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转让商标,华为放弃造车,赛力斯成最后赢家?

一个路人甲 2024-07-04 02:33:45

昨天汽车行业发生一件大事,华为以25亿元的价格转让问界商标,而收购方是赛力斯。

在新能源汽车即将走向产能整合,形势越来越好之际,华为却接连转让汽车品牌商标,这不仅让汽车同行觉得匪夷所思,也让一直支持华为的消费者感到不解。

面对网络上上的诸多争议,华为回应问界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而是用数字智能科技,帮助车企造好车。

华为为何突然放弃造车,连品牌商标都不要了?

任正非曾在华为内网曾宣称5年内不造车,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华为不造车只是一个缓冲期,毕竟当时被美国科技封锁的厉害,不断降本增效,艰难转型。

现在5年期限结束,华为熬过来了,麒麟芯片回归,遥遥领先,就可以好好造车了。

但华为却在新能源汽车产能整合,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25亿元转让了问界商标,这是真的不打算成立自己的汽车品牌,打造华为汽车产品了。

一些支持华为的消费者,第一反应就是华为问界是不是动了谁的蛋糕,被逼无奈放弃造车?

其实以华为现在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的身份,无论参与什么行业,都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引发变数,被质疑和攻击是少不了的,但也不至于被哪个行业巨头胁迫。

华为背后代表的是什么,大家都清楚,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华为近些年来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投入很大,不断推动国内芯片产业的国产替代,缩小与欧美之间的芯片产业代际差别,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且长时间周期的事情,分身乏术。

余承东和任正非曾经有过分歧,年轻一代的余承东认为只有华为自己成为车企,深度参与汽车制造业,才能以汽车场景为入口,发展数字科技产业。

而老一辈的任正非则认为华为不能一心二用,不能每个行业都牵扯太深,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复杂且密集的实体产业链,涉及无数供应链体系

这也是需要重资产投入的行业,华为并没有汽车制造的经验和能力,现金流也无法支撑。

任正非希望华为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供应商角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博世,一来不直接造车,不会跟车企有任何利益冲突。

二来可以打消车企的顾虑,让更多的传统车企主动加入到鸿蒙生态平台,加速华为的数字科技迭代,同时为传统车企智慧赋能,转型升级,成为汽车行业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庞大助力。

余承东是想什么都自己做,并且有能力做到行业极致,但任正非是想要带大家一起做,共同成长。

最后余承东接受了任正非建议,继续带领华为为车企服务,做好为车企赋能的角色,就像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虽然不造车,但是全球车企都离不开它。

华为不是汽车企业,而是汽车科技服务商

华为25亿转让问界商标,并不是告别汽车行业,而是换一种身份轻装上阵,探索智能科技的无人区。

任正非和余承东其实都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国内不缺一个会造车的企业,汽车行业内卷过剩了。

内卷和价格战是汽车行业转型必然要经历的,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成熟,国内车企已经从量产阶段走向产能整合阶段,不断淘汰实力不足,技术不扎实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是大势所趋,活下来的品牌才有资格参与下半场的全球汽车智能化竞争。

而中国要主导全球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仅仅是在汽车电气化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实力和担当的头部数字科技企业,来推动国产汽车品牌,全面的走向智能化升级。

我们不缺造车企业,但缺一个为车企赋能的汽车智能科技平台,美国的谷歌等数字科技企业,已经在无人驾驶领域研究很深,华为也需要发力汽车智能驾驶领域,专注科技赋能,而不是实体制造。

小米汽车的任务是汽车供应链优化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华为的任务是打造一个汽车智能生态平台,让中小车企的智能化加速。

特斯拉也不是传统的车企,也没有自己的线下的造车产业链,深度依赖中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但为何依然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杆,关键就在于它的线上造车技术和系统。

未来的汽车不是机械工业品了,而是电子科技产品了,除了线下的汽车工业体系之外,汽车行业还需要一个大数据智能为基础的线上造车和服务的智慧生态平台。

华为不是不造车,而是以其他方式融入汽车产业,打造一个线上智能的汽车生态系统,以汽车为载体,实现产业互联网融合,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赛力斯因为华为的智能科技和线上造车技术赋能,而快速成长,成为问界汽车品牌的赢家,但未来华为还需要带领更多赛力斯这样的传统车企转型,这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你觉得华为转让商标,不自己直接造车是错还是对?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

3 阅读:430
评论列表
  • 2024-07-04 05:36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能说的就是华为,就是任老爷子的格局和智慧[点赞][点赞][点赞]

一个路人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