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鲁迅唯一一次跟袁世凯见面,给出的两句评价却很令人意外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3-09-05 10:17:13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这番话是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他提笔作战,用文字唤醒了无数麻木的中国人,让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敢于战斗。

鲁迅的一生是追求民主的一生,早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他便挺身而出,同封建的旧文化斗争,同压迫民众的旧思想宣战。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骂人”的功力十分深厚,从他笔下写出的文字就是射出的子弹,杀伤力十足。

鲁迅曾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段祺瑞政府的恶劣行径作出了猛烈批判,并将其称为“残暴的军阀”。

1928年,鲁迅在《革命咖啡店》一文中用“齿白唇红”讽刺叶灵凤,暗讽他做学问不行,只是个搞乐子的高手。

后来,鲁迅又在《文坛的掌故》中再次将叶灵凤批评了一顿,称他:

“曾投机加入创造社,不久即转向国民党方面去,抗日时期称为汉奸文人。”

1927年至1936年间,鲁迅跟著名文学家梁实秋你来我往进行了一场抗日持久的骂战。其中,鲁迅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这样写道: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除此之外,鲁迅骂的最狠的当属郭沫若了。郭沫若曾在一篇文章中将鲁迅称为“二重的反革命人物”,还给他安上了“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的头衔。

鲁迅随即“骂”了回去,他将郭沫若称为“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

当然了,被鲁迅发文批判的不仅这几位,甚至连他的弟弟周作人也难以幸免。

鲁迅先生对当时一切荒谬、腐朽的旧事物展开猛烈抨击,除了与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格有关外,更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战斗文风。

被鲁迅撰文抨击过的人很多,涉及政治、军事等领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新时代的、追求民主的斗士,却对袁世凯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了皇帝退位诏书,在中国统治了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彻底结束。13日,孙中山被迫提出辞职。

与此同时,他向袁世凯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民国首都设在南京,临时政府自然设于南京。第二,袁世凯到南京就职。第三,袁世凯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就是,袁世凯必须离开他北方的政治基地,而且权力必须受《临时约法》的约束。

3月10日,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然而,大总统的地位并没有能够满足袁世凯的野心。他依然妄想恢复帝制,自己称帝。

1912年12月26日,袁世凯在总统府接见了总长范源廉和教育部官员。其中,有一位便是刚刚升任教育部社会司一科科长的鲁迅。

作为文学界的佼佼者,鲁迅先生自然受到广泛关注。应蔡元培邀请,鲁迅进入了教育部工作。

有关资料显示,这是鲁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袁世凯见面。

袁世凯向教育部官员了解了一下对未来工作的开展计划,并听取了大家对兴办教育的看法。尽管这次见面的时间并不长,但却给鲁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对袁世凯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有利。相比之下,后来的统治者见识浅薄不足道。”

短短两句话,不仅能看出鲁迅对袁世凯的高度评价,更表明了袁世凯在位期间对教育和文人的重视程度。

袁世凯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古今立国,得人者昌。作养人才,实为图治根本。查五洲各国,其富强最著者,学校必广,人才必多。中国情见势绌,亟思变计,兴学储才,洵刻不容缓矣。”

袁世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推动教育方面作出了重要努力,创办新式学校,倡导留学生,提出要加强公民教育。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这一举动遭到各方强烈反对,并引发了护国运动。

在强烈的反对声中,袁世凯在当了83天皇帝之后被迫取消了帝制。这场复辟的闹剧草草收场。同时也让袁世凯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病逝世,终年57岁。这位被有些人称为“窃国大盗”、“独夫民贼”,又被有些人称为“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的矛盾人物终于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鲁迅在进入文学创作后期,也是他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他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全身心投入到了杂文的创作中。

翻开鲁迅先生的杂文可以看到,鲁迅在作品中既有对旧思想、旧礼教的批判,还有对国民党专政的批判,也有对共产党“左倾”路线的抗议。

鲁迅先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士大夫文化中的“中庸”传统格格不入,更鲜明地突出了他的反叛性和异质性。

鲁迅被视为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思想、精神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跟与他同时期的世界著名的作家、思想家相比,鲁迅在关注本民族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关注着人类共同的话题,并为此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0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听小书生讲述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