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有“钞能力”,朱元璋有“狠兄弟”(时政记者读明史20)

猫智深 2023-09-30 20:24:27

本文是《时政记者读明史》系列第19章,该系列从新闻视角解读《明史》。

前言:

1356年,刚渡江一年的朱元璋军在常州遇到如日中天的张士诚军。

张士诚刚刚打赢高邮保卫战,拖垮元朝主力百万大军,睥睨天下。其麾下经过铁血考验的军队短时间内席卷江南,占据苏州、松江、常州,兵多将广,土沃民富。

朱元璋将如何应对?

一、ChatGPT帮猫智深做明史表格

本猫按照当代的商业分析方法,用数据给1356年的张士诚和朱元璋实力做个对比。

我把数据给了ChatGPT殿下,然后他帮本猫列了以下表格的信息,真的好厉害!

资料来源:《元朝江浙行省财赋能力研究》李蓉

(附:1、湖州未查到口数,本猫按户数乘以5推算出;

2、马鞍山未查到粮赋数据,本猫以马鞍山人口少于镇江,推断出其粮赋少于镇江的17万石)

所有数据都站在张士诚这一方,朱元璋看起来毫无胜算。

二、张士诚的钞能力

张士诚不仅实力强,而且更狡猾!

他仗着钱多,喜欢用钞能力!

张士诚首先派人诱降徐达手下驻守镇江的将领陈保二。这位是朱元璋过江后才投奔的,不是核心班底淮系人,看义薄云天的“宋江”原型人物张大哥竟要拉自己入伙,屁颠屁颠带着本部军马投奔。

上梁山都要纳投名状,陈保二也够义气,还劫持了另外两个将领一起投诚。

当年七月,对镇江防务熟悉的陈保二引张士诚手下头号大将吕珍前来围攻。

镇江,即镇守长江之意。镇江古称京口,自古“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是产天下精兵之地,宋武帝刘裕就靠镇江的北府兵发家。

镇江还是南京咽喉,与瓜州渡隔江相望,不仅有“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江南绿意,更有“楼船夜雪瓜洲渡”的萧杀。

瓜州渡口,钟山风雨起苍黄,京口瓜州一水间

朱元璋刚刚在南京落了脚,镇江如果被夺,南京将再无宁日。

此时徐达被提拔成大将,原因是朱元璋看上了徐达稳重寡言,考虑问题周到,且服从性强,即“平昔言简虑精,当提兵之时,令出不二”。但徐达这年才24岁,刚参军3年,突然要统辖千军万马,经验不足,又闹出下属带兵叛逃这种丢人事,朱元璋十分不放心。

不安的朱元璋决定亲率大军前往驰援。

张士诚这边,吕珍是头号名将,据说刘福通最后死于此人之手。有本流传下来的奇书叫《保越录》,写吕珍怎么在绍兴打败朱元璋军队,端的是有勇有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

见朱元璋亲来,吕珍没有硬拼,而是戏耍朱元璋。他撤围镇江,移兵潜袭宜兴,守将耿炳文他爹耿君用来不及防备,城陷力战而死。

第一回合,张士诚完胜。

三、初出茅庐

朱元璋不甘心失败,1356年七月,他派遣徐达攻常州,常州格勒攻防战拉开帷幕。

此时的徐达还嫩得很,远不是日后横扫漠北的军事大师。不出意外,常州不克。

但徐达给朱元璋吹牛逼,说找到常州弱点了,速增兵打款!朱元璋还真信了他,增兵三万。

结果仍攻不下。

之前徐达下属陈保二叛逃,现在又师久无功军士疲惫,朱元璋勃然大怒,写了封信破口大骂,并将徐达军全体干部“皆降一官”。

徐达:老大,再信我一次吧!我真找到他们的弱点了。

朱元璋:你要怎么样?

徐达:速增兵打款!

朱元璋:增兵两万!

然后,

然后徐达部下郑佥院带7千人叛逃到呼保义张士诚那边...

张士诚到底多有钱啊....或者是当代“宋公明”名声这么响?

徐达:......

朱元璋:......

朱元璋:老乡坑老乡,我再也不信你了徐达老乡!贤侄朱文正,我看你一表人才,一定是武曲星投胎!该你上了,给我去监军!看看徐达他们到底在搞什么!

于是朱元璋升侄子朱文正为同佥,与徐达、汤和共领大军攻常州。

四、扬州只余18户

此时朱元璋为了凑军队继续攻常州,啥人都收,比如名声臭大街杀人魔张明鉴。

张明鉴此前在淮西聚众,以青布作为旗号,称为“青军”,又因善于使用长枪,称为“长枪军”。镇守扬州的元朝镇南王孛罗普化收了他,任命为义军元帅。

看天下这么乱,张明鉴刚来到扬州就想拥戴镇南王建立新王朝,吓得镇南王屁滚尿流逃出城去,张明鉴自据扬州。

不久后城中缺粮,张明鉴竟然屠居民以食。

有个故事记载张明鉴占据扬州期间的狠毒。朱元璋账下亲兵顾成因为母亲也在扬州城内,自请为使者来张明鉴处通好。进城后他先见了母亲,后跟长枪军谈判,发现气氛不对便借口如厕带着母亲跑出城。留下来的随从就倒霉了,“其从者皆被脔矣”。

古来一支部队混到以吃人为生,战斗力都很强,比如唐末曾席卷半个中国,一路走一路吃人的蔡州军(蔡州,今驻马店市新蔡县)。朱元璋想得到张明鉴这伙人,派人攻扬州。

张明鉴听说南京有粮食,很快投降。朱元璋集团得众数万、马二千余匹。

此时扬州被张明鉴吃的只剩下18户居民。

可怜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烟花三月,千年繁华之都,只余残桓败瓦。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张明鉴成了从龙之臣,《明史》上写他官至江淮行枢密院副使,即大明江淮军区副司令员。

中国古书描写战争往往一笔带过,上文提到的顾成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也参加了镇江之战和常州之战,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元末战争的残酷性。

朱元璋集团攻镇江时,顾成所在小队共12人率先爬上镇江城头,后面的援军没跟上来,全队被生擒。

那年代没有优待俘虏一说,12个人被带到江边,挨个砍头。已经杀了11个,顾成挣脱绳子侥幸跳到江里逃脱。

此次攻常州时顾成也上阵了,被“弩伤颈”,又没死。脖子被箭射伤还能不死,命真硬。

之后的战斗中,顾成命更硬:

在安徽铜陵攻双刀赵普胜,箭伤右足 。

克庐州,铁弹伤左臂。

克武昌,枪伤右臂,弩伤左膝,除凤翔卫百户。他终于升官了。

克苏州,弩伤左右手及左足,擢金吾卫副千户。

太平天国将领黄呈忠

哪个乱世战卒不是伤痕累累,又有几个人能像顾成这么命硬。

上图是太平天国将领黄呈忠的照片,仔细看会发现他下巴有一处很明显的刀伤,其右眼可能是半瞎,左胳膊已经没有了,右手也疑似缺少了几根手指。

跟顾成一起杀入镇江城的其他11个士兵,又是谁的父亲,谁的兄长,谁的弟弟,谁的儿子?

在封建社会,最终从战争中活下来的人,又杀过多少人?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战后,没死的人将成为执政者,他们会建立怎样的国家?

唐朝李勣有句吹牛逼的话能反映这一心态变化:

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

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

十七八为佳贼,临阵乃杀之。

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这就是史书上号称爱民的名将,竟自己承认曾逢人则杀,有所不惬则杀。

其他名将呢?

为什么朱元璋偏偏一再告诫常遇春不要屠城呢?常遇春之前屠过城么?

五、常州城破

郑佥院叛逃到常州后,徐达军中虚实已被知晓。原本四面围城,徐达急忙撤掉其中三面,屯兵于城南,另派常遇春屯兵城东南三十里外做接应。

朱元璋调集了服从他的所有力量,连巢湖水寇系的老大廖永安统领的水军也被调上岸,跟常遇春合并为一军。

很快,张士诚军以郑佥院为先锋,猛攻徐达营垒,常遇春、廖永安来援,破张士诚军。

常州城围攻愈严。同年十一月,曾戏耍朱元璋的骁将吕珍潜入常州总揽防务。又守了四个月,中间不知鏖战多少次,明军始终不得破城。

张士诚服软了。他写信求和,承诺每年送粮食20万石(每石100多斤)。常州当时每年征收的秋粮是50万石,朱元璋说20万不行,要常州的全部50万石。张士诚拒绝了。

1357年三月,城中食尽,吕珍看事无可为,夜循出城,常州城破。

终于,徐达松了一口气,一代名将也成长起来。

为什么张士诚打不赢?难道真是江苏人打不过安徽人?为什么整个常州攻防战期间,朱元璋方有记载的增援就有三次,而张士诚方只有一次,张士诚的兵去哪里了?

之后,朱元璋军势如破竹,相继攻破张士诚的江阴和宜兴。

七月,徐达军前锋赵德胜杀到离苏州只有60公里的常熟城下,张士诚最有才能的弟弟张士德迎战,被生擒。张士德是张士诚最信任的人,擅长军事,常州、湖州、上海、苏州都由其率兵攻下。他还好贤下士,招揽了许多苏州文士。

得知张士德被攻下后,朱元璋大喜曰:“张士德为士诚谋主,其人智勇,被我擒之,张氏之事可知矣。”

第二年吕珍在太湖上擒获巢湖水寇派No1廖永安,张士诚想拿廖永安加10万石粮换弟弟。

朱元璋拒绝,大概他巴不得非自己派系的人死绝呢。

六、最后一计

得知换俘被拒后,张士德在狱中给兄长献了最后一计,托间谍送回。之后不食而死。

此计为:抛去前嫌,向元称臣。

他认为这是张家的唯一应对方法。

元朝的主力百万大军已经在高邮城下被张士诚自己打垮,为什么还要称臣?而对于元朝,如此血海深仇,为什么要接受张士诚的称臣?

这就要从常州之战时朱元璋多次援兵,张士诚应对乏策说起。

人怕出名猪怕壮,张士诚高邮之战打出威名后睥睨天下,却也成为元庭的心头大恨。元朝指派“海贼王”方国珍、苗族武装头目杨完者全力进攻张士诚。

方国珍是台州人,比张士诚的造反资历老很多,在高邮之战前6年就曾起事。之后几年他纵横海上,不仅干劫夺海运漕粮的买卖,还攻破台州,惹得浙东大震,元朝不得已将其招安。

一般混海上的都吃国际贸易饭,需要内陆作为货源地和倾销地,因此从利益考虑更会效忠中央政府。方国珍也响应号召,率舟师五万,直抵昆山,大战张士诚七万众。之后七战七捷,兵临苏州。

另一位杨完者是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首领,他们那支是由武陵蛮迁徙而来。武陵蛮早在汉朝就以悍勇出名,据说曾在首领沙摩柯带领下帮过刘备。

杨完者很早就在湖北吊打过徐寿辉,后被调来防守嘉兴。张士德率兵10万占领杭州后不久杨完者就来了。江苏新兵岂是久经战阵的苗军对手,打得张士德“十丧八九”,只得逃回苏州。

今日城步苗族自治县的群众

张士诚在三面受敌之下,兵力捉襟见肘,无法救援常州。

弟弟的信点醒了张士诚,他放下面子,向元称臣。他承诺每年北运11万石粮食给元朝。元朝竟然答应了,并封张士诚为太尉。此前承平期间,元朝每年通过大运河北运约500万石粮食,至此就剩11万石了。

张士诚能专心对付朱元璋后,两边终于陷入僵持。朱元璋、张士诚既然谁也奈何不了谁,都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录笺证》《朱元璋大传》陈梧桐《朱元璋传》吴晗《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选贤与外交_元末明初群雄活动的两个面相》张建松

《元朝江浙行省财赋能力研究》李蓉

1 阅读:190

评论列表

远方

远方

1
2023-10-01 00:04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猫智深

猫智深

从新闻角度解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