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贸易强国必须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白 明
中国制造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营造外贸竞争新优势。与传统竞争优势相反,外贸竞争优势并不是特别强调以价取胜,而是要突出技术、质量、服务、品牌、标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外贸对品牌重视不够,在国际贸易上比较吃亏。众所周知,外贸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搞贴牌生产的加工贸易,客户让你加工什么你就加工什么,给人家代工,利润的大头被国际供应链上的跨国公司赚取了,国内企业只能赚取可怜的加工费。中国的很多对外贸易长期有品无牌。难道说外贸的企业不知道这一点吗?当然知道,但是国际品牌的地位具有排他性。在某一个领域其他国家品牌站住脚了,后来的品牌就很难进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品牌要想全球一流品牌对标,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战略构想。
首先,寻找品牌培育对象。我们常常听到,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前提是“酒香”。我们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要有自己的牌子,而对得起这个牌子至少要做到讲良心。我们这里讲的是要对标国际一流企业的品牌,就需要精挑细选。要夯实品牌建设的产品基础,先有“品”再有“牌”。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要寻找产品质量好,技术水平有保障,但受制于品牌影响力不大的产品,帮助相关企业将产品做好做精,帮助相关产品做出品牌。
其次,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不仅要解决好“酒香”的问题,更要解决好“巷子深”的问题。我们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帮助企业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方面必须要助一臂之力。比如说,可以帮助国内品牌在海外进行商标申请注册,帮助企业做好国际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同时,也要针对品牌形象提升的需要,在海外创造更多开展的线下展览的机会并且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线上展示平台。这几届广交会都是在线上举办的,成交额下降,是不是据此就能判断失败了?不能这样简单看待问题,即使没有疫情,广交会也要增加线上举办功能,重点已经从线下成交转向线上展示,助力更多的中国名牌成为世界名牌。
再次,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我们对标国际一流品牌,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并不是仅仅是为了那几张奖状,挂在企业会议室的墙上,我们要的是让品牌的价值转化为产品的价值,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利润。随着中国企业进入到国际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作为普通消费者,并不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对产品的辨识难度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品牌的功能就是帮助普通消费者更有效率地辨识产品,做到优质优价。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不急于赚快钱,要在品牌培育上舍得投入。本届世界杯上,有许多国际化品牌身影,包括蒙牛、万达、海信等中国企业。
此外,强化品牌保护作用。越是名牌产品,越是容易受到侵权,特别是在海外受到的侵权就更不容易维权。以前,国外企业总是说中国的商标侵权现象比较多,中国确实一度出现了许多“山寨”产品。经过规范与打击,国内的品牌保护工作越来越到位。然而,我们发现,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国外遇到侵权,要么品牌被假冒,要么商标被抢注。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自我安慰一下,“中国制造”品牌之所以被侵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产品越做越好,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如果质量很次,不受欢迎,谁来假冒你?但是,调侃归调侃,问题归问题。如果中国的品牌没有保驾护航,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不会走的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