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文冠江南佳公子,连弑两主狠丈夫(时政记者读明史16)

猫智深 2023-09-21 20:30:25
本文是《时政记者读明史》系列第16章,该系列从新闻视角解读《明史》。前言

自古成王败寇,胜利者在史书中将失败者的面目肆意涂抹,让人难辨真相。

陈友谅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对手。他的失败被明朝官方总结为不节俭,乱花钱买珠宝,轻信康茂才诈降。

按此描述,能从一个渔民成长一代人杰的陈友谅,智商竟然还不如普通人?

且让我带大家来到历史的隐秘角落,从民间记事中一窥接连杀死两任自己老大的狠人、陈汉开国皇帝---陈友谅。

一、文采飞扬陈友谅

宋濂是大明开国文臣之首,他在未做官时已经名满江南,被常熟一富户聘为家庭教师。

今存宋濂书法

一日有客来访。此人姿貌丰伟,器宇不凡,与宋濂谈论经史终日,谈兵机尤为擅长,乃至宋濂都不能答。

宋濂请此客写诗,对方竟大言不惭的说,“吾一诗值二十金。”宋濂的诗文闻名江左,如今竟被索钱,大惊。宋濂的老板代他答允下来,让此客写诗一首。

诗成,俊逸拔群。

又请其写文章,曰“吾文非百金不可。”

又与之,援笔立成,文不加点。

宴毕,此客入宋濂书房,把赐金还给宋濂,说:“此前只是开玩笑,我是为了结交先生您才来常熟的。”

不久客人辞别,宋濂使人送其乘船返回。

至海边,忽见舟师数千,军容甚盛。

此客竟是陈友谅!

这件事出自江苏常熟人王应奎的《柳南随笔》,陈友谅因宋濂有才名,欲礼聘为军师,但交谈后认为宋濂武略欠缺,遂乘船而去,常熟一城皆惊。

陈友谅,湖北仙桃渔民出身(仙桃是鱼米之乡,今天仙桃大米全国闻名)。他祖父姓谢,入赘了陈家,生下陈友谅父亲陈普才。

从陈普才的名字推断,他们家可能早入了明教,当时明教大佬彭莹玉收了一堆徒弟,名字中都带一个“普”字,意为“普度众生”,比如天完政权四天王中的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三人。

虽然出身渔户,陈友谅却从小读书,成年后更出落的一表人才,连敌对势力写的《明太祖实录》也承认其“姿貌丰伟”。

他还“臂力过人,娴于武艺”(《湖广通志》),威武强硕,有领袖魅力,是当地少有的人物。

陈友谅后来当上了县里的公务员(吏员),但发现汉人在元朝官场没前途,不甘居于人下的陈友谅整日闷闷不乐。

陈友谅“姿貌丰伟”,文采不俗,远不是《倚天屠龙记》中猥琐形象,气质更像乔峰和段誉的混合体‍

1352年是高邮之战前两年,陈友谅跟朱元璋都在这一年加入抗元队伍。陈友谅跟随天完丞相倪文俊,职位是书记官。

天完是明教建立的政权(现在史学界也称天完为“徐宋”),“天完”二字意为在“大元”两字上都加个盖,不知道是哪个活宝想出来的。

陈友谅加入天完后头两年是抗元事业低谷,包括彭莹玉在内的老一代抗元领导人陆续战死,南方明教教主徐寿辉此时也龟缩到湖北黄冈黄梅山上苟延残喘,陈友谅则跟着倪文俊回到仙桃,在沔阳湖中求存。

在一次次对元朝围剿的战斗中陈友谅显示出彪悍本色,与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利用熟知水域的优势多次打退官军。他也被倪文俊看重,升为领兵元帅,独领方面之任。

二、渔民出身自然善打水战

陈友谅的第一个老大倪文俊,外号“蛮子”,湖北黄冈人,跟陈友谅一样世代打渔为生。自彭莹玉死后,天完朝军权就在他手中,徐寿辉只不过是类似太平天国洪秀全一样的名义领袖,而倪文俊则类似杨秀清。

“天完”中后期的主要领袖多为渔家,重视水军建设,其水军主力为艨艟巨舰,涂红为号,大者容三千人,小者千余人,顺江而下,朝发夕至,其攻飘忽如雨,迅捷如风,日后与朱元璋征战时水上占较大优势。

倪文俊的水战打得非常好,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擅长打水上游击战,“每与元军攻战用多桨小舟,昼夜疾行,出人不意,所至克捷”。

明战船复原,朱元璋的巨舰技术承袭自陈友谅

1354年是抗元事业的转折点,张士诚在高邮城下拖垮了元朝40万大军。第二年,湖北战场也起了变化。倪文俊觉察到元军兵力的不足,开始闹腾起来。

如前章所述,元朝在南方采用三王镇江淮”体系,以武汉、庐州和扬州的三个封王为核心构筑防御系统,分别是镇南王驻扬州、宣让王驻庐州(合肥市庐州县)、威顺王驻武昌。战时此三王即成为区域的军事指挥者。

湖北的元军核心即忽必烈的孙子---威顺王宽彻普化。

眼看倪文俊闹腾的越来越大,1355年,宽彻普化命自己的三个儿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挂帅,以巨舰四十余只为核心,再辅以大小船只,“楼橹高十余丈, 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浩浩荡荡向倪文俊杀来。

如此强兵在手,宽彻普化三个活宝儿子目空一切,大军之下啥匪寇都要绕着走,把出战就当成是春游。《元史》中记载三个小王此次出行,尽显富贵,载着妃妾一路吹拉弹唱前行,香船美女,好不威风。

船行至武汉西边的汉川汈汊湖(这里如今被誉为湖乡,有汉江、汉北河等大中型河流44条),风景更是无限好。尤其让几位公子心旷神怡的是这满湖的莲花。

今日汈汊湖国家湿地公园

清人曾做诗描绘汈汊湖景色:

“小憩晴天倦眼开,菱菏香里雨声摧。

湖气百里澄如镜,唯见渔舟自往来。”

真是野营的好地方!

唯见渔舟自往来,这些渔舟怎么不对劲?船上的刁民还敢朝本王射箭?追!

平湖百里,楼船佳人,荷花如火,好不快哉!

天色渐晚,众王爷沉醉不知归路。

唯一不爽的是渔民们不好抓,他们熟悉水域,在荷花中东躲西藏。

已至日暮,王爷们的楼船却误入到藕花深处。那帮天杀的渔夫,竟把船引到了水浅处,陷到泥里,船不能行。争渡!争渡!

今日汈汊湖的藕花深处

夕阳似火,红灿灿的荷花也似火。和三国时黄盖的火船战术一样,倪文俊以火筏接近楼船,尽焚其船。接待奴、佛家奴被杀,报恩奴自尽,妃妾皆陷。(另一说是众王子先是被活捉,倪文俊向元朝要官不成再杀之)

题外话,《三国演义》中许多战争桥段贴近真实,来源于作者罗贯中长期担任陈友谅盟友张士诚的军师,耳濡目染积累了大量战争经验,因此可以对史书中的“张辽败吴于寿春”之类的简短描写进行脑补,偏偏还真实可信。

日后满人入关,没有经过正统的军事理论教育,惟人手一本《三国演义》,行军打仗以此为准。有一个满洲贵族与汉人文士交好,说:“我有机密兵书一本,是皇上御赐,可以给你看,但不能让外人知道。”文士一看,咳,这不是《三国演义》吗?!

回到正题,湖北局势自此战后一发不可收拾。

当年内,倪文俊先后攻占了襄阳、武昌和江陵等巨城,红巾之势猛若燎原。

宽彻普化惊得和兔子一样,一路跑到陕西。

第二年,在倪文俊的指挥下,红巾军又乘胜攻克了徽州、常德、澄州、衡州、岳州等地。倪文俊将“天完”定都汉阳,迎接徐寿辉居之,继续当他的名义领袖。

天完攻下重庆的过程最为有趣。倪文俊手下有个湖北随州的大高个叫明玉珍,在与元军的战斗中被射瞎了一只眼,之后被调去干筹粮的后勤工作,大概率前途无望。

一日明玉珍带着50艘船溯巫峡而上,去重庆市奉节县一带搞粮食,恰巧碰到一队从重庆出来的逃兵。这帮人给明玉珍吹牛逼说守重庆的两个蒙古将领不和,只要带着他们去攻,拿下重庆易如反掌。

蒙哥殒命处重庆钓鱼

明玉珍不太信这帮人吹牛逼,重庆自古易守难攻,蒙古大汗蒙哥都殒命城下,且经过蒙古经营百年,怎可能如此不堪一击。但他手下劝他分一半船运粮回湖北,剩一半船去重庆探探虚实,就算攻不下来,也能抢劫一番回去交差。

明玉珍听了手下建议,带了20几条船就进攻重庆。守城的两个元将果然不堪,一个出城迎战时另一个竟然弃城而逃,出城那个军心大乱,被明玉珍带着运粮的兵生擒。

虽然元朝精兵几乎被耗尽,但留守蜀地的蒙古人废物程度还是超出想象,明玉珍这样一个因残疾而退居二线运粮的,竟因祸得福。之后他很快又攻下成都,占领蜀地,成为四川王。

明玉珍儿子被朱元璋灭后,子孙流落到韩国

三、平民上位者的共性

总有些人天生就会打仗,比如烧炭工杨秀清、渔民倪文俊、教师毛某人。倪文俊在天完的地位就类似杨秀清在天平天国,居中筹划,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布局各个战场。

在倪文俊的主持下,天完朝趁大元病要大元的命,在多个战线发起反攻,横行湖北、江西、四川、陕西、湖南等多省,声势浩大。

倪文俊和杨秀清都是平民统帅,性格也很像。杨秀清身材短小,还瞎了一只眼,但先天的不足让他性格又狠又硬。虽然以烧炭为生,贫甚,但他走在道上时常引声浩歌,不在乎议论。

杨秀清得志后跋扈专横,一切专擅,洪秀全徒存其名。杨以军法治国,将燕王秦日纲罚为奴,杖责北王韦昌辉,并曾将洪秀全之兄洪仁达关入东牢,得罪了许多人。

倪文俊在天完也专其权柄,待其下无恩,引得众将怨声载道。

这也难怪,寒门鄙户人家出身,哪里懂那么多人情世故,更何谈协调利益分配。身逢乱世,军中求活必须令行禁止,杨秀清和倪文俊将治军之法用到治国上,必然矛盾激化。

所以世界上有许多20多岁的优秀军事家,但从来没有20岁的政治家。尤其对于平民上位者,只有在人世中沉浮多年,受尽苦难,饱览沧桑,才能明白人心。

比如平民皇帝朱元璋,其少年时极苦,览尽世事,从而学会做人思想工作,让不同来历者凝聚在自己周边。事成后,他分几批杀尽自己的兄弟,每个人被杀前都被朱元璋忽悠到觉得自己才是亲信。

另一个跟他一样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其实他只比秦始皇小3岁,年轻时虽碌碌无为,但饱经世事浸润,熟谙人情世故,尤其以能吹牛逼出名,萧何曾评价他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但刘邦吹牛逼吹出了水平,连老丈人吕公都因为他吹得好将女儿嫁给他。

刘邦拉拢人的能力更是一绝。九江王英布听了刘邦忽悠后攻攻项羽,大败而归。之后英布去投奔刘邦,结果受到刘邦踞床洗脚接见。堂堂一个王爷受此屈辱,英布大怒,当场就想自杀(史记里司马迁原话)。等英布来到刘邦给自己安排的住处,看到帐御饮食侍从跟刘邦一个样,却又大喜过望。

与之对比,愣头青杨秀清的结局很惨,他被英王陈玉成的叔叔陈承瑢背叛,亲属及属下两万多人被杀。

倪文俊也这样,当时人称他“待其下无恩”,最终被自己一手提拔的东线司令陈友谅背叛,在视察黄冈时被杀。

广西人杨秀清“面窄青白色,目常有疾,须微黄,身短小”《金陵癸甲纪事略》‍

杨秀清被杀后,其残余势力找洪秀全会主持公道,结果被杀了个干净。倪文俊被杀后,教主徐寿辉给陈友谅站台,给了其行动的合法权,称倪文俊是谋害自己失败后才逃回黄冈的,陈友谅杀他天经地义。之后,陈友谅杀死了倪文俊的弟弟倪文郁和亲信,合并其部。

太平天国和天完国的洗牌,在不同的时空以相同的轨迹上演。

四、红巾军中的另一个“石达开”

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的角色并不干净,很早就跟北王韦昌辉组成联盟,密谋杀杨秀清。可事到临头,石达开却把自己摘了个干净,坏事都让韦昌辉做了。(李秀成《自述》:“东王专尊,北翼不满,密谋诛杀东王。)

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成为太平天国主政者。但洪秀全又与石达开争权,加封两位兄长为安王、福王,让其牵制石达开。

也许是不想太平天国再起内乱,石达开选择带兵出走,几年后被满清捉到剐了3000刀,一刀不少。

陈友谅却没有婆婆妈妈,另一个时空里,他成了黑化版的“石达开”。

倪文俊死后两年,陈友谅主持的东线连战连捷,终于攻破了江西南昌。教主徐寿辉带领大批随从赶往南昌,想要摘桃子夺权。也许当时徐寿辉有很多布局,但史料中没有交代。陈友谅伏兵于半道,杀尽徐寿辉左右部属,囚禁了徐寿辉。

第二年(1360),陈友谅大军兵临朱元璋的大本营南京,在决战前用铁锤砸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明史》、《元史》《草木子》 叶子奇 《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朱元璋大传》陈梧桐《陈友谅造船之梦》 仙桃日报 姚高悟《倪文俊背叛农民革命质疑》刘孔伏 潘良炽《被扭曲的形象与被湮灭的历史—评明清传统文献中的陈友谅》彭勇《陈友谅的形象及相关问题考略》申万里《略论朱元璋、陈友谅政权的性质与鄱阳湖之战》张翔凤

3 阅读:225

评论列表

俺也一样

俺也一样

7
2023-11-05 07:44

粗看整个历史,发现杀兄弑弟逼父退位的李二,对待手下人最好,竟是个少有的厚道人[笑着哭]

白猿

白猿

2
2023-09-22 21:46

陈,非宽厚之人,又怎可踞天下

猫智深 回复 09-23 12:26
朱元璋也不是宽厚之人....

猫智深

猫智深

从新闻角度解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