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幕,1949年,解放军副军长外出视察工作,突然当着众人的面,指着路上的一位老乞丐说,这个人就是我妈。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面面相觑,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堂堂的解放军副军长,将来开国中将的母亲,为什么会沦落到要饭的地步呢?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之际,准备上前和母亲相认的副军长,却突然停下脚步,还说两人不相认最好,副军长为什么要这么说,难道背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吗?
事实上,对于这次意外相见,不要说身为后来人的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就连开国中将杨梅生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
这天,他原本打算和四十六军的政委,一起前往江边,巡查部队的后勤状况。
当时,长沙刚刚和平起义,尽管大规模的战斗不多,可山匪路患却是层出不穷,大部队正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后勤无论如何都不能掉链子。
在发现后勤保障安全无虞后,杨梅生便和政委在路边坐了下来,一边畅聊军中计划,一边观察解放后的长沙状况。
然而他们却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多年的战争,让原本繁华的长沙满目疮痍,即使是在长沙郊区,躲避战争的难民也随处可见,看到这一幕后,原本就是湖南长沙人的杨梅生,百感交集。
当初毁家纾(shū)难,参加革命,不正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就在两人感慨之际,政委突然注意到杨梅生的目光,却渐渐被其他人吸引,政委定睛一看,杨梅生盯着看的,竟然是一个到处乞讨的老乞丐。
政委有些想不通,不过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乞丐,杨梅生如此关注到底有何用意?
可政委还没反应过来,杨梅生就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那位乞丐旁边,还搀扶着她,小心地迈过了几个水坑,这个怪异的举动,让政委更是一头雾水。
就在政委疑惑之际,杨梅生却眼圈泛红地走了过来。要知道,这位老搭档可是出了名的硬汉。
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智斗张国焘,可以说是水里来火里去,从来没掉过一次眼泪,就在政
而他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政委始料未及,这个老乞丐,就是我妈。
此话一出,不要说周围的警卫员,就连见多识广的政委,也被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堂堂解放军副军长的母亲,怎么会沦为乞丐呢?,而杨梅生接下来的话,却道出了背后的真正原因。
原来,自从1927年,跟着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来到井冈山参加革命以来,整整21年,杨梅生都没和母亲见过面,而由于反动派的报复,无家可归的母亲只能沿街乞讨为生。
看着眼前的副军长,眼圈泛着红,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忍不住掉眼泪。
是啊,哪一个出来参加革命的人,最对不起的,不是自己的家人呢?
就在所有人以为,杨梅生接下来,就要去和母亲相认时,他却突然说不是时候。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将军对母亲的身份有所介意吗?
他是开国中将,统领千军万马,毛主席信任有加,在看到母亲因为自己连累,被迫多年要饭为生时,第一时间,他却不愿意和母亲相认,还说现在不是时候。
事实上,这并非是杨梅生嫌弃母亲的身份,在他看来,自己和母亲已经21年未见
如今突然重逢,如果一旦据实相告,势必会给母亲带来惊吓,到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然而,思母之心蠢蠢欲动,以至于母亲已经走远,可杨梅生却始终望着母亲的方向。
眼看老搭档不知如何是好,政委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么政委想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呢?
原来,政委得知前因后果后,第一时间安排了警卫员,开专车将老人接回来。
警卫员们听完,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们驱车来到杨母居住的小院,轻轻敲门。开门的是一位满头白发、面容慈祥的老太太。警卫员们恭敬地说:"老人家,我们是您儿子派来接您的。他在北京等您呢。"
听到"儿子"两个字,老太太顿时愣住了。她颤抖着声音问:"我儿子?他...他还活着?"警卫员们连忙点头:"是啊,您儿子一直惦记着您呢。"
老太太闻言,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颤抖着手,摸索着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跟着警卫员上了车。一路上,老人家不停地问着儿子的情况,警卫员们则按照事先的安排,编造了一些杨梅生在外地工作的故事。
汽车缓缓驶入北京城,老太太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她望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景色,思绪万千。多年来,她一直以为儿子为国捐躯,没想到上天还给了她这样一个惊喜。
终于,车子停在了一座四合院前。杨梅生早已在院子里等候多时。看到母亲的身影,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娘,儿子回来了!"杨梅生哽咽着说,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
老太太愣在原地,盯着眼前这个白发斑驳的中年人。她颤抖着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脸庞。那熟悉的轮廓,那难以磨灭的疤痕,都在诉说着这就是她朝思暮想的儿子。
"梅生...真的是你吗?"老太太的声音颤抖着,泪水如决堤般涌出。
母子相拥而泣,周围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一刻,仿佛凝聚了太多的苦难、思念和重逢的喜悦。
事实上,杨梅生将军的经历只是冰山一角。
杨梅生和母亲的重逢,不仅是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中国从动荡走向稳定的艰难历程。
如今,每当杨梅生回忆起那天的场景,仍会热泪盈眶。他常说:"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那些失去的岁月,终究抵不过母子相见的喜悦。"
而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或许,都离不开这些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