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上财、央财与西财的录取分数线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凡尔赛百态 2025-01-26 03:42:29

为何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在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大幅下滑?

财经类院校的核心专业包括哪些?

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这六大门专业构成了财经类毕业生的主流走向,也是这些院校声誉的基石。

若以学生人数比例来看,金融学约占30%,会计学同样占30%,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合计也占据了30%的比例,经济学则大约占10%。

分数线确实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大幅下跌。

不能仅仅依据某一年或某个省份的断档情况来做判断。

两财一贸曾经与北航、开大并驾齐驱,更早之前甚至与华五高校不相上下,而现在它们与武大、中山和厦门大学的水平相当。

西财以前比川大和电子科技大学略高一些,但现在明显不如这两所学校。

正是这些变化,让两财一贸的性价比凸显出来。

这主要是因为财经专业的热度已经退烧,而IT和法学师范专业的热度却在上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985大学的名号。

由于房价等因素,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拉低分数线的主要是一些非经管类专业,比如外语专业,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经管院校的非经管专业并不理想。

经济、金融、统计和会计等热门专业的分数变化并不大。

其实,财经的近些年热度下滑一点也不奇怪。

你是什么家庭背景,别人又是什么背景呢?

你也想学金融专业吗?

要知道,每个行业都有其特定的需求和规则,就如同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样。

过去,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高周转的模式催生了大量对于金融类人才的需求,比如“融资”和“放贷”等岗位。

如今的情况却大不相同。现在的富人们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购买黄金、享受奢侈生活,而不再愿意进行投资。

这对于那些选择学习金融专业的高分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持,再加上外貌平平,他们很可能只能成为银行的柜员或是努力备考公务员、编制职位。

对于官员的子女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并非真正的权力大小,而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人保护他们免受惩罚。

如果你修建的一座大桥因为质量问题而坍塌,导致许多人死亡,那么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你违规发放房屋贷款,现在无法偿还,也不用担心,只需延长还款期限至20年即可慢慢偿还。

即使是在当前的金融界,官员的子女也在面临激烈的竞争。

拥有985本科学位或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名校背景的学生至少有机会参加面试。

但现在,即使是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顶尖学府的硕士生也会抱怨他们的简历甚至无法通过筛选。

金融领域对数学知识有着高度的依赖,这一点从华尔街那些基金经理的背景便可见一斑,他们中许多人都拥有数学或物理的专业背景。

与生化环材等被戏称为“天坑”的专业相比,数学更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悬崖峭壁”。

连北大的教授也坦言:每年有不少状元,初入大学时自信满满地选择了数学系,却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残酷的现实,最终往往被虐得体无完肤。

在国内,除了顶尖的几所985院校外,其他学校的金融专业在数学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

许多本应属于硕士阶段才能深入学习的高等数学内容,被无奈地提前到了本科阶段作为选修课程。

而其余多数学校则只是挂着金融专业的名头,实际上却在教授一些如会计、财政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杂乱无章的课程。

这样的培养方式导致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无法胜任真正需要深厚数学功底的工作。

目前券商行业主要聚集着三类人群:

一类是数学能力极强的“小镇做题家”,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脱颖而出。

另一类则是外表光鲜亮丽的“花瓶”,依靠颜值吸引眼球。

还有一类便是拥有强大背景资源的“二代”,他们凭借家族优势获得职位。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主修金融或经济学的学生而言,最终的职业道路往往是销售保险产品或是担任银行柜员等岗位。

大学就业趋势,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财经高校分数下降算是非常缓慢了。

好的财经院校也曾跟随大学综合发展的风气,开设了公共管理、外语、法学、计算机之类的周边专业,不过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并不大,扩张程度相对较小。

在财经人才缺口大的时期,不仅财经类本科的就业形势良好,还能借助风气和人脉带动周边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工商业。

考生不必担忧被调剂到周边专业后找不到好工作,高分学生更是毫无后顾之忧。

也就是说,在 2010 年以前,财经院校所有专业的就业形势都非常出色,即便偶有缺漏,也掩盖不了众多学生进入世界 500 强和四大企业拿高薪的光芒。

当财经人才逐渐饱和的时候,大约在 2015 年之前,由于行业没有门槛,其他专业人才大量涌入,抢占了不少优质岗位。

这使得财经院校边缘专业的学生很难再依靠行业人脉来确保就业,而经管专业的学生们也很快发现,市区银行柜台的工作开始变得紧俏起来,投行私募更是竞争激烈,普通家庭的学生难以企及。

财经类专业自身都自顾不暇,周边专业更是只能自求多福。

在这种情况下,财经院校的招生开始降温。

在贸易战和经济停滞的这几年,财经人才出现过剩现象,各种证书大幅贬值。

毕业生逐渐意识到,在财经行业中,想要有所作为也需要拼家底,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改变命运变得更加困难,甚至还不如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赚钱快。

高分学生纷纷被 IT 类专业吸引,财经专业已不再像往日那般风光。

周边专业的学生也发现,综合类 985 院校同专业的就业面更广,机遇更多。

大学生们在网络上的吐槽很快就传播到了高考家庭中,财经院校的收分终于难以维持,朝着符合其就业表现的分数滑落。

金融领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渠道型或服务型业务,如券商银行的资金借贷等前端业务,这类业务往往对资源和学历有较高要求。

另一类则是交易性业务,涉及股票、商品期货、外汇、贵金属等的交易,在这一块,个人能力远比资源和学历更为重要。

即便是北京物资学院等二本院校出身的人,也能在期货圈中崭露头角,成为交易高手。

清北金融专硕的高材生若炒期货亏损,同样无法证明其能力。这个领域里,既有幻方这样高学历的量化交易系统开发者,也有普通人凭借智慧和努力取得成功的例子。

许多年轻人通过才华和勤劳,在期货交易中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并不罕见。

财经领域显然已经不再像2015至2016年间那样充满机遇和高收益。

市场的饱和导致激烈的竞争和行情的不稳定,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财经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仅仅是财经,国内许多专业都在经历类似的困境。

从横向比较来看,热门专业除了计算机科学外,仍然包括财经领域。

法学也是一个选择,但大多数女生可能对计算机专业持有刻板印象,认为它既枯燥又辛苦,因此财经成为了更多人的首选。

人们在选择综合类院校的财经专业与专业的财经院校时会有所区分。

从就业角度考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薪酬最高是毫无疑问的,但财经行业由于其潜在的高天花板,仍吸引了无数学生前赴后继地追求那些看似光鲜的金融梦想。

在这个大环境下,有些专业的工作环境更差、薪酬更低且职业发展空间不明确。

而金融行业则覆盖广泛,从低端的销售保险、银行柜员到高端的华尔街金融大鳄,都是人们心中理想的成功形象,又能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地位。

在这样的就业压力下,财经虽然不再如以前那般炙手可热,但也绝非遇冷。

这并非因为财经有多吸引人,而是因为在当前的教育与就业环境中,学生们的选择并不多。

对于那些看不到前景的专业,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个至少听起来比较体面的财经专业。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704

评论列表

好运

好运

3
2025-01-27 18:36

你上了金融口没人,毕业也找不到工作,以后都人工ai会计出纳估计都失业了

凡尔赛百态

凡尔赛百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