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这一古老茶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调整演变,从纯日晒的传统工艺到近代的日晒加古法碳焙,再到复式萎凋加电焙的现代工艺,甚至是加入揉捻步骤的新工艺。每一步都是自我突破的尝试。
近来养茶越来越被制茶师及白茶玩家们提及,很多高等级的白茶都会选择“养茶”。并且呈现着跻身白茶常规工艺的态势。“养茶”多出现在萎凋初制成品之后,制茶师根据茶叶状态以及含水率判断需要养茶的时间,最后在养茶结束后再进行定制复焙。
“养茶”是必须的吗?
关于“养茶”的必要性,茶界众说纷纭。一部分人认为,若初制工艺得当,茶叶中的水分与青臭气已充分转化,便无需再养。然而,更多的茶人则坚信,养茶是对初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的一种补充,是对茶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毕竟,茶叶初制过程中的变数众多,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影响最终的风味。
其次,白茶常常注重后期滋味转化,在初制期,茶叶中內质物质依然不稳定,酶活性存在变化,这使得萎凋干燥后的存放期,白茶存在吐青,转味的变化。
经过一定时间的养茶,将进一步固化茶叶內质,达到相对稳定的成品茶状态。
“养茶”到底是在养什么?
养茶的“养”其实是让白茶更透彻的走水,茶叶在制作过程始终是在变化中的,微发酵的工艺使茶青叶中酶活性处于不稳定状态,受温湿度影响,茶叶会随着萎凋结束后期,发生香气,滋味,含水率的变化。养茶,便是让茶叶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的休养,使其状态趋于稳定,风味更加纯净。
经验丰富的制茶师会根据茶叶原料、存储环境及初焙状态,决定养茶的时间,短则一月,长则半年。不同养茶周期的茶叶,其风味各异。经过精心养茶的白茶,其香气更为清扬,滋味更加细腻,水路轻快,远胜于未经养茶的茶叶。
在传统工艺中,回水养茶一直存在,但在快节奏的市场中常被忽视。现代茶人重新强调养茶的重要性,不仅是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升,也是对工艺精细化的追求。白茶,作为一种注重后期转化的茶类,只有经过透彻的工艺处理,才能更好地展现其后期转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