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老家听说,村里的刘姨得了癌症,具体是什么癌症,她的儿子也没直说,不过听说好像是肺癌。而且,她的儿子对外说他母亲已经没事了,不知道用了什么药,肿瘤已经缩回去了。不知道真假,如果是真的,这确实是不幸中的万幸。
让人觉得费解的是,刘姨的老伴儿去年才刚去世,也是因为癌症,是肝癌,确诊半年后人就没了。谁也没想到,时隔一年后,刘姨又查出得了这病。
其实,这样的故事搁到现在也很常见了,甚至很多年纪轻轻的夫妻都有先后确诊癌症的经历。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癌症好像越来越常见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一、我国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了?不可否认,现在的癌症给人的印象就是越来越多了,但这并非单纯就是说患癌人数增加了,还与很多因素有关。
1. 客观因素
现在的人均寿命延长了,整体老龄化严重,而癌症的发病率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这就使得癌症发病率随之增加。再者,现代的医学检测技术足够先进,能够让更多的癌症及时被发现,这也会增加一部分的癌症患者。
2. 主观因素
从个人层面来讲,现在的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高糖、低纤维等饮食模式都会增加患癌风险,再加上熬夜、吸烟、喝酒、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自然也是让人类患癌的元凶。就拿肠癌来说,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肠癌的发病率从2011年到2020年间增长了126%,年均增长9.5%。这些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了癌症发病率的增长。
不过,好消息是,虽说有些癌症的发病率确实增加了,但近年来随着癌症筛查诊疗水平的提高,部分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比如,妇女“两癌”筛查的普及让很多早癌得以被发现和早期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这也是事实。
二、人活一辈子,得癌症的几率有多大?人在一生中会不会得癌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等,谁也说不准,但如果真要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衡量的话,确实也有专业机构给过这样的结论。
早在2020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了一组数据,其中就给出了世界各国居民在75岁之前的患癌风险。出乎意料的是,风险更高的反而是一些发达国家,其中以澳大利亚为首,高达41.9%,而我国仅排在第69位,75岁之前患癌风险为20.6%,而且男性要比女性高。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在75岁之前都有患癌的风险,而且差不多每5个人之中就有1个人会被确诊为癌症。不得不说,这样的数据听着挺吓人的。
但事实上,这也只是个均值,不同癌种、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和家族遗传背景等因素,这些都会使这个概率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肺癌、胃癌、肝癌等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这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比例较高以及职业暴露因素等有关。而女性则相对更易患乳腺癌、宫颈癌等与激素相关或受特定病毒感染影响较大的癌症。
所以,甭管这个概率有多大,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心存侥幸,积极做好预防,否则那20%的患癌人群中可能就有一个是你。
三、趁早做好这5点,癌症绕着走!1.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食物的摄入。例如,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花椰菜、卷心菜等)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等成分,具有潜在的抗癌作用;浆果类水果(蓝莓、草莓等)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剂,能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
同时,减少红肉(牛肉、猪肉、羊肉等)和加工肉类(香肠、火腿、培根等)的消费,控制油脂摄入,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油炸食品、糕点等)的摄取,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功能,降低患癌风险。
2. 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
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平衡,增加患癌风险。要注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极为关键。
适量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有害物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简单的哑铃练习、平板支撑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而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也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 远离致癌因素
戒烟限酒是关键步骤。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首要危险因素,烟草烟雾中含有数千种有害物质,包括尼古丁、焦油、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会直接损伤细胞DNA,引发基因突变和癌变。饮酒过量会增加肝癌、食道癌、胃癌等癌症发病风险,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等中间产物具有毒性和致癌性。
此外,减少职业和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暴露,如在化工、橡胶、印染等行业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范,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减少苯、甲醛、石棉等致癌物的接触。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室内装修污染、空气污染(如雾霾环境或接触二手烟、厨房油烟等),新装修房屋应充分通风换气后再入住,厨房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以减少油烟积聚。
4. 定期体检与筛查
早期癌症往往症状隐匿,通过定期筛查能够在癌症尚未发生转移扩散时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一般成年人每年应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项目。对于特定癌症高危人群,更要加强针对性筛查。
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钼靶和乳腺超声检查;有肠癌家族史、慢性肠道疾病史或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从4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如无异常可每5 - 10年复查一次;有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史的人群,需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筛查肝癌,每3 - 6个月一次。
5. 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癌症预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癌症易感性。
学会采用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另外要多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音乐等,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减少对负面事件的过度关注,还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情感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个人提供心理缓冲,增强心理韧性,帮助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从而降低癌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