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并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
(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恩选集》.第一卷.)
车间流水线出现了工人的“分工”,导致工人成了工具、机器,工人干完一个班,不知道自己是机器还是机器是自己;因此马克思说,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灭绝人性的,反人类、反人性。
但这些现象,靠道德的克制、人格的修养,是解决不了的。方法是“重新驾驭物的力量”,“物的力量”就是资本,不是个人或国家掌握资本,而是全社会共同掌握资本,每个人都是“主人”,这也就是共产主义。
经济基础决定一切,当生产方式合理了,人、社会的道德水准自然就高了。如果抛开经济,只是弘扬道德、好人,就如同纸糊的窗子,平时还可以,遇点大风就吹破了。是经济决定道德,不是道德决定经济。
道德的经济或经济的道德,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工人待遇好,工作日长度合理、有休息日;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贫富差距小,人群平等;分配制度公平合理·····如果能做到这些,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自然就高。如果压低工人工资,加班、超长劳动时间,打骂工人、动辄罚款;缺斤少两、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利润都是资本家拿走,工人只有少得可怜的工钱······这样的话,全社会就道德沦丧,不管怎样说教,还是那样卑鄙、无良知。
所以,建设道德,要从经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分配方式入手,当经济生产方式是合理的、道德的,那么人与社会就都是道德的。
私有制的存在,让人群的性格是自私的,因为私人占有资本,由此让人“天性自私”。在共产主义社会,资本全民所有,人们就会变得大公无私。
在工厂里,机器轰鸣运转,工人在操作机器——有经验的老工人明白:是机器操作人,不是人操作机器。表面上看,是工人操作机器,但是,去工厂干一段时间,就会切身感觉到:是机器在操作人。这其中原因,是“资本”的必然结果,在私有制社会里,人是资本的产物、奴隶,是资本控制了人。
一个人假如对此现象“不满”,说“人怎么能被机器、资本控制呢?”然后进行道德的修养、人格的克制,要知道,这没有任何意义,丝毫起不到作用。真正的方法,是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才能解决,这也就是共产主义。
头脑里进行道德的修养、主观上的克制,来解决一连串社会问题,这是“不痛不痒”,没有找到根源。一系列让人觉得“道德残忍”的社会丑态、弊端,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因为人们人格上抛弃了道德。私有制,导致道德沦丧;但是,不搞“私有制”,又能搞什么?至于共产主义,那需要一步一步、经济水平发展到共产主义的水平,不是政治上搞运动、喊口号,一下子飞跃进“共产主义”。个人能起到作用的,最好的道路是好好发展经济、促进经济,让经济水平进步、前进,随着经济的向共产主义靠近,人的道德也向完美走进。
从人道主义、人性人权角度说,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宇宙中的“灵兽”,这么个“两脚动物”,会造汽车、会造电脑,还会写字画画。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却让人成为“物”,什么物呢?机器、工具——会说话的工具。人,成了劳动力,在那一刻,人就是彻底成了自由买卖的劳动力商品,而且在劳动出卖过程中,没有任何自由,完全是资本机器的一个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