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团队老三变老大?朱元璋:这还不简单?搞死前两个即可

猫智深 2023-09-24 18:39:39
本文是《时政记者读明史》系列第17章,该系列从新闻视角解读《明史》。上接此章:前言:

用人口分布数据解读元末战争,北方被祸害百年,没什么人了。谁控制了南方,谁就是天下之主。

元朝人口分布

南方的三个候选人分别为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

最狠的是陈友谅;

他接连杀死自己两任老大,跟三姓家奴吕布有的一拼。

最义气的是张士诚;

施耐庵创作宋江的原形,18条扁担起兵,一呼百应。成功后对众兄弟也是以秉持义气,谁被围困了他会冒死相救,甚至属下打了败仗也不会被处罚。

最能装的是朱元璋;

创业过程中接纳不同派系,忍辱藏诟,不动声色。成功后用三大案尽戮功臣10w以上,老兄弟们几乎被一扫而空。

在个人能力方面三人也各有特长。

陈友谅善攻;

占据长江上游,楼船如山,横亘百里,朝发夕至,截江断流。

张士诚善守;

以高邮一城对抗元朝天下精兵,防守苏州时也让朱元璋吃尽苦头。

朱元璋善忽悠;

靠当游方和尚练就一张利嘴,招徕英豪又分批杀光他们。多数人在被杀前一天,都觉得自己是朱的心腹。

在此三人中,朱元璋起点最低,最初只是刘福通小弟赵均用的小弟郭子兴的小弟;朱元璋的地理位置又最差,位于陈友谅和张士诚中间,被两者结盟夹攻;

可为何成事的却是朱元璋?

一、为他人做“嫁妆”

1354年的高邮之战是抗元的转折点。

这一年前后,元朝的主力被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在各地攻城掠地,好不威风。

但朱元璋刚刚有点起色的事业又一次跌到谷底。

此前,他老大郭子兴响应刘福通的号召,跟凤阳城老大赵均用北上争天下去了,留朱元璋在家镇守大本营凤阳城。朱元璋因此有了独立领兵的机会,他也利用这个机会,很快攻下“环滁皆山也”的滁州,忽悠了一大批人跟随他,组建了日后明朝的最核心班底。

滁州醉翁亭

可到了1354年反元事业风口期,别的义军头头们风光无限,朱元璋却扑街了。

他老大郭子兴回来了。

郭子兴此前在凤阳县义军7巨头中排名老幺,跟着六位各哥哥北征占了泗县、盱眙。可郭脾气不好,喜欢怼人,于是被其他大头领针对,踢了出来。

王(滁阳王郭子兴)为人勇悍善战,时军帅四人,名位皆在王上。王素刚直,不屈人下,每遇事,四人瞋目语难,而王剖决通敏,数以非语侵之,众故含忿。----出自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给郭子兴立的滁阳王庙碑

郭子兴连凤阳城都不能再待,灰溜溜的跑到了朱元璋的滁州。

郭子兴带着1w兵马来到女婿这里,朱元璋有3w兵马....

(朱元璋这小子太能忽悠了,短短几个月,就忽悠了3万人......也不管环滁皆山也,哪里有粮食养这么多人......)

郭子兴感觉到切实的威胁,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夺权,如果朱元璋不放手军权,就杀掉他。

可能读者有疑问,我3w人,你1w人,我怕你个鸟?

举个例子。刘邦在郑州被项羽大败后,韩信也有同样想法。但刘邦跟马夫夏侯婴仅两个人,诈称使者跑到韩信军中夺其军权,没有一丝困难。

(刘邦)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脩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仅两个人就能入韩信营寨夺其军权

韩信辛苦几年攒的大军没了,为啥屁都不敢放?

他敢有不满么?大军里不知道刘邦掺了多少沙子,连副手张耳都是刘邦的儿女亲家。

朱元璋的3w大军里同样不知道被郭子兴掺了多少沙子,轻轻松松夺走。

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之后朱元璋的日子更加难堪。

郭子兴对朱元璋起了猜忌之心,对其百般防范。郭子兴很快把朱元璋的亲信将校和幕僚调走,甚至连他的头号马仔李善长都想调入自己的元帅府。

李善长不愿跟那些大老粗共事,找朱元璋哭诉。朱元璋无可奈何道:“主帅之名,弗可违也!”李善长就是不肯去(固谢弗往),还好郭子兴见他坚决,没再理会。

朱元璋的竞争对手们也趁机对其多加诋毁,挑拨离间。“自是四方征讨总兵之权”,朱元璋“皆不得与”。

郭子兴甚至将朱元璋关起来,断绝其饮食。马夫人几次偷偷送吃的,把刚烤熟的烙饼藏在怀里给他送去,胸口都被烫坏。

朱元璋处处小心应对,面对郭子兴更加谨慎,不敢有丝毫怨言。

马皇后与朱元璋

二、感恩一码事,夺权是另一码事

假如朱元璋在一个不用业绩考核的团体里,他肯定完蛋了。因为他对领导权有威胁。

幸好红巾军有许多业绩需要考核。第一个业绩就是生存。

朱元璋之前顾头不顾腚的弄来3w人,实力是有了,但这些人要吃饭。

环滁皆山也,哪里有饭?可把郭子兴愁坏了。

这3w人此前因为没饭吃连元朝都敢反。现在你也不给我们饭吃,你郭子兴不想活了么?朱元璋终于被找过来商量,他也趁机提出渡江取南京战略。

江南有钱有粮,郭子兴当然知道,但问题是长江天险,如何得过?元军虽然陆上主力都在高邮城下耗尽,但战船都在,怎么对付?就算兵马侥幸偷渡过去,元军战船一来,截断补给线,这几万兵马吃啥?

朱元璋又推销起巢湖水寇来了(前章所提到),只要打到长江边,这边水贼肯定能帮他们搞定元朝水军。

对于这个说法,郭子兴不太相信,甚至朱元璋自己也拿不准,但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北边是刘福通扛着元军,西边是穷的呱呱叫的大别山,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东南!

南下第一战是攻取和县(今天属于安徽马鞍山市和县)。

这仗主要是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祐打的,他们在随赵均用北上时经过战火考验,远比朱元璋在后方招的兵强。张天祐带手下打扮成元军的样子,混进城去,轻取和县。(本次朱元璋也派耿再兴去配合,被打了回来)

恰好,凤阳县7巨头中的孙德崖也被排挤出凤阳,来到郭子兴刚打下的和县。郭子兴想其火并,但没成功,让孙跑掉了。

郭子兴闷闷不乐,他为人“性悻直不能容物”,竟然生气发了场病死掉了,终年53岁。

虽然郭子兴对朱元璋有诸多刁难,但是朱元璋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贵人和伯乐,没有郭子兴的慧眼相识,收为赘婿,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朱元璋怎能崭露头角?

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打压也是必然。所有有能力的人,才华如利刃,即使百般掩饰,但自有锋芒。即使进化了几十万年,人的本质还是生物性,争夺资源和保证基因延续是生物的要务。怀揣利器的人,先天对别人就是威胁,天生就是被打压的命。

机会对于有能力的人,就像深渊中射进来的那一缕阳光。

朱元璋虽然性格偏执,更受到百般刁难,但他对郭子兴给他机会终身感激。

明朝刚刚成立,郭子兴就被封为滁阳王,享朱家世世代代子孙的香火祭祀。

在滁阳王庙朱元璋所立碑文上明白写着:“及今大统既定,四海一家,推本寻源,实由于王!”

我朱元璋淮南布衣,能括四海为一家,最该感谢的就是郭子兴!

读至此,有人可能觉得朱元璋做的理所应当。但统治者掩盖的历史还少么?朱元璋抹灭郭子兴的恩惠岂不是轻而易举?

但感恩是一回事,为了权力还是不得不灭你全家。就如朱元璋的名句,“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为了消除权利威胁,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快开始着手准备灭郭子兴全家工作。

朱元璋的名句,“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三、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已战死,三儿子郭天爵尚小,还未掌握军权。

郭子兴死了,目前队伍掌权的是三个人:

1、郭子兴的二儿子郭天叙

2、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佑

3、郭子兴的干儿子朱元璋。

说这支队伍为郭家军无可后非,朱元璋就相当于三国蜀汉的刘封,如果不是局面复杂,就是被砍的命。

明教教主小明王韩林儿给这伙人传来圣旨定座次,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排第三,任左副元帅。(当时以右为尊,明朝建立后才改回来左为尊)

在这支队伍中,郭天叙和张天祐掌握着北征回来的最强战力,而一直以来朱元璋都是做后勤和政治工作。捋一捋他此前经历,先是去做民间武装的统战工作。之后郭子兴北征,带走主力,留朱元璋守家。再之后攻下和阳,又留朱元璋负责地方行政和军队法制。朱元璋手下徐达李文忠这些人还是未经战火考验的雏儿,战力又不强,又不是名正言顺郭家人,排第三理所应当。

老大郭子兴虽然死了,但吃饭是永恒的主题,郭家军还是要过江。很快,郭家军跟巢湖水寇们展开接洽。

下一章,朱元璋要走出他一生中最关键也是最肮脏的一步。

今日巢湖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明史》、《元史》《纪事录笺证》《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朱元璋大传》陈梧桐《朱元璋传》吴晗《朱元璋任职考》李新峰

8 阅读:2502

评论列表

蝴蝶

蝴蝶

10
2023-09-25 21:42

起义军里面,刘福通和张士诚是唯二直接和元军主力硬扛的。陈友谅也和元军打过。朱元璋在干掉其他起义军之前一次都没和元军打过,徐达和元军的甘肃之战是朱元璋和元军主力的第一次交战。朱元璋把猥琐发育发挥的前无古人也许也是后无来者的地步[得瑟]

我是黑色的 回复 09-26 14:40
所以按照你的话说,朱元璋攻取和县,当涂,拿下南京,全程顺顺利利?一个元军都没遇到咯?偌大的南京城,都没有元军精锐驻守?

猫智深 回复 我是黑色的 09-26 15:21
元军主力都调去打刘福通和张士诚了,留在当地的都是主力走后重新招募的治安部队。这点早出了大量论文,无需再质疑。

用户14xxx60

用户14xxx60

2
2023-09-25 19:25

那一步 没头没尾

猫智深 回复 09-26 15:22
哈哈,新一篇出来了,是这篇的尾

猫智深

猫智深

从新闻角度解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