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九大,开国大将独占一排席位,一人与主席平票当选委员

文史记叙录录 2025-03-08 13:23:07

这是发生在中共九大上的一件“怪事”!

1969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大会!

可奇怪的是,席位第二排却只坐了一个人,他稳居高位,各位老将蜂拥上前与他握手,甚至连毛主席都主动让他三分。

可更奇怪的是,大会上选举出各类委员上百名,其中只有两人全票通过,第一位毋庸置疑,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可另一位与毛主席“平起平坐”的,既不是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也不是时下春风得意的领导人。

那么,这两位“重量级”嘉宾,究竟是谁?他们又是为何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呢?

1969年,4月1日,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正式开幕,相较于开放的八大,九大更为保守,一是为了防止苏联突然袭击,二是为了提防内部有人不轨,正因如此,九大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保护措施,可谁知,最终却闹了个“乌龙”,甚至还关系到毛主席的“地位”。

大会开幕当天,全党上下1500多名组织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毛主席坐在会场中央准备宣读开幕词,代表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毛主席!

可不料,雷动的掌声终止后,毛主席却一言不发的看着手稿,完全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众人看着稳坐高台的毛主席怎么也想不通,向来进退自如的毛主席,今天为什么会如此反常?

原来毛主席正在等待一位“重量级”嘉宾的到来,而这个人不是别人,他正是独坐一排的开国大将徐海东。

1925年入党的徐海东,从最初的黄麻起义,到如今的九次人大,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见证了中国的成长,他不但在红军时期多次参加党的重要战役,还鼓动家人加入共产党,徐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牺牲的人高达73个,毛主席曾评价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鲜为人知的是,长征时期,毛主席还向徐海东借过一笔钱,当时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时下天寒地冻颗粒无收,部队里又经费紧张,无奈之下毛主席只好给前几天刚见面的红15军团首长徐海东写了张借条。

一张口就是2500块大洋,可徐海东看完借条后并没有蹉跎半分,毫不犹豫拿出5000块大洋给毛主席应急。不仅如此,徐海东还给中央红军送去大批物资,可以说徐海东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除此之外,九大上还有一位“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和毛主席“平起平坐”的人物。在选举各项委员时,只有他和毛主席是全票通过的代表,可当众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都愤愤不平地大骂这个人不够谦虚。

那么,这位被与会人员高度认可的代表到底是谁呢?

相较于徐海东将军的功名显赫,那位获得全票的代表就显得“名不见经传”。

事实上,他是一名来自河北的钢厂工人代表,名叫王白旦,原来九大召开以前,中央下发的参会代表条件是,有七年以上党龄的工人,但问题是,当时厂里人要么不是党员,要么不公够七年党龄,因而王白旦顺利当选参会代表,去了北京。

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九大会议上,王白旦竟然阴差阳错的全票通过和毛主席并列排名,选上了中央委员。

而这一切还要从王白旦的身份说起,其实王白旦生平经历非常简单,是一名普通炼钢工人。

在选举中央委员时,各位参会代表没有在意这个名字,就没有刻意划掉王白旦,可谁承想,竟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结果公布名次时,王白旦真成了170名中央委员中名次唯一和毛主席并列的人,当主席人宣布结果时,会场内瞬间吵起一阵窃窃私语。

要知道,彼时毛主席身边那位“大红人”,副主席还差王白旦两票。

而这个“乌龙”一跃改变了王白旦一成不变的生活,当上中央委员的他,几经波折后,最终辞去官职返回工厂重操旧业。

1989年,王白旦临近退休。妻子为他设计好了退休后的生活,受聘到市内一家区办企业,每月可轻松地多拿400多元报酬。

然而,分厂领导愿意再留他一段时间,搞好“传、帮、带”,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他1990年后就不属于编内职工了,在待遇上除了100元的补差费,什么加班费、奖金、升级等统统没他的份。

可王白旦说:“只要炉上需要,我就干!”后来,他又在炉前奋战了5年。

0 阅读:42
文史记叙录录

文史记叙录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