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当略知孔子生平,我们从《史记·孔子世家》来认识孔丘及其时代 。
(12)夹谷会盟的疑点与真相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孔子来到人生的第二个高光时刻。
先做中都宰。“中都”的说法很多,比较受认可的是在今山东汶上县,当时称为中都邑,孔子在这里做行政长官。
孔子具体做了什么,太史公没记录,但结果很好,施治一年,被四方效仿。
孔子升迁为司空、大司寇。
司空,主要负责营建城市、修葺水利设施、建筑防御工事等土木建设。
大司寇,按《周礼·秋官司寇》: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这是执掌刑狱的重要官职。
(历来学者对此记述亦存疑点,定公八年,孔子复仕,一年中都宰,又连续升任司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时间来到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年五十二岁。
齐鲁言和。
但,好景不长。
会盟前
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两国蜜月期刚过,齐国这边找事了。
找事的这人是齐国大夫,黎鉏(chú),在《左传》叫犁弥,又名王猛,是齐国的客卿。他对齐景公说:“鲁国正在重用孔丘,这样下去对咱齐国可不好啊。”于是差派使者到鲁国去,欢迎鲁君前来夹谷进行一次“双边洽谈会”。
夹谷的具体位置一直都有争议,现在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在山东莱芜东南。
夹谷的齐国境内。
《左传·定公十年》中,犁弥对齐景公的原话是:“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点明了齐国方面想利用会盟劫持鲁定公的计划。莱人,是齐国所灭莱夷的战俘。让他们扮演劫持或刺杀的角色,可以推卸责任。
时间:鲁定公十年、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
地点:齐国夹谷。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
《左传》:“孔子相。”
相事,是指两国聘问之事。相当于外交总长。司马迁用“摄”字,是说孔子暂时代理相事。
鲁定公出国会盟,他不知道事情的危险性,准备轻车简从,一乘车前往夹谷。孔子请求左右司马马率军护送。
会盟中
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会盟筑坛,土阶三级,双方先以简单问候,施礼相见。《穀梁传》:“两君就坛,两相相揖。”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献酬之礼,就是主客互相敬酒,这是咱们几千年不变的老传统了。
下一个环节是齐国歌舞欣赏。
齐国主管礼乐的部门呈现“四方之乐”,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要命!
这段话解释起来要命!
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都是军中器械,“鼓噪”也是战场术语。
按《左传》《穀梁传》《孔子家语》记载,“齐人鼓噪而起,欲以执鲁君。”齐国人就是趁此机会劫持鲁定公,但司马迁的文章中,是将之作为一种表演!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孔子叫停了这种音乐,认为“夷狄之乐”登不上大雅之堂,让齐景公撤。
《左传》记载,孔子令士兵将作乱的莱人杀了!太史公从《穀梁传》,仅书孔子止夷狄之乐。
但前人指出太史公此处还犯一个错误,晏子其人未必参与了此次会盟,甚至有可能晏子已逝。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齐国礼乐部门想换个表演风格,令一些诛儒倡优表演杂耍给两国君主观看。
孔丘更加气愤,认为这种严肃的场合,给国君表演杂戏,让鲁君失去尊贵的仪态,其罪当诛。有司执法,断了他们的手足!
简直是恐怖!
孔子怎么会这样?
这个事情记在《穀梁传》:
罢会,齐人使优施舞于鲁君之幕下。孔子曰:“笑君者,罪当死。”使司马行法焉,首足异门而出。
太史公为何不从《左传》所记谈论国君宴请之礼,而记此一事?似乎是想藉此体现孔子“霸气侧漏”的一面,但是读者看来一不真实,二觉得骇人。
清人崔东壁《洙泗考信录》,近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学者均以为《穀梁传》《孔子世家》记述有误。
据闻,莱芜县有处古迹曰凤凰台,民间又称之为“杀侏台”,其名如若属实,必出《穀梁传》和《孔子世家》。
孔子后世称为圣人,但他当年参与夹谷会盟的真实情境,我们从史书中的不同记载会得出不一样的观点,也会对孔子的形象产生扭曲。
太史公司马迁面对这些史料的时候,我猜想他是要尽可能地维护孔子圣人形象,但他又想网罗佚事,于是在资料取舍之间选择了捏合《左传》与《穀梁传》中间较有冲击力的片段。
孔子在齐鲁会盟中间,为了维护鲁君的人身安全和国君尊严,使出霹雳手段也不无可能。甚至有可能司马迁在曲阜访问时,当地儒生犹津津乐道孔子当日的威严。
而随着孔子形象的圣人化,这个事情便不合时宜了。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或许永远在袪除疑点的路上。
会盟后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齐国发起的夹谷会盟,以齐君颜面扫地,鲁国胜利结束。齐国归还之前侵占鲁国的三座城。
但齐鲁之间,摩擦与纷争并未从此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