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解决问题不靠方法,而是靠人呢?看看削藩的推进你就懂了!

黄忠谈历史 2023-06-27 02:27:00

看到一个说法,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靠方法,而是靠人!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是十分认同的,很多历史上的关键事件,是一些重要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发挥了作用导致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领导的核心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因为他们都懂得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靠方法,而是要靠具体的人来实现。

削藩,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高祖刘邦时,把异姓诸侯都干趴下了,到了吕雉主政的时候,宗室诸侯们也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暂时收起了嚣张的气焰。到了汉文帝刘恒继位后,因为根基不深,对于诸侯王们的种种劣迹,只是稍加惩戒,只有几个折腾的过火的,如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这种,公开扯旗造反的人,才进行了镇压!对于其他人,则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策略,不和大家撕破脸。当太子刘启用棋盘打死吴国太子后,汉文帝为了安抚吴王刘濞,赐予他节杖,并传旨对他说:“你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以后就不用进京面圣了!”汉文帝低声下气的原因,是尽管他有削藩的意愿,但是没有削藩的具体办法,更没有能够去具体执行的可用之人。

从削藩被正式提出,到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的颁布,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其中有三个人发挥了关键作用。

贾谊:提出了问题,没有解决方案!

有人会说贾谊不是个人才吗?贾谊是个人才不假,但他除了提出要削藩,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论述削藩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之外,就没有然后了,问题提出来了,具体怎么解决,就不是我的事了。贾谊是政论家、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这种事你不说,汉文帝也是清楚的,只不过汉文帝一直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如今你贾谊把话挑明了,汉文帝就不得不有个明确的态度了。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加上周勃等老臣们的弹劾,汉文帝只有选择隐忍不言,和雪藏贾谊这一条路了。

因此,贾谊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怀才不遇的问题,而是汉文帝不敢使用,周勃等老臣都不喜欢他,他们于是联合起来弹劾贾谊,“贾谊这个人年少轻狂,不仅离间骨肉,还不尊重老臣,这样的人在,我等老臣不屑于与之为伍!”这下汉文帝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怎么办?能因为一个人而得罪天下人吗?因此,汉文帝才把贾谊外放了,但这不是疏远他,而是为了保护他,可惜贾谊没有理解汉文帝的良苦用心。他没有继续探寻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因长沙王的坠马事件,十分内疚导致自己整天郁郁寡欢,最后英年早逝!

都说人要:沉得住气,看得开事”,这也是一种能力,很显然,贾谊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

晁错:清君侧,诛晁错!

晁错在贾谊的基础上,完成了削藩策的编撰,并由汉景帝公告天下执行了。他解决了方法问题,但缺少有效的手段和彻底的执行力,不过与贾谊相比,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但要理论落地,是要做好各方面准备的,诸侯们可不是听话孩子,更何况削藩策实际上是要革这些诸侯们的命呢?就如窦婴所说:“这么做是否步子迈得太大,朝廷是否做好了应对激变的准备呢?”如果不是汉景帝发话了,可能晁错当场就被窦婴问住了,汉景帝说:“这个削藩策我看过了,总结一下就是八个字‘尊君强国,惩治不法’,总之是要施行的了!”汉景帝的态度,令窦婴不继续说下去了,因为皇帝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说什么都已经没用了。

晁错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很多诸侯都被削了地,楚王刘戊质问晁错时,晁错的回答是:“楚王如果有认为自己有冤屈,可以去找陛下说嘛!”不过把实力最强的吴王刘濞,被留到了最后,因为吴王刘濞和汉景帝刘启之间有宿怨,吴王刘濞的儿子就是被汉景帝刘启所杀,动吴王一定要慎重、慎重!吴王刘濞不会坐以待毙,他决定反击,还联络了其他诸侯,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就算没有袁盎去建议,汉景帝也会舍弃晁错,只要能够阻挡住吴楚叛军前进的步伐,任何办法都值得一试!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晁错为国不畏身家,他把自己的生死,完全托付于汉景帝一人,最后只能成为弃子!

主父偃:急功近利,横征暴敛!

汉武帝继位后,淮南王刘安还是蠢蠢欲动,而这个人又是个处事谨慎,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滴水不漏的人,想找点借口削藩也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怎么办?汉武帝其实挺头疼的,主父偃献的推恩令,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把削藩推向了新的高度,从推恩令颁布开始,诸侯王已经不是中央政府的主要威胁了。同时主父偃被汉武帝安排,做起了国相,这个国相可不是来辅助诸侯王治理地方的,而是来要他们命的!

主父偃干的很不错,他灭掉了三个诸侯王,这时候的诸侯们慌了,他们联合起来,由赵王出手控告主父偃。“主父偃凭借着陛下的信任,对诸侯们横征暴敛,他离间宗室骨肉,无所不用其极,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当这份沉甸甸的奏折放到汉武帝眼前时,汉武帝知道主父偃这个人不能留了,因为他犯了众怒,这就和当初的晁错一样。但汉武帝和父亲汉景帝相比,更加果断没有犹豫,主父偃是忠臣没错,但是不可能为了一个忠臣,得罪所有的人!

汉武帝立刻命令张汤出发,把主父偃抓了起来,主父偃接到圣旨后,只低声说了一句:“我要见陛下!”张汤冷冷的说:“恐怕这辈子你都见不到陛下了!”在一次朝会上,汉武帝对主父偃的事情,最终定了个性,“齐王年少,性情温柔,是什么样的压力,可以让他这样的人,选择走上绝路!他还是个孩子呀!”公孙弘立刻心领神会,大声说:“陛下,主父偃横征暴敛,离间宗室骨肉,不杀,不足以谢天下!”汲黯想替主父偃说两句,但汉武帝冲着他摇了摇头,于是汲黯这个直臣也沉默了,他说话也于事无补!“可惜呀!他也算是个通才,要不是他太急功近利,也不至于如此,既然他灭了三个诸侯,我也只好灭他九族了!”

主父偃是汉武帝手中的利刃,但并非不可替代,刀子只要够用就行了,不需要太锋利,否则会伤及自身!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0 阅读:0
黄忠谈历史

黄忠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