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阳气升发的春季,应该把滋补的食材收起来了,开始舒肝健脾,祛湿理气的药膳茶饮与食谱啦。
春天气息的养生花茶篇
喝花茶须注意
古人有云“上品饮茶,极品饮花”。鲜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不少种类还具有药用价值,比如人们熟知的玫瑰花、茉莉花、金银花、菊花、木棉花等等。这些花制作出来的花茶,具有疏肝解郁、提神、清热解毒、美容养颜等功效。
佛山市中医院郭丹丹中医师介绍,花茶虽好,但喝起来还是需要技巧的。比如春季的花茶讲究的是疏肝健脾,祛湿理气。春季是万物萌生,阳气升发的季节,春属木,肝亦属木,因此肝遇春而旺,所以春季应注意疏肝。
根据中医五行生克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木生发旺盛容易过度克制脾土,导致脾虚。而脾主运化水液,脾虚运化失司,会使水湿内停,反过来困阻脾胃。因此在春季,大家常常会出现因脾虚湿困导致的春困、消化不良等情况。适量饮用花茶能达到祛湿、提神、疏肝健脾的保健功效。
不过,部分花茶有活血的作用,孕妇、婴幼儿以及正处于月经期的女性要慎用,而出现炎症或处于感冒初期的人也应在医师指导下饮用。
同时,郭丹丹中医师也提醒大家,喝花茶还需遵循中医“饮食有节”的规律,最好是隔段时间就尝试一些不同的搭配。因为长期或过量饮用同一种花茶反而会导致身体气血的失调,从而影响健康。
11款花茶分享
01茉莉花茶
性味:辛、甘,温。
功效:平肝解郁,理气和中。
主治:1.下痢腹痛;2.外用煎水洗眼,治疗结膜炎;3.用菜油浸泡,滴耳治耳心痛。
用法用量:茉莉花干5-10克,水煎或泡茶服;煎水洗15-30克。
02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菊花、冰糖适量。
作用:提神醒脑、缓解疲劳。
忌:感冒发热、有炎症者。
03菊花决明子茶
材料:菊花、山楂、决明子。
作用:清肝降压、提神醒脑。
忌:孕妇、胃酸过多者。
04金银花茶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解表。
主治:1.热毒疮肿;2.风热感冒之咽喉肿痛,烦热口渴;3.热毒血痢,便脓血。
用法用量:金银花干品10-15克,水煎或泡茶服;煎水外洗,治热痱瘙痒。
注意:金银花性寒,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长期饮用。
05三七花茶
性味:微苦,凉。
功效:清热平肝,降压。
主治:1.高血压导致的头昏目眩,耳鸣;2.急性咽喉炎。
用法用量:三七花干3-5克,水煎或泡茶服。
06玫瑰薄荷茶
材料:玫瑰花、薄荷叶、菊花、蜂蜜适量。
作用:缓解压力、提神醒脑、疏风散热、活血化瘀、疏解郁闷。
忌:孕妇、儿童、体虚多汗者。
07养肝明目茶
材料:菊花、枸杞、桂圆、红枣。
作用:养肝血、清血热、缓解用眼疲劳。
忌:外邪实热、脾虚有湿、泄泻者。
08金渣茶
材料:金银花、山楂、罗汉果。
作用:清热解毒、消食开胃。
忌:虚寒体质、经期女性。
09人参花茶
性味:甘、微苦,凉。
功效:安神益智,生津。
主治:1.失眠,健忘;2.疲劳,体弱;3.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人参花干品1-3克,水煎或泡茶服。
10木棉花三星茶
材料:木棉花(干)10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炒山楂5克,陈皮2克。
做法:以上药材洗干净后煲汤或煮水喝。
功效:健脾祛湿、开胃消食。适合小朋友湿热积食过重,表现为腹部饱胀、消化不良、胃纳不佳、大便黏腻不畅,舌苔厚。
11葛花茶
性味:甘,平。
功效:解酒醒脾,和胃;
主治:饮酒过度所致的头痛头晕,呕吐,胸膈饱胀,烦渴等。
用法用量:葛花干品10-15克,水煎或泡茶服。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佛山市中医院】
春天的养生青菜篇
01春笋
笋,是竹子生发出来的嫩芽,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
竹笋味甘、性寒,具有清胃热、肺热之功效,能改善胃炎嘈杂感和支气管炎、喘咳痰多之症,因而在食治食养中广泛应用。唐代孙思邈《千金冀方》中记载:“竹笋性味甘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
笋还可以透疹,尤其是春笋,春天竹笋的长势是最快的,就像青春期里窜个子的孩子,它带着一股生发之气,《本草求原》: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
而且,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去积食,防便秘,还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
春笋的吃法很多,素有“荤素百搭”之称,大家可根据春笋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吃法。一般来说,嫩头可直接用来炒食;中部可切成笋片,和肉一块炒;根部较老,可与肉类一起焖煮。
春笋如意鲫鱼汤
食材:春笋200克,豆芽菜500克(黄豆芽、绿豆芽各250克),白鲫鱼2条(约750克),生姜丝、香葱粒适量。
做法:
1、春笋切片,用开水煮5~6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以去除笋的苦涩味,切细丝;豆芽菜(又称如意菜)洗净;
2、白鲫鱼处理干净,用轻油慢火煎至两面金黄色(煎时洒点白酒)时,加入适量清水煮沸5分钟后,加入备好的春笋丝、如意菜,再煮5分钟,放进姜丝、香葱粒、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祛湿除痹、清热解毒、除烦止渴等作用,适宜于一般人群(脾胃虚寒者除外)服食以御春温湿毒。
02荠菜
三月的荠菜生长茂盛,田野、路边及庭院随处可见。
荠菜又名地菜,俗称“百岁羹”,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民间认为,春天食用荠菜,应时而食,可以驱邪明目,吉祥而健身。所以,江南甚至还有农历三月三为荠菜生日的说法。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药。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淡,性凉,归肝、脾、膀胱经,凉肝止血,平肝明目,清热利湿。荠菜清肝调脾,平肝火、降血压、祛的就是肝经湿热。
《名医别录》记载:“荠,主利肝气,和中。”
《本草纲目》记载荠菜:“明目,益胃。”
《日用本草》谓其:“疏利五脏,凉肝明目。”
研究发现,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同时,荠菜中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白内障等眼疾。
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止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
荠菜的花和子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
荠菜食用,制作菜蔬,可炒、烧汤、做羹、凉拌或做食品馅心。荠菜根部的药用价值最高,食用时应保留。
荠菜枸杞叶煎鸡蛋
材料:荠菜100克,枸杞叶50克,鸡蛋4个。
做法:将以上材料切碎,鸡蛋调匀(加食盐少许),用食油适量于锅中煎沸后,倾入煎熟。即可食用。
功效:清肝明目,止渴通便。用于肝虚有热,眩晕头痛或目昏眼干,口干便秘者。
荠菜枯草汤
鲜荠菜、夏枯草各50克,水煎2次,每次400毫升水,煎20分钟,两次混合,取汁,分2~3次服用。适用于高血压者。
荠菜炒荸荠
荠菜250克,荸荠100个切片。锅烧热,放油,旺火炒至熟,下精盐,炒匀。适用于妇女血有瘀热、月经量多、头晕面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等。
需要注意的是,荠菜凉性,气血虚不宜多食;孕妇不宜多食用荠菜。
03西红柿
西红柿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也喜欢吃西红柿。西红柿虽然是一种四季蔬菜,但春天吃尤为健康。
中医认为,西红柿性微寒,味甘酸,归肝、肺、胃经,可生津止渴、凉血平肝、清热解毒。对于春季出现食欲不佳等症状的人来说,吃点西红柿汁是不错的选择。
西红柿汁
做法:取西红柿1个(约150~200克),洗净,用沸水泡5分钟后剥去皮,切粒,用榨汁机榨汁,滤出汁液,不要放糖。每次50~100毫升,每天2~3次,服用3天。
本方适合胃口不好、大便干、小便黄、舌头红的1岁以上孩子。
04菠菜
菠菜是一种廉价的四季蔬菜。中医认为,菠菜味甘、性平,入肝、胃、大肠、小肠经,有解热毒、通血脉、利肠胃之功效。
春天吃菠菜,非但口感最嫩,还有滋阴平肝、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有助于预防春季里因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
而关于菠菜的药疗效果,古人早有记载。
《食疗本草》中记载:“利五脏,通胃肠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本草纲目》说它:“逐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现代营养学认为,菠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能维护正常视力和上皮细胞的健康,还能增强预防传染病的能力。而其所含铁质,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用于改善春季便秘。
菠菜青鱼汤
材料:菠菜250克,净青鱼肉50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黑芝麻粉30克,精盐、鸡精、猪油、湿淀粉、高汤各适量。
做法:将菠菜洗净,入沸水锅中与柴胡、当归一起焯10秒钟,捞出入搅拌器中打成汁;青鱼肉用粉碎机打成泥状,加黑芝麻粉、精盐及少许猪油,顺一方向打至上劲,入冷水锅下黑芝麻鱼丸,中小火煮熟;高汤烧开,加精盐、鸡精及菠菜汁适量,勾芡,下鱼丸即成。
功效:此菜养血柔肝,益肾补钙,健脾利水,疏肝解郁,可抗疲劳。不过,结石患者忌食,脾胃虚寒之人不宜多食。
05西洋菜
西洋菜又称豆瓣菜,其味甘、淡,性凉;归肺、膀胱经。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其可用以利尿、强壮及抗坏血病,还可用于治疗气管炎及皮肤瘙痒症。
此外,西洋菜还有通经的作用,女性在月经前食用一些,就能对痛经、月经过少等症状起到防治作用。
春季食用西洋菜,能起到清肺,凉血,利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嗽、咽喉炎、咯血、衄血、痛经、月经过少等病症的食疗。
06小白菜
小白菜味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
《名医别录》谓小白菜:“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滇南本草》称其“主消痰,止咳嗽,利小便,清肺热”。
小白菜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痰,通利肠胃。含有丰富的钙、胡萝卜素、糖类等营养物质,能促进骨骼的发育,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缓解精神紧张。
其所含粗纤维和脂肪结合后,可防止血浆胆固醇的形成,促使胆固醇代谢物——胆酸排出体外,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来源:养生中国、中国中医药报、哲眼看中医等】
春季祛湿理气药膳汤篇
春季多雨,春雨迷蒙,春天美景笼罩在一层薄纱般绵绵春雨固然美丽,但空气湿润度高,湿气也大。
中医认为,湿性黏滞,就像橡皮糖一样,粘在体内,很难处理,化解它的时间也很长。人若为湿气所困,则大便湿黏,腹胀腹满,身材浮肿,湿疹频发,精神困顿,舌苔厚腻,出油粘腻,浑身不清爽。
想要祛除体内湿气,避免外湿侵袭,不是偶尔喝一两次祛湿汤、跑几次步就能解决,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坚持,选择正确的方法。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曲崇正给大家支招祛湿方法,助你清清爽爽过春天。
如何减少环境中的湿气?
环境除湿,可以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内空气流动性,尽量让屋内接触阳光。如果接触不到阳光,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增加屋内热量或是放置除湿剂,有助于家庭潮湿环境的改善。
但需要注意,广东回南天时,雾气弥漫,应关闭门窗。一般来说,湿度在一日之中也是会变化的,早晚的湿度比较大,中午的湿度比较小,所以清晨和晚上尤其要注意关闭门窗。
环境除湿,我们还可以学习古人——玩香祛湿,在祛外湿上,古人有一个优雅的方法:玩香,通过烧艾或苍术,或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这个邪就包含一些蛇虫鼠蚁、一部分病邪,和一部分湿邪、瘴气。
我们平时在室内,也可以通过焚一些香来除湿,香气能够疏通人体气机,有利于湿气的祛除。最常见的就是艾香,檀香、沉香、藿香、佩兰等。
这些情况下,湿气伤人很隐秘
相对大环境的湿,这些情况下湿气伤人更加隐蔽。比如:
运动过后穿着湿哒哒的衣服吹风;
雨后没有及时换下潮湿的衣服和鞋子;
睡前洗澡没有吹干头发或者擦干身体;
大汗淋漓时直接进入冷气比较低的房间等等。
以上情况,湿邪都容易在这种时候不知不觉的侵入体内。所以,运动过后,洗澡后,或者不小心淋了雨,都要及时换一身干爽的衣服、鞋子,千万别等它自然干,更不能在空调底下吹干。
正确运动来祛湿
俗话说胖人多湿,主要指痰湿。春季阴雨多湿的季节,加上运动少,内外湿邪交困会导致脾失健运,四肢气血运行不畅,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动则生阳,阳能化湿。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球类运动、瑜伽、太极等,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泡脚、中医特色疗法祛湿
中医有“中药洗脚,湿邪可祛”的说法。如果你的身体一直是湿冷的状态,不妨每天晚上睡觉前泡脚,让温水浸泡过自己双脚的三阴交的地方,泡到微微出汗即可。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
艾灸祛湿,可以选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几个祛湿要穴。这几个穴位功效也有所不同:
足三里、中脘可健运脾胃中焦,增加人体对水湿的消化吸收运转能力;
关元、气海可以固本增元,补益肾气,增强人体排除水湿的能力;
肺俞、膏肓穴可补肺阳,强卫气,增强人体对外界湿气的抵抗能力。
火罐的适用范围广泛,常用于治疗痹证,如腰背肩臂痛、关节痛、肌肉劳损、瘀血等。《黄帝内经》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拔火罐于风痹能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于寒痹温经散寒,祛风利湿;于湿痹利湿通络,祛风散寒;于热痹清热通络,祛风利湿。
连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也对拔罐的祛湿效果喜爱有加。因为游泳运动员,长期的水中训练导致寒湿痹阻,经络气血瘀滞不通诱发疼痛,正是火罐疗法的适应症。
但要注意,拔火罐要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妊娠期女性以及高热、昏迷、抽搐、水肿、腹水、肿瘤患者不宜拔罐。
操作时还应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多、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等均不适合拔罐。并且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祛湿药膳
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出现异常,体内水湿运化就会受阻,自然就在体内形成了湿。影响脾胃功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暴饮暴食、三餐不定、过油过咸等都会影响脾胃功能,长久下去会使体内湿气堆积,影响健康。现为大家分享几个健脾祛湿的药膳。
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
原料:淮山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芡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人群尤宜。
注:此汤谱为一人份的量,可根据人数自行调整原料用量。
茯苓茅根瘦肉汤
原料:茯苓10克、白茅根10克、红枣3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调味料适量。
做法:
1. 将上述食材分别洗净。
2. 茯苓用清水浸泡,白茅根切段,红枣去核,瘦肉切薄片放少许盐、油拌一下。
3. 上述食材与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适量清水,盖上盖子隔水炖,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热降火,利湿健脾,除困。茯苓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此汤尤其适合脾胃湿热所致的胃口不佳、身体倦怠、小便黄、舌苔黄腻及易长痤疮等人群。
注:此汤谱为一人份的量,可根据人数自行调整原料用量。
党参黄芪薏米粥
原料: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
做法: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煎汁;药汁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祛湿。对于春季潮湿天气出现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尤为适宜。
注:此汤谱为一人份的量,可根据人数自行调整原料用量。
白术猪肚汤
用料:猪肚1具,白术3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猪肚洗净,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沥去水,晾干后备用。将白术、煨姜、胡椒放入猪肚内,缝合猪肚,猪肚外以针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时,放入精盐调味。捞出猪肚,切块,喝汤吃猪肚。
功效:此汤有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素体脾胃虚寒的人食用。
佛手茯苓瘦肉粥
用料:佛手10克,茯苓25克,白芍15克,陈皮5克,猪瘦肉2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粳米250克。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片。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米烂粥成,加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补脾柔肝、祛湿和胃。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少量冰糖。
做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渐欲化热者饮用。
清热祛湿饮
材料:土伏苓250克,赤小豆50克,粉葛2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将粉葛去皮切块,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1.5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适合湿郁化热者饮用。
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干品)30克,鸡蛋花30克,薏米30克,槐花30克,瘦肉2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瘦肉、薏米、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功效:适合脾虚湿热者饮用。■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省第二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