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如何评价毛主席?李宗仁、白崇禧毕恭毕敬,蒋介石字字诛心

历史局面喵酱子 2025-04-15 13:59:01

回想解放战争那时候,国民党跟共产党两边针锋相对,在一定程度上这就好比是蒋介石和毛主席之间的一场对弈。

国民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里,出了不少挺有才能的军队将领。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就是很典型的代表。他们都对毛主席有过评价,而且他们评价的出发点和蒋介石是不一样的。

李宗仁和白崇禧得到的评价都是恭恭敬敬的,可蒋介石,那得用“字字诛心”来形容。

【白崇禧和李宗仁眼中的毛主席】

白崇禧的军事能力,四个字就能概括,那就是有目共睹。

战争的时候,想当年红军被国军“围剿”,湘江那儿,白崇禧就给让出了个口子。为啥?在他看来,蒋介石更恨红军。要是红军过不了湘江,肯定会掉转头往南来广西。这一来,中央军可就有借口进广西了。这些人,把红军解决了之后,接着就能收拾桂系军阀。

这种战略上的考虑,完全能瞧出白崇禧有多狡猾。

可白崇禧,他这种“狡猾”就只在排兵布阵上能看到,在政治方面他可没什么天分,好多时候还得靠李宗仁。

在蒋介石眼里,白崇禧绝不是能被信任的嫡系。所以,白崇禧跟蒋介石的关系老是飘忽不定的。

有时候,两个人在战场上能拼个你死我活的,但有时候,又会变成合作的关系。

北伐战争那时候,白崇禧居然公然跟蒋介石对着干,蒋介石气得都想拍桌子走人了。但白崇禧,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一些别的因素一块儿起作用的情况下,一向心高气傲的蒋介石就直接下野了。

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这种类似的恩怨可不少。这都表明白崇禧在考虑政治影响这方面不咋行。要不是李宗仁护着,再加上白崇禧军事才能特别出众,就蒋介石那爱记仇的性子,估计早就把白崇禧给收拾掉了。

后来国共合作一起抗日的时候,周总理跟国民党的那些高级将领接触挺多的。周总理对白崇禧的主战态度还有他的指挥本事可欣赏了。

在那个时候,见多识广的周总理一下子就瞧出白崇禧的毛病了,啥毛病?就是政治方面不行,这就是他的短板。

就像李宗仁说的,白崇禧好多做法都特天真,他甚至还琢磨过跟蒋介石彻底合作,这就看得出他搞不清世态炎凉。

换个说法,白崇禧打仗挺在行,可玩权术就不行了。从他的性格和思想来讲,能让他打心眼里佩服的,肯定得是在战略方面比他厉害的。

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抗战的时候,《论持久战》可是毛主席总结出来的抗战主张。这文章刚一发表,当时在武汉的周总理就把文章的基本精神介绍给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看了。

军事和战略方面的事儿,白崇禧可太在行了。他一了解相关情况,立马就懂了毛主席的意思,还把这些总结成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他对毛主席的战略思维给出了超高的评价: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

从军事的角度给出这样的评价,对白崇禧来说已经是最尊敬的评价了。要知道,白崇禧连蒋介石都瞧不上。

就像解放战争的时候,国民党都已经被打得节节败退了,蒋介石,却把这一堆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全都怪到前线将领贪生怕死上了。

听到这样的话,“小诸葛”心里当然特别不平衡。他觉得蒋介石在指挥部队的时候,连一个交警大队、一个步兵营都要干涉,这种“微操”早就让前线的将领们做事缩手缩脚的了。

蒋介石可是在日本学过军事的。可他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指挥能力,就连当个步枪指挥官都不够格。打了胜仗,他就把功劳都归到自己身上,打了败仗就到处找借口怪这怪那的。

白崇禧那直性子,在会议发言时就直接把话撂出来了:“统帅部得尊重各级指挥系统的权力,上级可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下级也不该越级报告和请示。”

对白崇禧而言,要是没有个好领导,他再能打仗,恐怕也难以见到胜利的那一天。

和白崇禧比起来,李宗仁在政治上更有一套。他对毛主席是啥看法,从他的实际做法就能看出来,他可是选择离开美国回中国的。

李宗仁当年已经是得势的军阀了,就靠着他那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政治本事,才有了那些事儿。他的军事才能,在台儿庄战役里体现得那叫一个明显。

李宗仁跟毛主席“对弈”好多年,最终的结局早就明明白白的。在那种成王败寇的战场上,毛主席的军事才能有多厉害,李宗仁心里那是再清楚不过了,这从白崇禧的评价就能瞧出来。那李宗仁为啥最后回国了?还不是因为毛主席的胸怀特别宽广嘛。

上世纪60年代,李宗仁听说中国建设接连取得了特别大的成果,他想家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了。

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马上给周总理批示:“应欢迎李宗仁回国。”

李宗仁大概都没想到事情能这么顺利。等他到了北京机场大厅,看着欢迎他的人群,他说道:

16年了,我一直在海外,就像个戴罪之人。我看到,全中国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特别英明的领导下,高高举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一个劲儿地坚决奋斗,国家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好……

李宗仁心里咋想的,一句“英明领导”就全体现出来了。他能到北京来,这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了。

这位将领曾经可是国民党的“一号人物”,而且在抗日战争里贡献特别大。他能对着大众说出称赞毛主席的话,这心意已经相当诚恳。

以前的那些恩恩怨怨,还有没谈成的事儿,没打赢的仗啥的,最后都像李宗仁说的“毛主席英明领导”那样烟消云散了。当然了,从李宗仁讲的话里能瞧出来,这其中也包含着毛主席在政治上的广阔胸怀。

1965年7月26日,李宗仁夫妇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接见。当时毛主席提到“白崇禧在骂李宗仁”,还说到“他(白崇禧)也是留了后路的”。

李宗仁对白崇禧那可太了解了,只是心情沉重地讲:“他有苦衷。”

这说不定也正好验证了周总理对白崇禧的评价。

【蒋介石的评价字字诛心】

蒋介石的评价嘛,肯定不用太纠结。

蒋介石把大陆全丢了之后,他一直都没对自己为啥失败给出个靠谱的解释,在战争时候犯下的那些指挥错误,他也从来没主动认过错。

退居台湾省之后,他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一直都在制定“反攻大陆”的计划。具体实施起来,好多情况都让人觉得特别可笑。可能,他自己也知道这事儿已经没什么希望了,就只能自己骗骗自己。

他,一直都在清除那些跟自己不对付的人,老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建立自己的权威。他能对那些对手说出啥好话,这恐怕是难上加难。

蒋介石和毛主席最激烈的一次“正面交锋”,那肯定就是重庆谈判的时候。

那段日子里,他算是彻底领略到毛主席有多厉害了。

蒋介石让手下的将领们捧得高高的,对于之前还在大山里的对手,他当然特别瞧不起。

重庆谈判的时候,他终于有机会直接面对毛主席了,也因此对毛主席有了不少的了解。可蒋介石,他在任何方面都不愿意“认怂”。

就拿《沁园春·雪》来说吧,这首词在重庆那可是引起了超级大的轰动。蒋介石,他肯定觉得自己的风头都被抢光了。于是,他就把重庆的那些文人都给叫出来,让他们去跟毛主席比一比。可到最后,那些文人写出来的东西,没一个能让人记住的,蒋介石也就只能落得个特别狼狈的下场。

有件事跟这个很像。早年间,蒋介石弄来一些毛主席做的研究。他读完之后就说:“你瞅瞅,毛主席就这么几本小书,可把国共关系、抗战的策略还有抗战的战术都讲得明明白白的。他身边肯定有厉害的人,他那些秘书是真有两下子。”

从蒋介石的角度看,他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明白,为啥一个每天有一堆事儿要忙的统帅会花那么多时间去写东西?更有意思的是,他当时还说:

我跟他都打了好多年仗,那可算是不共戴天。但我觉着他这人特坦率。像“枪杆子里出政权”“党指挥枪”这些话,他都特实在地说,是跟我学的,还说我是他的先生,他这话可实在。

说着说着,蒋介石冷不丁就对着身旁的幕僚们大骂起来:“我还算哪门子先生?你们倒是说说看,人家都有那种能让自己脸上有光的书,你们,连几本这样的小书都弄不出来。你们就不能也写几本出来,好让我这个党国的总裁也风光风光?”

回到重庆谈判那时候,毛主席整天都显得特别气定神闲。可蒋介石就不一样了,他表现得老不自然了。他大概一开始压根儿就没想到毛主席真能来重庆,就连谈判的方案都没准备好,结果只能让中共这边提出方案了。

蒋介石当时慌乱得很,居然都动了扣押毛主席的心思,还在自己的日记里给毛主席起草了各种“罪状”。

可蒋介石心里老是犯嘀咕,怕美国和苏联不点头,这事儿肯定就搞不定,想来想去最后还是算了。

不过,当时蒋介石对毛主席有这么一个评价:“我看这人肯定成不了什么大事,也不会对我统一大业有啥妨碍,随他怎么折腾,最后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蒋介石把这句话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从这就能瞧出蒋介石有多盲目自大了,他觉得毛主席改变不了他的事业。

可是,蒋介石自己亲手把和平协定给撕毁了之后,解放军那可是一路势不可挡。就短短三年的工夫,解放战争就全面胜利了。最后蒋介石只能去当“岛主”。到这个时候,他对对手的那些个评价都不重要了,为啥?因为历史早就给出答案了呗。

0 阅读:84
历史局面喵酱子

历史局面喵酱子

历史局面喵酱子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