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三国孙吴宗室,主要指的是孙羌、孙坚、孙静弟兄三人的后人。但是,还有一支特别的存在,就是被赐姓为孙的孙河家族。而且,这个家族在孙吴的历史上举足轻重,不容小觑。
孙河游戏图
一、孙河名列属籍孙河,字伯海,吴郡(治吴县,即今江苏苏州)人。
《三国志》中说,孙河原本姓俞,后来受到孙策的喜爱,赐姓为孙,并列入孙氏家族。不过孙吴官修史书《吴书》却说,孙河本来就姓孙,而且是孙坚的族侄。后来他出继姑姑家,改姓为俞,再后来又改回孙氏。这就为孙河的出身蒙上了一层迷雾:他到底原本姓俞还是姓孙?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改姓再改回来的不在少数。同时代的蜀汉,王平、马忠都小时寄养在外祖家而从其姓,后来又改回本姓。但孙河与他们不同的是,他是正式过继给姑姑家的。也就是说,从宗法上说,他已经成了俞家人。所以我的理解是,孙河原本姓孙,但离孙坚家族支系较远。后来他过继给姑姑家,孙策再赐姓孙,并把他归入自己的族籍。这样,随着孙吴建国,孙河也就归入了宗室行列。
孙河性情忠诚正直,言语谨慎而办事干练,有才能,肯吃苦。他从小就跟随孙坚四处征讨,而且常为先锋。后来,他领孙坚卫队,参知政事,成为孙坚的心腹。
孙坚去世后,他又随孙策开拓江东(参见孙策篇),平定吴郡、会稽(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孙策去世,他又随孙权讨平庐江(治舒县,即今安徽舒城)太守李术(参见孙权篇)。李术被斩杀后,孙河被孙权拜为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后来,孙河又做了将军,屯驻在京城(孙权后移吴郡治所至丹徒,改名京城,即今江苏镇江)。
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孙权三弟、丹杨(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太守孙翊被属下边鸿所杀(参见孙翊篇)。当时妫览为大都督督兵,戴员为丹杨郡丞,孙河就驰赴宛陵,怒责妫、戴二人,说他们没有尽心守护,致使悲剧发生。
孙河曾跟随孙坚、孙策、孙权一起创业
但孙河没料到的是,妫览、戴员二人,由吴郡原太守盛宪察为孝廉,盛宪却被孙权所杀,因此二人对老孙家有很深的敌意。而边鸿杀孙翊,其实是妫览、戴员联合边鸿所为。事后,妫、戴二人又推过边鸿,将其斩杀。
当日二人听了孙河的话,私下计议道:“孙伯海本来与孙将军(指孙翊)关系疏远,他还这样责斥我们。如果孙讨虏(指孙权,当时他正出征江夏黄祖)回来,我们怕是没有活路了。”于是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孙河也杀了。他们还派人联络曹操属下、扬州刺史刘馥,让他出兵历阳(今安徽和县)接应,说他们将举丹杨响应降曹。
后来,孙翊之妻徐氏,联合孙翊部下徐元、孙高、傅婴等斩杀妫览、戴员,二人奸计才没有得逞。
二、孙韶威镇北境孙韶,字公礼,乃孙河的侄子。
这里之所以先说孙河的侄子,而不说他的儿子,是因为孙河亡后,其旧部是由孙韶继领的。
且说孙河在建安九年(204年)被杀时,孙韶只有十七岁。他即收拢伯父余众,善加修缮京城城防,建置楼橹(一种登高瞭望装置),整备军械,全力戒备御敌。
孙权听闻丹杨作乱,即从椒丘(今江西新建)还军,路过平定丹杨,回到吴郡。他到达京城时,已到晚上。他将大军扎在京城城下,然后佯作攻城,试探孙韶反应。
不想守兵听闻有人“攻”城,当即登上城墙,敲锣打鼓,声震屋瓦,拉起警备,有人甚至拉起弓箭就往城下一顿乱射。孙权急忙让人告知真相,城上这才停止射击。
孙权对孙韶很是器重
次日,孙权入城见到孙韶,对他善为警戒大加赞赏,当即拜他为承烈校尉,并让他正式统领孙河部曲,以曲阿(今江苏丹阳)、丹徒二县为其食邑,并允许其自行设置属吏,一如孙河过往。
后来,孙韶又做到广陵(治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太守、偏将军。当然,他这个广陵太守只是虚领,因为孙权根本就没有拥有过广陵。孙权被封为大魏吴王后,又升孙韶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吴王黄武元年(222年),曹丕以孙权非真心归附为由,兵出三路伐吴:以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在今安徽和县),曹仁出濡须坞(在今安徽含山),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孙权以吕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拒曹休,以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以朱桓守濡须。此战,双方互有胜负,遂再言和(参见曹丕篇)。
黄武四年(225年),曹丕再征孙权。孙韶派高寿领五百敢死之士,从小路夜袭曹丕。曹丕大惊,高寿等夺得其副车羽盖而还。
大帝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以孙韶为镇北将军,镇守北部边境。
大帝嘉禾三年(234年),蜀相诸葛亮五次北伐,与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对峙(参见诸葛亮篇)。孙权认为魏军在西线抽不出身,遂发动第四次合肥之战。此战,孙权以陆逊、诸葛瑾等屯兵江夏、沔口(均在今湖北武汉),孙韶、张承等兵出广陵、淮阳(均在今江苏扬州),自己则率军围合肥(今安徽合肥)新城。曹叡一边派兵支援司马懿,一边带兵抗吴。但曹叡还未到,孙权已被魏将满宠被又刷了一波经验包(参见满宠篇),陆逊、孙韶遂也退兵。
天下英雄谁敌手,辽宠聘霸休
史载,孙韶为边将数十年,他身高八尺,相貌俊雅,善养士卒,因此得到众军士的死命效力。他御敌于国门之外,常派斥候深入魏国侦察,然后根据敌情设备,因此很少有败绩。魏国青州、徐州及豫州汝南(治平舆,即今河南汝南)、沛国(治相县,即今安徽濉溪)等与吴相邻地区,许多百姓前来归附,淮南屯驻沿江窥探的魏军不得不后撤,徐、泗、江、淮一带,甚至出现数百里的无人空旷地带。由此可知,孙韶在防御曹魏方面,可谓功勋卓著。
孙权西征刘备,后又迁驻武昌(今湖北鄂州),此后十余年孙韶没有机会晋见。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又迁都回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孙韶才得以又见到孙权。孙权当时问及曹魏青、徐二州各处军屯关塞、远近兵马部署、魏军将领姓名等,孙韶都如数家珍、对答如流。孙权听后十分高兴,对孙韶说:“朕久不见公礼,不想你有如此长进!”于是又加孙韶幽州牧,假节。当然,这个幽州牧也是遥领。
大帝赤乌四年(241年),孙韶去世。
孙韶生五子:孙楷、孙越、孙异、孙奕、孙恢。孙韶亡后,孙越袭爵,官至右将军。
孙楷被封临成侯,官至宗正。吴少帝太平三年(258年),权臣孙綝废孙亮,以孙楷和中书郎董朝到会稽迎孙权六子孙休为帝,是为吴景帝(参见孙休篇)。后来,孙楷被封为武卫大将军,代孙越为京下督。末帝天玺元年(276年),孙皓征孙楷入京为宫下镇、骠骑将军。当初,永安(今浙江德清)贼施但劫持孙皓异母弟永安侯孙谦进攻建业时,有人报告孙皓,说孙楷心怀二端,所以没派军立时征讨,所以孙皓多次派人责问孙楷(参见孙皓篇),孙楷因此常心有不安。这时他突然被征召,害怕孙皓害他,于是带着妻小及亲兵数百人降了晋。晋室以其吴宗室身份,拜其为车骑将军,封丹杨侯。
孙楷降晋,被司马炎封为车骑将军
说起来孙吴宗室,前后降魏或降晋的,共有三人:孙静的孙子孙壹,在少帝太平二年(257年)受孙綝逼迫降魏,被封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赐爵吴侯,掌权的司马昭还把废帝曹芳的贵人邢氏送给孙壹为妻,不想二人后被下人一并杀死(参见孙壹篇)。孙坚的曾孙孙秀,末帝建衡二年(270年)因怀疑孙皓迫害降晋,被封为骠骑将军、交州牧、开府仪同三司,赐爵会稽公(参见孙秀篇)。史书称孙楷处事严整不如孙秀,而名声在孙秀之上。说起来魏、晋对这三人的超常规封拜,不过是看中他们的孙吴宗室身份,以此来招揽吴人而已。孙吴覆亡后,他们的这个作用失去,孙楷迅速被降为渡辽将军,孙秀降为伏波将军。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孙楷去世。
孙异官至领军将军。景帝永安六年(263年),魏灭蜀之战时,孙休以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曹魏寿春(今安徽寿县)挺进,以分魏兵力。以将军留平到南郡,与在此驻守的上大将军施绩商议救蜀方案。以丁封、孙异前赴沔中(汉水中游),策应援蜀。但吴军未到,听闻刘禅已降,遂罢兵。
孙奕官至宗正卿,孙恢官至武陵(治临沅,即今湖南常德)太守。
三、孙桓宗室颜渊孙河生四子:孙助、孙谊、孙桓、孙俊。孙助官至曲阿长、孙谊官至海盐(今浙江海盐)长,二人都早卒。
孙桓,字叔武。他长得仪表堂堂,气度不凡,而且聪明异常,博学强记,善议论应对,被孙权称为宗室颜渊。后孙权用他为武卫都尉。
孙桓长得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偷袭荆州,孙桓从行,在华容(今湖南华容,或说湖北监利)击破关羽军。战后,他招揽关羽余众五千余人,并获得大量辎重。
黄武元年(222年),孙桓二十五岁,被拜为安东中郎将。当时刘备率军东征,孙桓与陆逊一道受命抵敌。时孙桓分兵夷道(今湖北宜都),讨刘备前锋,刘备军漫山遍野,把孙桓包围。孙桓急向陆逊求救,陆逊却不去救。众人都说孙桓宗室贵重,不得不救。陆逊却说,孙将军甚得军心,且粮草充足,等我计施行,他自可得救。
后来陆逊以火攻之计大破刘备,孙桓果然得救。他便与陆逊一起奋力杀敌,刘备败走。孙桓又截断刘备归途上的上夔道(在今重庆奉节),刘备翻山越险,才得以脱身。
当初刘备在荆州,到丹徒与孙权会面时,孙桓还是个小孩,这时他愤愤道:“想不到这个小子,今天逼迫孤到这个地步。”
此战后,孙桓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后来他被派去长江下游督牛渚(今安徽马鞍山),监造横江坞,在此去世。
孙桓曾先后参与对关羽、对刘备作战
孙俊,字叔英。他性度恢弘,才经文武,官至定武中郎将,在边境驻守屯田,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年)卒。孙俊生子孙建、孙慎,孙俊亡后,长子孙建袭爵,官至平虏将军,少子孙慎官至镇南将军。
孙慎的儿子孙丞,好学有文采,曾作《萤火赋》而盛名于世。他在孙吴时为黄门侍郎,与丞相顾雍之孙顾荣并为侍臣。当时孙皓暴虐,内侍多有获罪,只有孙丞、顾荣幸免。孙皓常让二人记事,顾荣问孙丞答,很得孙皓喜欢,孙皓为此还专门下诏,要求侍郎要以孙顾二人为榜样录用。孙吴覆亡,孙丞随孙皓一起到洛阳(今河南洛阳),被任为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令,所在有政绩。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陆机(陆逊之孙)为成都王司马颖大都督,请孙丞为司马,后二人一并遇害。
孙河在孙吴宗室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虽非嫡亲,其家族的业绩,与他人比起来,却一点也不逊色。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