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信源,请知悉。
新疆从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土地面积大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在清朝末年,由于列强的频繁侵略和国内纷争,沙俄抓住机会支持中亚的浩罕汗国贵族阿古柏侵入新疆。
1867年,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洪福汗国”,使中国领土面临被分裂的风险。
这种公然的分裂行为激怒了一位年迈的白发老人,他就是左宗棠。
那么新疆是如何被分割的?他与新疆有何关系?又是如何收复新疆的呢?
南北疆先后告急1755年,清军平息了新疆的准噶尔叛乱,并在三年后消除了阿睦尔撒纳的势力,让西域恢复了安定。
乾隆皇帝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意为“新归的古土”。随后,清朝在伊犁惠远城设置了管理新疆的将军职位,称为“伊犁将军”。
19世纪60年代,新疆局势动荡。被称为“中亚屠夫”的阿古柏趁乱侵入南疆,连续攻占喀什噶尔、阿克苏、库车等地,1867年建立了名为“哲德沙尔汗国”的非法政权,并自封为汗。
阿古柏不但寻求沙俄和英国的支持,还在1868年接待了英国特使,后者违反国际法原则承认了这一由叛乱分子组成的政权。维多利亚女王甚至亲自致信阿古柏,与之建立友好关系。
阿古柏
阿古柏在外国支持下更加肆无忌惮,1870年攻占乌鲁木齐,并占据天山南北路的部分地区,对当地民族实行残暴统治。
1871年,阿古柏再次攻占伊犁。同年,对新疆虎视眈眈的沙俄也与阿古柏签订了“俄阿条约”,承认其政权。
新疆的地位对中国至关重要,面临分离的风险,中国人民唯一的选择是保卫国土,绝不让一寸土地失去。
主张“海防和塞防”,放弃新疆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遭受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导致大量领土丧失,沉重的赔款令人民生活窘迫,外国势力不仅侵占沿海省份,还蚕食向内陆扩展。
这时,关于国家安全的焦点变成了海防与塞防的辩论。有的主张强化海防以抵御沿海的外敌,有的则认为应该集中力量平息新疆的叛乱。
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坚持认为,应优先加强海防。他提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加强海军,而不是在遥远的新疆投入过多。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提交的《筹议海防折》中提出,应暂时放弃新疆,以待时变。
李鸿章
他的观点得到了包括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内的多位有实力的官员的支持。丁日昌认为,来自陆地的侵略只是“蚕食”,而海上侵略则是“鲸吞”,更为严重。
山西巡抚鲍源则认为放弃新疆有“六大好处”,主张这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两江总督沈葆桢也请求清政府暂停收复新疆的行动。
此次争议引起了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强烈不满。
左宗棠与李鸿章皆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虽然性格迥异——左宗棠性格狂放、刚毅,自比诸葛亮;李鸿章则显得更为成熟稳重,能够忍辱负重。
左宗棠对新疆的关注始于早年,他深知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构成的威胁。
1833年,他首次参加会试时便作诗表达了对新疆的关注,提出在新疆设置行省和屯田的设想,以加强边防和抵御外侵。
1849年,左宗棠受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影响,林则徐的话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新疆问题的关注。
林则徐
左宗棠详细规划了收复新疆的军事策略,包括兵力部署、进军路线和后勤保障等,全面驳斥了李鸿章的观点。
同时,其他省份的官员如湖南巡抚王文韶、山东巡抚丁宝桢等也支持强化塞防。随着争论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人物开始支持左宗棠。
最终,全国舆论趋向一致主张收复新疆,促使清政府在1875年5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专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新疆。
抬着棺材西征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战役中采用了精心准备的战略,花费了近一年时间进行充分的备战和人员选拔,重点选择了经验丰富的将领如刘锦棠等。
刘锦棠
他实施了精兵战略,削减冗余人员,严格军纪和训练,同时引入了新式武器,并通过各省借调和外地购买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充足的粮饷供给。
1876年,左宗棠带领湘湖籍清军进入新疆,他提出的“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战略精确切中了当时的战略需求。
通过先攻北疆切断阿古柏与沙俄的联系,再集中兵力围剿南疆,左宗棠利用新疆地域广阔的特点,在战前进行周密准备,迅速作战避免长期消耗。
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左宗棠的部队从1876年5月至1877年3月,仅用10个月时间就摧毁了阿古柏精心筑建的天山防线,光复北疆。
到1878年1月,仅一年半时间就成功收复了长期被侵占的南疆城市,取得显著的胜利,被英国人誉为清朝以来最光辉的成就。
左宗棠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尚未收复。面对李鸿章等海防派的政治操作,左宗棠坚决上书表明决心,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继续战斗。
慈禧太后
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再次出征,率四万湘军前往伊犁。他下令将自己的棺材运至前线以示决心,这一行为震慑了沙俄,最终在次年通过谈判归还伊犁,新疆全境重新归于中国。
虽然战争胜利了,左宗棠成为了英雄,但在这场战争中消耗之大无法想象,尤其是许多著名将领参战,却有六位总兵阵亡,他们是:冯贵增、李大洪、熊佑林、张大发、杜生荣和司世道。
发展生产,造福边陲左宗棠以其开阔的视野和远见,不但致力于收复失地,还专注于新疆的治理和发展。
在他的领导下,新疆从战争留下的废墟中逐步恢复,他设立了善后局和分局来重建地方秩序和促进经济复苏。这些局部负责安置流离失所的民众,招募内地居民耕种荒废的土地,并鼓励解甲归田的士兵参与农业生产。
左宗棠的兴疆策略极大地改善了新疆的农业和生活条件,将荒地转变为良田,戈壁变成绿洲,让新疆各族人民享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
作为一位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危机意识的领导者,左宗棠为确保新疆的长期安定,提出建立行省制度的主张。
虽然当时已身为两江总督,不在新疆,他于1882年再次建议清朝在新疆设省,以利用收复初期的有利时机和军事威慑进行有效管理,旨在加快地区恢复和顺应民意。
左宗棠的坚持最终在1884年说服清朝正式在新疆设立行省。
左宗棠在国家危机时刻,不顾个人年老体弱,毅然领军西征,成功夺回广阔的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敢于面对挑战,坚持真理,勇于面对重大是非,并在危机中挺身而出。
无论是收复还是治理新疆,左宗棠的远见、坚定意志、精心部署和爱国热情,都令后人深感敬仰,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脊梁。
继任者刘锦棠继续推动左宗棠开启的兴疆事业,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参考信源:
中国知网:[1]徐新.左宗棠:心忧天下,收“疆”安民[J].文史春秋,2023,(10):56-57.
中国知网:[1]陈忠海.左宗棠“衰年报国”收复新疆[J].文史天地,2021,(0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