在王府中也算是小妾,地位比小妾要高一些,至于小妾,那就是小妾了。
在中国古代,有三个老婆,四个老婆,其实三个老婆就是三个最尊贵的老婆,也就是妃子,妃子,侧室,小妾,在一个家族中,地位极高,嫁给自己的丈夫,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地位仅次于正室。不过,这个称号大部分都是从秦汉开始的,到了明、清两代,所有的妃子都被称为侧妃。
四妾,指的是侧房,陪房,丫鬟,通房,四妾,四妾,也分三六九等,侧房,便是良妾,与贵妾不同,侧房,丫鬟,通房,都是庶福晋,而侧房,丫鬟,通房,则是贱妾。
陪房、侍妾、通房,都是下等的妾室。陪嫁一般都是正室的陪嫁丫环,时间长了,也会被正室的主子纳为妾室,不过地位一般都不会太高。
婢妾是男人买来的贱籍女子,贱籍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分为奴籍、乐籍、妓籍,分别是贫穷的卖身为奴的少女,戏班的戏子,青楼的女子。他们的丈夫花了大价钱将他们买来做侍女,因为他们的地位太低,所以他们的丈夫并不承认他们的地位,他们的父亲必须要给他们生下一个儿子,这样他们的名字和家族才会被记录在族谱上。
所谓的包厢,就是男主家里的丫环,地位最低,白天是丫环,晚上则要伺候男主,算是一个连正室都没有的女子,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预备小妾。
往往贱人所生的孩子,在家里也是很不受欢迎的,会被家里的兄妹,乃至家族里的长辈所排斥,这也是贱人身份得不到承认的主要原因。
而小妾,则是最低级的小妾,在清代,皇亲国戚也会给小妾起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小妾。在清代,皇亲国戚所生的女子被称为“公主”,其妃子也被称为“公主”。
相对应的,庶福晋的身份也要比正妃高上那么一点点,因此,庶福晋的身份也只是正妃。至于侍妾格格,则是最低级的妃子,比如侍女,比如侍女,比如侍女。
庶福晋和侍妾格格主要区分是:庶福晋生了没有,《玉牒》上可以记录她的名字和家庭背景,而侍妾格格却是要生了一个男孩,《玉牒》上才会记录她的名字和家庭背景。要知道,《玉牒》十年一次,若是侍妾格格的孩子死了,《玉牒》上也不会有她的名字,由此可见,庶福晋的地位要比一般的妃子高上一截,算是一个侧妃。
如果你能理解古代的“三妻四妾”,那么你就能理解清朝的王爷们,正室就是正室,侧室是侧室,良妾是庶福晋,小妾是陪房丫环,小妾是侍妾格格,小妾是丫鬟,通房丫环是侍妾格格。按照辈分来看,嫡福晋是最大的,侧福晋是最小的,庶福晋是最小的,侍妾格格是最后一个。
以雍正帝胤禛为例,他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得到父亲康熙的恩赐,迎娶了一位大官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成为了他的正妃,也就是后世的孝敬宪皇后。接着胤禛又从一堆庶福晋里看上了李氏,胤禛便上奏康熙,把李氏定为侧福晋,李氏便是后来雍正的祁妃,也就是皇三子弘时的母亲。
康熙50年(1711年),康熙皇帝将四川巡抚年羹尧之“妹妹”年氏赐为侧福晋,这样,雍正皇帝便拥有一位正妃,二位侧妃,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大事。
虽然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为乾隆生下了孩子,但因为钮祜禄氏并不得宠,所以一直都是个妾室。按照传统,乌拉那拉氏,侧福晋年氏,李氏三个嫡福晋可以与胤禛同桌用餐,但是钮祜禄氏这个庶福晋却不能与胤禛同桌用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子嗣的爵位,一般来说,嫡福晋的子嗣,只有长子可以继承爵位,而其他的子嗣,可以得到八成以上的辅国公,而嫡女,可以得到公主的爵位。侧福晋的两个儿子,一个是二等的镇国军主,一个是郡主。庶福晋与侍妾格格所生之子,可以封三等辅将,而其女,则是无爵位。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侧福晋、庶福晋、侍妾之间的差距,同样是妃子,同样是妾,但是地位却是天差地别,给孩子们的待遇也是天壤之别。这三个女人都是中国古代的三妻四妾,也就是说,这三个女人的地位,就像是贵妾,良妾,贱妾一样。
归根结底,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的原因,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家里,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古代,妾也是有三六九等的,庶福晋,侧福晋,侍妾,这三个等级的差距,就是古代社会对女子身份的影响。
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