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孩子身上的“慢”几乎能做到统一的通病,起床要催、吃饭要催,写作业、上学更要催,面对一个整天磨蹭的娃,家长们该如何使用应对之策呢?
教育圈里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10个娃9个磨蹭,还有一个直接是对牛弹琴”
很多家长,一说起孩子的磨蹭第一反应就是去提醒、催促
看起来是种瓜得瓜的事情,可孩子偏偏不按剧本来走,你催他慢,你骂他犟
到头来,磨蹭没得到改变,还生了一肚子闷气
尤其是亲子关系也在一遍遍催促、一句句狠话中,会越变越疏远、越发展越冷淡
教育里失望是常态,孩子“慢”也是符合成长心理一位妈妈曾一脸焦虑地说:
“我的孩子就是专门来讨债的”
“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可孩子呢,也就是好个三两天的时间,然后就回到拖拉磨蹭的老样子”
“有时候趁着大人没注意时,还想方设法地偷玩手机,简直是把人气得七窍生烟”
“你说如果跟孩子讲道理、定规矩能有用的话,我还犯得着去打骂教育吗?”
听完这位妈妈的焦虑,说实话,身处育儿领地的我特别能理解,尤其是“说了不听、管了也没用”的那些日子,大家都是这么焦虑过来的
有时候被孩子气到咬牙切齿时还经常说一些“狠话”,可说狠话的结果,又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尤其是“对你太失望”、“根本就没救了”,又或者“一看就不是读书的料”
这些“狠话”除了埋冤孩子,还有来自精神上的大面积打击
换个角度来想
若身处职场的我们,经常遭受上司的批评打击,那种严重怀疑自身能力的自我否决,就像是天气骤变下的暴风雨,让你的前行之路变得举步难行
如果再遇上心理承受能力低,对未来甚至都会失去生活信心、理想的兴趣
成年人的生活如此,小朋友的成长也是一样
让孩子在“慢节奏”中成长看似没有未来,其实“慢”并不代表就没有好结果
未来之路那么远、那么宽,就看你如何选择、如何去走
正所谓“人生哪有什么一帆风顺”,有的只不过是在逆境下与挫折抗衡的坚强之心
或许,与生俱来的先天性优势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但弯路从来都不是靠家长“铺路”绕开的,那样只会形成习以为常的“啃老”
让孩子在困难面前学会运用智慧、发挥实力、掌握经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气息,哪怕当下表现得很慢、也不优秀,但敢于挑战、勇于发现的结果,也必然不会太差
所以,教育里的失望就是常态,孩子“慢”也是符合成长心理
当“慢性子”成长遇上“急性子”环境,要改变的一直都是环境一位急性子妈妈,遇上了慢性子儿子
每天妈妈还没有下班,就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催儿子写作业
等到晚上回家检查作业时发现什么都没有做,急火攻心下什么话都能说出口:
“你为什么一个字都没写”
“真后悔生下你这个讨债鬼”
“你是不是就想把我气死“
这样的亲子大战,间隔几天时间就会上演一次
刚开始,面对妈妈的批评催促、抱怨吼叫
儿子要么是在一旁低着头抽泣、要么是捂住耳朵不听
到了后来,不管妈妈如何催促、说什么话刺激,儿子都无动于衷
遇上情绪恶劣的时候还恶狠狠地瞪着,作业不写、也不愿意说一句话
为了时刻了解儿子的学习动向,妈妈还特意在房间安装起监控
嘴里说的是“为了安全着想”,其实就是为了监视儿子“有没有写作业”
但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加深了亲子矛盾,也根本管不住一个不想写作业,也不愿意动手写作业的孩子
每当妈妈想要透过监控了解儿子动向时,监控不是被气球挡着、就是被一块布遮着
这件事情就是典型催促、和抱怨下的教育结果,也是负能量下的必然经历
当急性子妈妈、遇上慢性子儿子,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程序,在不同年龄段所能领悟出的什么样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去强求性地拔苗助长,也无法过份干涉孩子的成长
而这种“超限效应”,也就是过多、或过强刺激下所产生的逆反心理
一份过多的催促、只会让结果变得事与愿违,一颗生活在负能量下的种子,也是无法结出快乐的种子
再换个角度来说
急性子妈妈遇到慢性子孩子,就像是“慢性子”在“急性子”环境中生长,那种慢与急的对立关系,都是需要彼此去相互了解适应
环境影响土壤、土壤又决定种子的生长发育
所以,当“慢性子”成长遇上“急性子”环境,要改变的一直都是环境,从教育方法上找到应对策略,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自然就会慢慢得到改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程序,与其催来催去不如一起面对堂妹青青,自从当妈妈后情绪越来越暴躁易怒了
前段时间,她就满是怒火地抱怨说:
“自从当妈妈后,每天都有跟孩子打不完的硬仗,小时候催长大,长大后又催起床、催上学、催写作业…”
“催来催去,结果孩子没变勤快,我和儿子的关系还变得岌岌可危,他还说:“长大后要给爸爸换个老婆,这个妈妈太凶了”
我安慰说:“这就是童言无忌”,但孩子眼中的厌恶、烦躁也是无法忽略的事实
在这段催来催去,反而催出亲子矛盾的七窍生烟里,我觉得或许一开始的应对之策就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程序
其次,孩子“慢”也是正常的成长心理
最后,随时改善方法、方可能提高效率
为什么孩子一“慢”家长就容易急火攻心?催促和对着干就是一个必然结果,也是陷入“死胡同”里的一种负能量
想要走出这种负能量,我们就需要从根本上去改变“催促”和“对着干”
也就是说,孩子“慢节奏”成长时,与其催促抱怨、不如和孩子一起面对
其中,一个孩子身上的磨蹭也有很多原因,包括:
•缺乏时间观念
•参与难度太大
•专注力不够集中
•有完美主义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引导去慢慢改善
但如果一直催促、或过度参与,一颗生活在负能量下的种子无法结出快乐种子,也会更容易产生“故意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而我们督促孩子的本意呢,就是为了孩子珍惜当下、可以更好地学习成长
可这份本意孩子又是否能理解呢?错误的催促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把大量时间都用在如何对抗父母上
所以,教导一个“慢节奏”的孩子慢慢走向快车道,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节奏、成长心理,还要运用孩子能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去慢慢加速运行
只有学会随时改善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效率
提高教育效率的面对技巧:必须随时改调学习方法想要改掉孩子身上的磨蹭坏习惯,家长的引导方法很重要
正如,工作上的早晚打卡就是用来约束员工、对抗懒惰的管理技巧
那么,教育中也可以适应这种方法
不过,成年人的工作心理还和孩子成长心理有所不同
成年人是为了生活而工作,有责任担当、也有理想和目标
更何况,成年人承受心理强、应对挫折的经验也比较丰富
可孩子呢?每天衣食无忧,不知何为苦、也不知何为生活,你跟他们谈优胜劣汰的生存,他们不懂,你跟他们谈理想目标,好像又没有太大的奋斗热情
所以,成年人的生活、思想跟孩子是有着本质上区别,想要改善孩子身上的磨蹭,也要懂得适应他们身上的慢节奏,并按照符合心理的成长方法去针对性随时改调方法
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遇上阶段性的心理变化,我不能用看待婴幼儿的宠溺去完全溺爱,也不能用成长期的恨铁不成钢去打击、要求孩子
学会随时改调学习方法,包括:
•先定一个小目标,按照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写作业时我们在一旁写日记、或安静看书
•最好坚守时间期限、不要轻易改变,让时间成为孩子潜意识的努力目标
•完成某项计划时,引导孩子参与自检,通过打分、和总结来提高参与价值
•共同抗击懒惰,不要指望孩子自己自律,通过小目标鼓励慢慢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学会善于变通,比如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先空着最后去完全(避免磨灭自信)
•对具有难克服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事先预习、每天复习熟悉,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教育,其实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合作舞台,孩子磨蹭也是自己的成长和方法出现了问题
在适应成长节奏、符合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问题、和改善方法
当我们放平自己的心态,去慢慢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就是对抗磨蹭的最好武器,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并没有那么遥远
比如,鼓励孩子头天晚上把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找好,自己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定好几点起床的闹钟,早上吃什么样的早餐,喝什么口味的牛奶,穿什么样的运动鞋出门…
又或者,放学回家几点开始写作业、大概什么时间能完成作业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计划,去适当地受些挫折磨砺、涨涨见识,这并不是坏事
最重要的是,孩子虽小、但他们的意志感并不差,尤其是自己选择的路哪怕是坑也心甘情愿受着,这比起家长整天“催着走”要更具成长引力
那么,关于孩子磨蹭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