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二)

敏于行 2023-04-25 20:40:23

崔允漷教授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说: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假如一个单元有五篇文章(或数学学科五道例题),就像脸上的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用两课时来教一篇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就好像用这两课时教了“鼻子”,又用两课时教了“眼睛”,再用两课时教了“嘴巴”,最后,一个单元学完了,我们教给学生的是零散的五官部件,学生对于脸的概念也是零散的、拆分的。到了单元测试,我们就会疑惑:为什么脸上的五官我都讲清楚了,孩子们却画不出一张完整的脸呢?

再回到教学中,如果我们让孩子学习某一个部位的东西,孩子们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学会。但是,他们最难学的是整张脸的布局、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和空间联系,这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也是老师需下功夫的作用点。但传统教学的问题是,在整体布局、综合应用等方面对学生没有太多要求,而只把重点放在了一些低级知识点的阐述和反复练习上。

所以,我们把课文分析得再透,一道例题讲解得再深,也是鼻子是鼻子、嘴巴是嘴巴,不是一张脸的概念。

那么,如果我们要进行学科大单元教学,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呢?以下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与大家共同探讨:

1.需详细研读、深入学习各学科2022版课程标准,了解不同学段的任务要求、不同学段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要了解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第一学段--第四学段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在不同学段进行跨学科学习。)学习分解课标,找到不同学段中某一个年级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2.研读单元教材。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教师需熟知本册书的教学目标;熟知本册书在小学阶段12本教材中是否有纵向联系和相同(或相似)的育人目标;熟知本单元在本册书中的位置与用意等,研读每一篇课文,包括语文园地。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

3.研读单元章前页(如果有的话)。了解本单元制定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等。

4.认真研读单元中每一篇课文和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熟知本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包括语文园地)。

5.学习有效拆分和整合。整个单元需多少学时,哪几篇课文的要点横向之间有联系,可否合成一课时,哪些课后习题之间有联系,可否合、深解或拓展,哪些单元(语文园地中)的拓展题目可通过引入课外资源、或专项训练等进行一个课时的项目化学习等。最后课时量是不变的,但拆分整合后的效果会好很多,给予学生的也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杂乱的概念点。同时,每节课学生基于本课时的核心素养培养也是有目标的、有方向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湖南地质中学黄尚喜团队做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大单元教学设计,或许从中会受到启发。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由三课构成,选入诗歌五首《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小说两篇《百合花》《哦,香雪》。

本单元学习中外现当代诗歌与小说,与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中国古代诗歌、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中国古今散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中外古今戏剧、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中外古今小说,共同构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单元目标:

1.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2.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3.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可以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的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外诗歌作为研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掌握诗歌写作的一般技巧,注重语言的锤炼。

单元大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及助读系统,以单元目标为导向,确定本单元的大任务为“编写班级诗册”:

在阅读、鉴赏本单元五首诗的基础上,总结诗歌创作规律,制定诗歌鉴赏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结合阅读本单元诗歌和小说所引发的对青春的感受和思考,为班级诗册《青春之歌》创作诗歌。依据诗歌鉴赏评价标准,对创作的诗歌进行鉴赏与评价,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结集成班级诗册《青春之歌》。举办“青春礼赞——以诗歌的名义”诗歌朗诵会,从班级诗册《青春之歌》中挑选适合朗诵的作品进行朗诵表演。

具体任务与课时分配:

本单元教学设计从诗歌意象和小说叙述艺术两个维度,分两个板块教学。

第一板块 如何阅读、创作诗歌(七课时)

重点研读第1课《沁园春•长沙》和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第一课时 初读感知,知人论世

第二课时 分析诗中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第三课时 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第四课时 分析诗中意象与抒情主人公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第五课时 把握诗歌语言特点,学习创作诗歌

第六课时 制定诗歌鉴赏评价标准,评选诗歌

第七课时 诗歌朗诵会

第二板块 如何阅读小说(三课时)

重点研读第3课《百合花》《哦,香雪》。

第八课时 梳理情节,总结小说叙述技巧

第九课时 鉴赏人物,分析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作用

第十课时 鉴赏物象,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通过黄尚喜老师的团队做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思路更宽,教法更灵活,就像一盘棋,打乱了重新换个布局,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想法,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学会探究。当然,一个学校、一个教研团队去做大教研,需专业的人士指引,需大家齐心协力,教改的思路、目标、方向一致,需耗费更多的时间,但效果一定会超出原来的零散化教学。

大单元教学设计不止于一个定义、一种做法,我认为,只要拥有一致的目标,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奔着一致的努力方向,哪怕先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一个课时一个课时的小改动(拆或合、压缩或扩充),一点一点地去做,天长日久,必有收获!让我们做一个内心充盈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敢行动的教师,心怀教育梦想,永远行走在路上!

1 阅读:309
敏于行

敏于行

读书感悟,教育思想,杂文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