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仁祥在火车上给许世友打针,事后对许华山说:你爸爸在将我的军

漫步史书 2024-05-09 09:32:01

1985年春节前后,许世友将军突然感到腹中剧痛,但毕竟经历过战争年代,许世友最初并没有当回事儿,而是以极大的忍耐力承受。

不过,此次病痛来势汹汹,一日凶似一日,许世友饮食骤减,以至于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劝他去医院看病,许世友拗不过众人的意见,只好上海华东医院做了一次体检。

可这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好,经华东医院检查,许世友疑似患上了肝癌。

南京军区几位主要领导干部,如向守志、聂凤智都不敢大意,特意安排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院做了第二次体检。

同年8月1日,中顾委华东组在山东青岛召开第四次会议,许世友不顾病痛,强硬要求出席,聂凤智也拗不过这位老首长的意见,只好同意他出席。

也就是许世友在青岛期间,许世友检查报告下来,这一次医院给出了很明确的结论,许世友就是患了肝癌。

尽管周遭的众人都瞒着许世友,但许世友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还能不清楚,他只是看破不说破而已。

女儿许华山在时隔多年后回忆父亲得病时的情形如此说道:

“在父亲病重的那段日子里,我预料父亲一定会用尽全力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就像他当年打仗一样,不取胜,绝不后退。但是父亲再次让我出乎意料,他在绝症面前,给我最深刻的印象竟然是从容,是泰然自若,就好像他体内的病魔根本不配与他为敌,他根本瞧不起那个癌!癌细胞或许可以攻占他的身体,却不能撼动他的精神。”

许世友将军在得病以后,并没有如普通人一般表现的焦躁不安,而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唯一有个独特的爱好一直没舍得搁下,就是喝酒。

有关许世友什么时候开始喝酒,各方面的记录也不一样,这里以许华山回忆父亲的书《父亲——还原真实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为准。

许华山称父亲是八岁时就开始饮酒,那会儿将军已经是在少林寺。

有关许世友将军究竟是否是在少林寺过,各方面的记载也不一样,而且有的相互矛盾,有的说许世友在少林寺学过八年武,是个武和尚,也有的说许世友压根就没在少林寺学过武,他的少林功夫是和一位叫林子金的少林还俗和尚学的。

这里仍然采用许华山回忆父亲一书的记载,认为许世友应该是在少林寺学过武。不仅如此,许世友当年下山,是闯过了少林的十八道武阵的,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十八铜人阵”。

开国中将钱均比许世友还大一岁,而且是生平记录中唯一准确写明了他在13岁时少林学艺的经过,他晚年在自己的回忆中,就曾提到过许世友打出“山门”的事儿。

“那一天,山门外充满了拳脚之声,棍棒之声,怒吼之声,打的真是凶。许司令功夫好,真的是自己打出山门的,我武功差,根本打不出去。”

后来,许华山问钱均:

“你和我爸谁的功夫更好?”

钱均谦虚的说:

“当然是你爸,他一进少林就当了和尚,习武的机会比我多。我当时是杂役,学功夫的机会不多,我练的是朱砂掌和洪拳,你爸爸不仅武功高强,还会气功,倒退几步,身体一弹,就能用脊背吸在墙壁上,整个人都不掉下来。”

要知道钱均将军话虽然说的谦虚,只能代表他性格比较内敛,不代表他功夫就差,事实上钱均将军很少与人动手,哪怕是在部队上,比武也时常退一步,常表示自己“甘拜下风”。

早年钱均将军在武汉翻砂厂当工人,闲暇时与人逗趣,常常展露功夫。一次他让三个壮汉合抱着站在自己肚子上,他一用劲儿,就把三个壮汉全掀翻了。

建国后,钱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次在苏北检查民兵工作,闲暇时干部要钱均将军表演武艺,当时后厨有块用来压咸菜的青石,差不多有20斤,被将军略一用力,劈成两半,碎裂的石渣蹦出一丈开外。

即便如此,钱均将军还是坦言不如许世友,抛开谦虚因素,两人很有可能是半斤八两。

许世友自己就是个顶顶有本事的人,自然很敬佩那些比自己还有本事的人,当然像这样的人,在全军中也是不多见的。

许世友很多年里一直很不服老,直至后来打拳打不动了,才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确实老了。

1985年8月1日,许世友赴山东青岛出席中顾委华东组第四次会议,那时检测报告虽然还没出来,但许世友的身体状况已经变得很差。

也许是想到了自己身后事,许世友在会议期间显得格外热情,到处与人拉着合影,以至于熟悉他的聂凤智夫人何鸣也奇怪:

“这个老许头,很不对头。”

许世友回到南京后,病情开始加重,但还是硬挺着不肯去医院,直至在中央领导同志下了严令后,许世友这才不情愿的住进了医院。

不过也有资料称,许世友根本不愿意住院,是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趁着他昏迷的时候,下了严令,这才把他从家里抬到南京军区总院。

从这天开始,许世友基本上就处在医护人员24小时监护下。

可让医护人员也没想到,许世友自从住院后,就开始跟他们“打游击”。

一次,医护人员在病房收拾,从许世友病床下面搜出半瓶酒,惊讶的大喊:

“天哪,这瓶酒是怎么弄进来的?首长又是怎么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喝掉了大半瓶?!”

面对医护人员一连串的责问,许世友不好意思的笑道:

“嘿嘿……我馋啊!”

医护人员责备道:

“首长啊,你这种情况还敢喝酒?这等于服毒,等于吃砒霜!”

尽管身边的医护人员再三警告不准喝酒,许世友仍然不管不顾,只是一味的笑:

“砒霜就砒霜呗。嘿嘿,我抗毒能力强!哦,这事你千万别暴露。”

南京军区总院很快就知道许世友偷偷藏酒的事儿,立刻加强了对许世友的监护,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挡不住许世友偷偷喝酒。

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突然发现,在许世友的病房里挂了一件军大衣,立马就起了疑心,因为病房里温度很高,根本用不着穿大衣。

当医护人员掀开大衣后,果然从大衣口袋里面发现了一瓶酒,而且已经开封过了。

一问才知道,许世友为了能偷喝一口酒,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他知道医护人员不好意思在他上卫生间的时候也看着他,所以就趁机解馋。

医护人员没办法,只能尽可能的严防死堵,阻止许世友喝酒。

对于一个嗜酒如命的人来说,长时间喝不到酒,那滋味儿是很难熬的,时间一长,许世友对医护人员也有了意见,尽管他心里很清楚,医生是为了他好。

许华山在《父亲——还原真实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一书中,曾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许世友在上海看病后返回南京,在火车行驶到一处比较颠簸的路段时,许世友突然要求随行的南京军区总院外科主任于仁祥给他打针。

按照道理来讲,当时许世友赴上海治病,随身应该跟着护士,本来这些打针、吃药的活,都应该是护士来安排,但偏偏那一次,许世友强令于仁祥给他扎针,口气还十分严厉:

“于大夫,打针,静脉针。你亲自打。”

不过,许世友倒是小看了于仁祥,虽然许世友命令的仓促,但他还是从容不迫的拿出针具,为许世友打了针。

打完了针,许世友赞了一句:

“好,很好!”

于仁祥事后对许华山悄悄说:

“你爸爸这是在将我的军啊!”

许华山也微微一笑:

“你的本事,让爸爸很开心!”

事实上,许世友未必没有存刁难的心思,但他也确实小看了于仁祥。

根据资料显示,作为南京军区总院的外科主任,于仁祥当年其实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曾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救伤员。

于仁祥是1931年出生于山东,1947年参军,先是在27军80师医疗队学习系统的外科知识,后来被分配到该师239团3营机炮连当了一名卫生员。

有意思的是,27军前身九纵就是许世友的老部队。

于仁祥到部队任卫生员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据说他在到机炮连时,该连已经牺牲了四名卫生员,尽管他不用上前线去打仗,但实际上面临的危险同样不小。

最初上战场的于仁祥,一开始也很害怕枪炮声,后来是一个老兵告诉他:

“你可以练练射击技术,打得准了,上战场也就不会害怕了!”

尽管拿枪的机会并不多,但于仁祥还是一有时间就去请教老兵,并苦练枪法,后来竟然成了部队中打枪最准的卫生员,他不再害怕枪炮声,反而有时上战场抢救伤员,遇到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还要参加战斗。

1950年10月,于仁祥随27军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二次战役期间,他随部队驻扎在新兴里,并把村子里唯一一处学校当成野战医院救治伤员。

那时美军占有空中优势,经常轰炸我后方,一次,80师野战医院也遭到敌机轰炸,于仁祥不顾危险,与其他卫生员一道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荣获二等功。

1951年第五次战役期间,于仁祥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率领救援队去转移81师52名伤员,当时转移伤员这个任务单纯来看并不算困难,但是他们沿途要突破“联合国军”封锁线,于仁祥时隔多年后回忆:

“当时我们都清楚这项任务的严峻,可我作为共青团书记,以前也在战场上救下过很多伤员,还能打枪和扔手榴弹,这一次的任务,我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尽管是面临危险,可于仁祥还是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为了保证沿途安全,连长还特意给他配了四枚手榴弹、一把枪、200发子弹。

于仁祥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冒着风险将52名伤员抢救到了安全地带,幸运的是,就在第二天,敌人便占领了这个村子。

1959年,于仁祥调南京军区总院工作,八十年代初对越反击战期间,他还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并对新时期战场环境下的卫生救护工作做了不少贡献。

对于一个打过仗的老兵,还是个外科手术专家,在颠簸的火车上给许世友打针自然不算是一件难事。

对有本事的人,许世友当然很佩服。

0 阅读:82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