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老蒋不服却难挑毛病;臧克家:可改1字!主席:好

说历史的女人 2024-03-04 16:28:17

自进入2024年以来,我国便大面积天降瑞雪,春节前就各地大雪纷飞;如今,刚过完春节数日,各地又是瑞雪漫天。看着窗外的银装素裹,又让人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咏雪诗篇。

自古至今,咏雪诗词多如牛毛,不乏经典之作,但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了。今天就来聊聊关于这首佳作的两个典故。第一个是,这首词发表后让蒋介石极为嫉妒,便让手下文人挑毛病,可谁也挑不出。于是他让大家各写一首《沁园春》,试图把毛泽东同志词作的“气势”压下去,结果谁写得都不行,无奈,他只得自己亲自出马,仿写了一首,自鸣得意。那么他的这首词水平如何?

第二个典故是,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也并非绝对完美,后来诗人臧克家还是看出了其中一个小小的瑕疵,于是告毛主席说:可改一个字。主席说:好,改吧。那么这是哪个字?

(一)

此诗本来写于1936年2月。当时红一方面军已经走完万里长征,在陕北,中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渡过黄河抗击日军。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东征部队于2月21日到达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时,天降了一场大雪。当时,毛泽东同志面对大雪中的大好河山,诗兴大发,遂作《沁园春·雪》一首。

但由于战争岁月,毛泽东同志这首词一直没有发表,直到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到重庆,开始了同国民党的谈判日程。

这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轰动。因为在国民党方面看来,毛泽东可能不敢亲自去重庆。结果他们严重低估了毛泽东同志的胆略和气魄。因此,毛泽东的到来受到了重庆各界的热情欢迎,这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友,诗人柳亚子。

柳亚子早年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是国民党元老,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同毛泽东同志相熟,两人是老朋友了。如今,时隔20多年后再相逢,二人都颇为兴奋。

8月30日下午,柳亚子就在重庆曾家岩见到了毛泽东。柳亚子还专门做了一首诗《1945年8月30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泽东》当见面礼。在诗中,他将毛泽东同志这一次亲临重庆称之为“弥天大勇”: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数日之后,9月6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到重庆金南村回拜了柳亚子,柳亚子向来非常欣赏毛泽东同志的诗才,于是乘机向毛主席索要诗词:“润之,此次来渝,真是难得,能否回写一首予我?”

毛泽东同志当然谦虚地回绝了,意思是我哪有先生的诗才,临时写不出啊。于是柳亚子又说:“那你就将那首《七律·长征》抄给我吧。”

本来毛泽东同志那时是没有功夫发表诗作的,《长征》也没有公开发表过,柳亚子也是从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得知毛主席的《长征》这首诗的。于是毛主席答应了柳亚子的请求。

由于重庆谈判不顺利,毛主席同志在重庆共呆了43天,在此期间,柳亚子又写了两首诗给毛泽东,并向他多次索要要诗作。盛情难却之下,毛泽东同志再难拒绝,于是就把《沁园春·雪》寄给了柳亚子,他在信中写道:”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证。”

柳亚子看到这首词后大为震撼,他连大呼“大作”,将之称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词作”,激动之余也是诗兴大发,也写了一首和词《沁园春·次韵毛润之初到陕北看大雪之作》: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词中对毛泽东的诗才评价甚高,甚至超过了苏轼、辛弃疾和纳兰容若等历史上的著名词人。

这么好的诗作怎么能雪藏呢?于是柳亚子便把自己的和词与毛主席的原词《沁园春·雪》一并交给了位于重庆的《新华日报》,要求将这两首词同时发表。但《新华日报》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知道毛泽东同志一直不愿公开自己的诗作,再说没有作者本人同意也不能冒然发表,因此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

《沁园春·雪》尽管没有发表,但因柳亚子的宣传之故,很多人就对毛泽东同志的原词充满期待,于是都想方设法看到它。最终担任《新民晚报》副刊《西方夜谈》主编的吴祖光通过各种办法见到了真品。他也是大喜过望,于是便在1945年11月14日的《新民晚报》副刊《西方夜谈》上正式发表了毛主席的这首咏雪词。他还给了词作极高的评价:“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结果,《沁园春·雪》很快便引起极大轰动,简直是“重庆纸贵”了。蒋介石看到后也是大为震撼,且十分嫉妒,于是便让手下的文人挑毛病。他找到了陈布雷。陈布雷很有文采,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还被誉为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

然而陈布雷看过毛泽东的词作之后,也是大为欣赏,他对蒋介石坦言:毛泽东这首诗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啊。我是真挑不出毛病!

蒋介石无奈,于是有命令陈布雷:“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写文章,以批评毛泽东诗词的名义,批判他的帝王思想……”

同时,蒋介石还命令国民党宣传部,通知全国的国民党党组织,要求会吟诗作赋的国民党党员,每个人都要至少写一首《沁园春》,务必要压倒毛泽东词作的气势!

结果国民党中有名的文人几乎倾巢出动,写了不少《沁园春》,其中有《中央日报》主笔王新命写的;有报业名人,曾任《国民日报》主笔,知名诗人易君左写的;女诗人素秋写的等等。可老蒋看了之后均不满意,这些人写的词无非是把共产党骂一通,讽刺一通,没有一点风度和气势,于是怒道:都是一群fei物!

咱们且看看比较有名气的易君左的几句:

黄金堆贮阿娇,

任冶态妖容学细腰。

看大漠孤烟,

生擒颉利;

美人香草,

死剩离骚。

这都是什么水平嘛。老蒋气得受不了:还是大诗人呢,丢死人了!唉,还是让本座亲自来一首吧。

于是老蒋决定亲自操刀,写一首《沁园春》。但他比较精,恐怕比不过毛主席,因此并没有写雪,而是写春,即《沁园春·春》。且看看老蒋这首词水平如何:

春风和煦,春光暖融,冰解雪消。

遍华夏大地,尽着新装;南北江河,复共涛涛。

龙骧青山,凤翥彩野,勃勃生机接天高。

似锦绣,映晴空碧幕,岂敢妖娆!

春来山河曾娇,赖天光雨露并舜尧。

慰外寇已逐,升平四海;万民乐业,雨顺风调。

世无遗贤,仁德天下,正气彰显隐凶刁。

詹前程,展中华盛世,正当今朝!

说实话,老蒋这首词也是小有文采和气势的,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这首《沁园春》也是模仿毛主席原词的。

那么,毛泽东主席的原词《沁园春·雪》果真完美无缺吗?倒也未必,天下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后来,这首词还是被著名诗人臧克家看出了一点瑕疵,改了一个字。

(二)

1956年6月,著名诗人臧克家(即纪念鲁迅的名诗《有的人》的作者)从人民出版社调到中国作家协会,负责筹办《诗刊》并担任主编。为了让《诗刊》一炮打响,就必须在创刊号上发表影响大的精品、经典诗作。发谁的作品为好呢?为此他拜访过郭沫若、冯雪峰;副主编徐迟去也找了艾青、冯至等著名诗人,征求他们的意见。最终他们搜集到了社会上流传的毛主席的八首诗词,编委会于11月上书,请毛主席亲自审定并允许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

编委会知道毛主席很少发表诗作,这次也未必会同意,大家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回音。令人激动的是,1957年1月12日,毛主席给《诗刊》编委们亲自回了信,不但答应可以发表那首诗,而且又加了10首,共18首诗词。信中主席的态度十分诚恳,又极为谦虚:

“克家同志和各位同志:

惠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遵嘱将记得起来的旧体诗词,连同你们寄来的八首,一共十八首,抄寄如另纸,请加审处。

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末,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诗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长发展。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

大家是欣喜若狂,看了这18首诗词,分别是:《长沙》《黄鹤楼》《井冈山》《元旦》《会昌》《大柏地》《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长征》《六盘山》《昆仑》《沁园春·雪》《赠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北戴河》和《游泳》。

这些诗有不少是毛主席没有公开过的,因此臧克家他们是如获至宝,一首一首接着欣赏……

为了表达了对《诗刊》的重视,毛主席在两天后亲自在中南海接见了臧克家。当时毛主席和臧克家亲切地谈起了诗歌。

臧克家曾仔细研读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并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对这首词的评论文章。当时毛主席便以肯定而赞许的口吻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我的咏雪词的文章,我读过了……”

然后,双方谈起了这首词。当时臧克家指出《沁园春·雪》中有一个字可以改一下。如今我们看到的那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其实在毛主席的原作中不是这样的,不是“蜡象”,而是“腊象”。臧克家说应把“腊”字改成“蜡”字。“蜡”即“白”的意思,“蜡象”正好同上句“银蛇”相对。

毛主席爽快地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从这里看出,毛主席确实是很虚心,很大度的。其实毛主席原作中的“腊象”并非笔误,而是另有出处。它指的是柬埔寨盛产的一种白象,因为柬埔寨古称“真腊”,“腊象”即指真腊的白象。因此,原作这样写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读者未必知道这些知识,臧克家把它改“蜡象”就更直观了些,字面上更容易理解;而且它更符合古典诗词的格律,因为按“沁园春”词牌的要求,“蜡象”同“银蛇”是要求对仗的。如此一改,就更加完美了,毛主席岂能不接受?

接下来,臧克家又同毛主席谈起《诗刊》的创刊,提出了印数问题。他说:“现在纸张困难,经我们一再要求,文化部负责人只答应印一万份。同样是作家协会的刊物,《人民文学》印二十万,《诗刊》仅仅印一万,太不合理了吧。”

“你说应印多少?”毛主席征求他的意见。

臧克家说:“公公道道,五万份。”

毛主席想了一下,说:“好,就五万份。”

从毛主席的爽快态度可以看出,他对《诗刊》的重视,对振兴文化事业的重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岂能离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

接下来,他们又谈起了诗歌,谈了李白、杜甫等,气氛十分和谐。

刊登了毛主席18首诗词的《诗刊》果然一炮打响。其创刊号于1957年1月25日面市。正逢春节前夕,天降瑞雪,大街上早早排起了长队,大家不是买年货,而是在争购《诗刊》。人们都想早早看到毛主席的大作《沁园春·雪》。自此,毛主席诗词在全国广为流传。尤其是,《沁园春·雪》更是到达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

毛主席诗词在《诗刊》上刊登之后,老百姓才认识到,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位伟大的领袖,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位伟大的诗人。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0 阅读:72

说历史的女人

简介: 写有温度的历史,给有温度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