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离职也能拿补偿?这4种情形合法争取,少走冤枉路!

赵律师在南昌 2025-04-08 23:34:54
场景难题:签了离职协议,公司拒付补偿怎么办?

2021年,某科技公司高管杜某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与公司签订《离职协议》约定支付15万元经济补偿。但公司事后反悔,以“自愿离职无补偿”为由拒付。杜某起诉后,法院判决公司需全额支付,理由:协议合法有效,补偿包含保密义务对价。

这一案例打破了许多人的认知误区。现实中,许多劳动者因误解法律而放弃应得权益:

以为“自愿离职=放弃补偿”;

被公司诱导签署不利协议;

不清楚哪些情况可主张补偿。

法律分析:4种“自愿离职”仍可获补偿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司法解释,以下情形即使劳动者主动离职,单位也需支付经济补偿:

核心法条: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单位存在过错(如欠薪、欠社保),劳动者可单方解除合同并主张补偿。

相关司法解释:离职协议无欺诈、胁迫则有效,补偿金额可高于法定标准。

解决方案:3步争取应得补偿,避免踩坑1. 离职前:锁定单位过错证据

必备证据:

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证明欠薪、未缴社保);

加班通知、工作安排记录(证明强迫劳动);

书面沟通记录(如要求补缴社保的邮件)。

操作建议:

通过书面形式(邮件、聊天记录)提出离职原因,注明“因单位未足额支付工资/未缴社保”;

避免口头提出离职,以防举证困难。

2. 签署协议:明确补偿条款

协议要点:

补偿金额、支付时间;

款项性质(如经济补偿、保密费、竞业限制补偿);

免责条款(如“双方无其他争议”)。

避坑提示:

要求单位盖章并留存原件;

注明“补偿包含法定经济补偿”,避免后续争议。

3. 离职后:及时主张权利

(1)维权途径:

协商:书面要求单位按协议支付;

投诉:向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处理时限:60日);

仲裁: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交协议、证据清单。

(2)补偿计算:

经济补偿 = 工作年限 × 月平均工资 (月工资上限:当地社平工资3倍)

关联问题简答

Q1:签了“自愿离职无补偿”协议,还能反悔吗?

A:若协议存在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如补偿远低于法定标准),可1年内起诉撤销。

Q2:单位拒付补偿,仲裁时效多久?

A:1年,自离职之日起算。但若持续拖欠,可主张至实际支付日。

Q3:协商离职补偿低于法定标准,有效吗?

A:有效!但若低于法定标准且劳动者举证受胁迫,可申请撤销或补差。

自愿离职≠放弃权利,关键在证据

离职原因:注明单位过错,保留书面证据;

协议审查:明确补偿性质,避免模糊表述;

及时维权:1年内仲裁,防止超时效。

⚖️ 法律提示:即便协议约定“无其他争议”,仍可主张法定补偿,前提是单位存在过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