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天天跑步、管住嘴,血糖还是老往上飙?”曾大爷无奈地对老伴说。
退休后的曾大爷,因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偏高,就下定决心“动起来、吃得更健康”。他每天都沿着小区的1.5公里环形步道快走五六圈;餐桌上只吃青菜,不敢碰一粒米饭;就连零食也彻底绝迹。可一个月下来,体重掉得太快,整个人干瘦憔悴,反而常常晕厥头痛,还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
曾大爷百思不得其解:我这么勤快,怎么血糖反而更不稳定了?

一、为什么中老年人更易“被”糖尿病缠身?
人口老龄化加速,糖尿病高发
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总患病率已超过20% ,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显著上升。
机体功能渐退,代谢失衡
随着年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下降,胰岛素抵抗加剧,血糖更易失控。
生活方式不当累积效应
中老年人往往存在久坐、运动不足、偏好高油高糖饮食等不良习惯,再加上长期压力与睡眠质量下降,都会为糖尿病“埋下隐患”。
总之,年龄只是起点,要想真正远离糖尿病,除了勤快,更要“有度”。
二、中老年人对2件事别太勤快,对健康无益
运动别走火入魔
盲目高强度:很多人以为“多运动血糖就稳”,结果忽视了中老年人心血管耐受力下降,过度运动反而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肌肉拉伤,甚至低血糖昏厥。

如何把握:保持每天30–45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即可(如快走、太极、慢跑);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约220-年龄后乘以0.6–0.7)为宜。
节食别过度克扣
过度节食:一些糖友为了血糖一降再降,极端低碳水、断米断面,结果却导致营养失衡、肾脏负担加重,还可能引发严重低血糖。
合理配餐:遵循“热量可控、三大营养素均衡”原则,每餐应包含适量优质碳水(粗杂粮50–60g)、高蛋白(鱼肉蛋奶)及健康脂肪,同时保证每日总能量在基代率基础上加运动消耗量之和。
三、中老年糖友该做好这5件事,血糖更稳更健康
规律监测血糖
每天在餐前、餐后或睡前测一次血糖,记录并与医生分享,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均衡多样饮食
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做到“少甜、多蔬果、适全麦”。
适度有氧+力量结合
每周至少5天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结合简单力量训练(如握力球、轻重量哑铃),提升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
保持良好心态
情绪波动可影响内分泌,进而扰乱血糖。可通过散步、听音乐、太极、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按医嘱规范用药
切忌自行“一停了之”或随意加大剂量,定期随访,根据血糖波动适时调整。

糖尿病虽“缠人”,但只要中老年朋友做到“勤而有度”,掌握科学管理方法,就能把血糖稳得住,把健康留得住。切记,过犹不及,适度才是长久之道。愿大家都能扬“度”而行,安度健康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