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八年被雪藏三次,打完胜仗反遭排挤,险些被开除党籍

文史记叙录录 2025-03-11 14:39:13

你敢相信吗?毛主席曾在8年内,被雪藏过三次!

实际上,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一生也并非是一帆风顺。从云端跌落到谷底再到剥夺一切职务,这8年他老人家一生当中的至暗时刻!

可怪就怪在,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竟然是因为毛主席打了一场胜仗。

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从1927年到1935年,基本上是受压的,在党内没有发言权。”

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又是什么人在打压毛主席,而我们的伟大领袖后来又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呢?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意识到自身发展薄弱,向党内提出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蓄力量的策略,要知道,在当时这样的主张,拿出这样的主张,无疑是直接挑战了共产国际的权威。

果不其然,这个建议在党内遭到众多反对,彼时共产国际坚持城市中心理论,一心想拿下长沙,对于毛主席另辟蹊径的办法充耳不闻,面对老派的思想和理念,毛主席只好另起锅灶,独自率领残兵上了井冈山,共产国际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

1927年11月9日,中共中央临时召开政治局会议,湖南省委在秋收起义的战略方针被认为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因此毛主席承担了主要责任,并被取消了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资格。

由于当时还没有电台这种通讯设备,毛主席接到命令时已经是1928年3月了,但更要命的是,传令的同志记忆出现差错,把“取消资格”说成了“开除党籍”!

众所周知,开除党籍,就等同于是终结了政治生涯。这意味着毛主席失去了担任书记和党代表的资格,只能改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长。

可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在被“贬”的同时,毛主席早已将原本不足千人的队伍发展成了一个师两个团的规模,不仅在三个县建立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还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打了很多胜仗,革命事业搞得风生水起。

可好景不长,1929年,毛主席迎来了八年之中的第一次黑暗时刻,因为军队指挥权的争议。作为党代表的毛主席坚持党政对军队的领导,以朱德,陈毅为代表的军人则认为"打仗应该军人说了算"。外行不能指导内行。

那么,这场军与党之间的博弈最终会导向哪方?毛主席第三次遭受打压又是因何而起?年轻的领袖最终又是如何化解这些危机,重新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呢?

因为兵权问题,毛主席与陈毅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受到了严重的批评,并且党中央还否定了他提出的党对红军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的意见。

不仅如此,毛主席的书记身份也被下属所取代,一边是组织上的打压,一边是下属的夺权。双面夹击的毛主席最后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了自己建立的军队。

遭受重创的毛主席大病一场,可谁承想,此前已经告过病假的毛主席却被强行邀请出席

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而第三次蒙冤发生在1932年!

当时,他未按照中央攻打大城市的命令行事,而是主动跳出敌军包围圈,攻打漳州,歼灭了国民党第四十九师的大部队,并筹得军费百万银元,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尽管战果显著,他却因此被撤销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甚至连军权也被剥夺,一度被降为“光杆司令”。从这一天起,他被雪藏了整整三年多。

短短八年间,毛主席三次遭遇冤屈。换作常人,可能会因此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然而,毛主席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逆境。

当他得知被开除党籍时,依然平静接受;后来知道一切是误会时,更是豁达开怀。在被调往后方养病期间,他每天读书、写字,过着闲适的生活。面对不公与误解,他选择了忍耐与坚持。

正是因为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毛主席才能一步步化险为夷,最终反败为胜。

0 阅读:4
文史记叙录录

文史记叙录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