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殿堂上,通常只许两个半人讲话:大和尚和纠察师,他们可以大声讲,香灯师与殿主只能小声讲,所以说两个半人。
在斋堂,则大和尚及纠察师可大声讲,行堂师只可小声讲,纠察师负责照顾大殿的法器蒲团,斋堂照顾大家碗筷。
因此,纠察师刚上任时,即表曰:“学人奉和尚命,大殿上照顾大众蒲团,斋堂照顾大家碗筷。”
纠察师若在律下称名“知众”,在宗下称为“僧值”,教下称为“纠察”,名称虽不同,所做之事是一样的。
住丛林的人多数会恨纠察师,因斜察师随时可以打人,只要是犯规,就挨打,丛林里挨打之事成为家常便饭。
故有人云:“穿的是香板,吃的是巴掌。”
说到禅堂,凡入禅堂一,切规矩皆由维那师管;一出禅堂,则归纠察师管。
悦众师如果在大殿或斋堂犯规,被纠察师打一巴掌,回禅堂后,还要被维那师打三香板,加倍受罚。原因是禅堂住众属维那师的,出堂后给纠察打,没有面子。
维那师及纠察师皆由禅堂出身,先由悦众后升级的,大悦众升为维那师,二悦众升为纠察,他们本是同僚,照理二人应该要好,但是往往不然,二人均为管人而常闹得很不开心。
说个笑话:
有一次,那上殿悦众打引磐,应该打时,悦众师没打,维那师骂悦众一声。纠察师听后,不客气的说大殿上哪有你开的口?维那师吃一肚子气。
当维那师押磬,该开腔时,维那师不开腔就走出大殿外,纠察师一看维那师押磬了为什么不开腔,就说维那师为什么不举腔?维那师说:
“你说我大殿内没有我开的腔,我只有走到大殿外边来举腔。”
你应该说印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