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袁崇焕的死,原因很多,众说纷纭,但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说明朝的两位在城外养马的太监杨春和王成德被清军抓获,而两人在清营中恰好听到了清军的一项重大情报:袁崇焕已经投靠皇太极,而广渠门之战,清军之所战败,是和袁崇焕约定好了。
两位太监得知了这一重要情报,趁清军“看守松懈”之际,逃回了北京城,并迅速把这一信息报告给崇祯帝。
崇祯帝以议饷的名义,召袁崇焕的进城,将其在平台下狱,后处死。
崇祯中反间计杀袁崇焕在明清两国的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但也有人表示反对,真相究竟如何,也是一团迷雾。
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善于使用谍战,却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谍战在明清的战争的作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02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之后,很快就对抚顺发起了进攻。
抚顺是遏制后金的前沿卫城,其城深一丈,周长三里,城外还有四个堡垒,堡垒之外又有烽火台21处,形成了纵深防御体系。努尔哈赤想要硬攻拿下这座城池,也是可以的,但伤亡必定会很大。
于是努尔哈赤决定智取,并想到了一个人——佟养性。
佟养性本为抚顺的商人,其家族与努尔哈赤往来频繁,族中有一女嫁努尔哈赤为妻。这个佟养性不仅跟女真关系好,跟明朝很多官员的关系也不错,属于两边都吃得开的人物。
在1614年,明朝政府觉得他与努尔哈赤关系过于紧密,就想除掉他,将其下狱。岂知这个佟养性神通广大,竟然说服了辽东巡抚郭光复,说自己愿意为明朝服务,去往努尔哈赤身边当间谍。
于是佟养性事实上就成为了一个双面间谍。
努尔哈赤在抚顺居民在城外互市的时候,让佟养性带着少量的后金士兵,经过乔装打扮悄然入城。
然后,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抚顺城,佟养性等人在城中破坏,里应外合之下,后金军轻松破城,抚顺守将李永芳出城投降。
03
抚顺城破,总兵张承胤集合几处兵力,率万人来追。努尔哈赤在抚顺附近设下了埋伏,明军全数被歼,张承胤战死。
那么这里就会有一点疑问,努尔哈赤6万大军攻打抚顺,明军在抚顺城外有21个烽火台,延绵百里,为何没有发现努尔哈赤大军的行动呢?张承胤只有万人,且从沈阳出发,就被努尔哈赤知道得一清二楚呢?
努尔哈赤多次去往北京进贡,又常年混迹于辽东,与明朝在辽东的官员多有来往,对于明朝军和明朝政府的体制十分了解。故而他早就预判到援兵这一点,事先在沈阳、辽阳附近安插了大量的探哨,明军一有动静,努尔哈赤就得到了消息。
而明军虽然在抚顺城外的堡垒、烽火台众多,但努尔哈赤潜行,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贡,这些烽火台根本来不及报警。
占领抚顺,对于努尔哈赤意义十分重大,这不仅意味着对庞大明朝的初次胜利,而战利品也是十分可观。
战后,努尔哈赤把骑兵横排百里,像一把梳子一样横着梳过这片土地,一共俘获人畜30余万,获得马匹9千,钱粮无数。努尔哈赤打了36年仗,任何一仗也比不过这一战的战利品。想当初,努尔哈赤用父辈遗留的13副铠甲起兵,而这一战,就缴获7千副铠甲。
努尔哈赤的奸细太厉害了,连北京都震动,停了内市,开始给太监们发腰牌,以备查验,以防止努尔哈赤的奸细混入北京城。
04
抚顺失守之后,努尔哈赤的下一个目标是清河城。清河与赫图阿拉之间有着鸦鹘关,鸦鹘关又分头、二、三道关,均是天险,而清河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努尔哈赤想要像攻打抚顺一样发起突然袭击是不可能的了。
努尔哈赤大军先是攻破鸦鹘关,此时明军已经做好了清河城的防守,清河守将邹储贤带兵一万,守在城墙至上,并配备炮手千名,静待努尔哈赤的到来。
李永芳来到城下劝降,邹储贤断然拒绝,我一万兵力,固守坚固城池,断无守不住之理。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努尔哈赤攻打清河城的时间比攻打抚顺还短。
原来,努尔哈赤事先派了奸细进入到清河城,这些奸细在大战之时,跑到城门打开了城门,把后金起兵放入城内,清河失收,明朝守军万人全数被杀。
05
抚顺、清河丢失之后,明朝方才回过神来,决心对努尔哈赤发动强力反击。
明朝集中8.8万兵力,加上朝鲜1万,叶赫2千人,合计兵力10万,对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发动进贡。
这一战,明军分别由杜松、马林、刘綎、李如柏四位总兵分进合击,意图毕其功于一役,全歼努尔哈赤。
但努尔哈赤的奸细和谍战在这一战中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对于四路明军的进攻,努尔哈赤的策略是: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也即是其中兵力打明军的一路。
这个策略很好,但却有一个巨大的隐患。
杜松和马林这两路,靠得很近,杜松到了萨尔浒之后,两路人马相距只有几十里,这个距离并不算远。如果努尔哈赤在与杜松大战之际,马林从后面攻打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岂不是遭受前后夹击。而如果努尔哈赤的主力一旦被拖住,李如柏和刘綎到了赫图阿拉,攻打努尔哈赤的老巢,那努尔哈赤这一战凶多吉少。
努尔哈赤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努尔哈赤派遣了大量的探哨,对明军进行了侦察,在与杜松作战之时,随时警惕马林军的动向,遗憾的是,马林军虽近,但对杜松军的作战一无所知,并没有急行军赶往战场。而刘綎、李如柏也没有赶到赫图阿拉,发起进攻。
努尔哈赤之所以敢一个一个去消灭每一路明军,前提就是建立在他对每一路明军的动向都了如指掌的前提下的,也就是努尔哈赤的情报工作做得好。
在消灭杜松和马林之后,努尔哈赤面对着一个强大对手。
刘綎,被称为晚明第一将,参加过播州、宁夏、朝鲜等多次战役,从军30多年,是一名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将。可以说,明朝哪里有战事,哪里就有刘綎的身影。
对于这样一个劲敌,努尔哈赤采取了一个比较毒辣的计划,派杜松军的降兵,去骗取刘綎说,杜松已经取胜,命你赶紧去会合。刘綎大怒,同为总兵,他为何命令我。又问,为何不按照约定发炮?该兵说,边塞之地,骑马更快。
刘綎信以为真。
于是刘綎令大军快速前行,就这样闯进了努尔哈赤早就做好了埋伏圈。努尔哈赤从两路刘綎军。刘綎合击所部2万人,有1万朝鲜军见势不妙就投降了努尔哈赤,刘綎率1万人苦战,但怎么是6万后金骑兵的对手,遂全军覆没。
努尔哈赤就这样利用谍战消灭了刘綎军。
06
努尔哈赤在辽东几乎是予取予求。
攻打沈阳,总兵贺世贤被引诱出城战死,城内的奸细大作,沈阳城丢,七万大军被屠杀殆尽。
攻打辽东首府辽阳,辽阳城高三丈有余,与北京城不相上下,城内拥兵超过10万,城中粮草充足。按常理,守个几个月不成问题。但努尔哈赤打了几天?仅仅三天而已。如何破城?先用弱兵引诱明军5万出战,全部吃掉。又让城中的奸细点燃火药库和草料,明军军心大乱,内外夹击,城破。
攻打广宁,明军将领孙得功早就倒戈努尔哈赤,王化贞差点连出城逃命都没成功,13万大军溃不成军。
按照常理,后金军战力远强于明军,完全可以凭借战力优势作战,但努尔哈赤不这样,他要用损失最小的方法来获取胜利。
纵观这些战役之中,努尔哈赤采取了广派探哨,四处预警;提前派遣奸细入城,里应外合;引诱明军出城作战,快速作战;利用间谍,获取作战信息;策反明军将领等策略,而这些策略的进行,让明军屡屡吃瘪。
但努尔哈赤的这套战法,也有失灵的时候。
07
1626年,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起大军10万攻打宁远,在攻打之前,努尔哈赤的奸细和间谍早已经在城内潜伏。
这一次,努尔哈赤看上去是十拿九稳,但事情的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宁远主将袁崇焕采取坚壁清野,面对城内奸细和间谍,袁崇焕让同知程维楧盘查奸细,具体咱们做呢?在城内每个十字路口设兵盘查,限制人员流动,然后派兵一间一间的查奸细和间谍,很多都被查了出来,而没有被查出来的,也不敢妄动了。然后又派通判金启倧守护粮草,以避免奸细和间谍放火。在重要的城门口,袁崇焕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逐一防守。
在安定好内部,没有后顾之忧后,袁崇焕得以将主要精力用在对付城外的努尔哈赤上面,努尔哈赤虽然兵强马壮,却望城兴叹,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只得退兵而去。
这是明军第一次对后金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而在这重大胜利的后面,情报工作和奸细的清理至关重要,却往往是被忽视的。
而袁崇焕果然是一员难得之将,在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广渠门之战中,多次挫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但即便是这样的将领,也最终死在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之下,不得不让人唏嘘。
袁崇焕的死,表面上看是因为反间计,但核心原因另有所在。袁崇焕坚城固守、利用大炮、清理奸细的战法打败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战法,但皇太极马上变招,在己巳之变中攻其必救,袁崇焕已经无力抵挡。这个时候,他的死亡已经不可避免,无论是言官,还是崇祯都是不可能放过他的。
枉上三年平辽,事后竟然说是安慰皇帝, 实乃期君;擅杀毛文龙,使后金能无后顾之忧。在敌对封锁关键时期,对后金销售粮草。在后金兵围北京之前,驻扎在蓟县,后金十几万军队,从自己十几万军队面前通过,竟然说不知情;那是十几万人,不是一个人;没有叛国的心,但绝对有要挟吓唬皇帝谈判的心思;
“计五年,全辽可复”,“聊慰上意”,“异日按期责功,奈何?”
圆嘟嘟想要平反,有难度
现在评论区也有奸细
圆嘟嘟?就是那个满清第一巴图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