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d971c20ff3b30286e778a5f84dd0f0.gif)
“将军如今风头正盛,可有些命是躲不掉的,不久后你就会遇到一个小你20岁的‘克星’!”
“哼,这话未免也太绝对了,能克我的人还没出生呢!”
傅作义在1945年,曾找过一位先生算卦,却被告知有个克星,傅作义当即放下豪言,此人不会出现,可第二年他碰到郑维山之后,当时的豪言都成为了笑话。
郑维山为何能成为傅作义的“克星”?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ad4bef1798f3041cc00d1f675b7a65.jpg)
郑维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的时候父亲曾送他去私塾读过一年书,不过后来因为实在贫困,他就只能辍学放牛为生了。
当时革命的潮流轰轰烈烈,郑维山或许还没有感受到,但是他的父亲先感受到了,并且加入其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110a678e3ea4df2d5f41806d2f04a8.jpg)
而他也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且自告奋勇替父亲给地下党送信。
黄麻起义爆发后,郑维山就加入了童子团,担任分队长,主要就是负责站岗放哨。而他真正投身革命,是从1928年开始的,那一年他才13岁。
15岁那年,郑维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一年又参加了红军,担任徐向前的传令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b4f2d4fc225dbe3d5ab0f5e2f47af5.jpg)
郑维山18岁的时候,就成为了红88师的政委,这支部队还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可见郑维山何其优秀。而在长征时期,他更是三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两次率领部队迎接兄弟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他随30军被编为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而在西路军失败后,他更是只身讨饭回到了延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ccb59073a4517893f6d11dffa94f2e.jpg)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维山并没有立即去到战场,反而是成为了军政学校的主任教员,一下子就从战士成了老师。
当时战争正在进行,作为一名军人,郑维山肯定也想上前线,可是他却只能在后方授课,多少心中还是会有些落差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e5f57495b4268b2044f0da531779af.jpg)
但是他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他并不抱怨,而是结合自己的经验专心授课,只要他讲的好,学生们能学到的知识就更多,那么战场上能打仗的战士就更多,我军胜利的可能性就更大。
在郑维山的讲授下,晋察冀军区出了很多的人才,郑维山也成了军区的名人,就连校长孙毅都非常的欣赏他,因为他也是郑维山兵法的受益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3b1887850361a9ee215e54b442ad2f.jpg)
而孙毅将郑维山的事迹和他对郑维山的欣赏,全都一字不落的告诉了聂荣臻,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军事奇才。
听说有这么一个人,聂荣臻不禁产生了好奇,也想见一见这个所谓的军事奇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463c81103d5e6702f8cd5c95756f81.jpg)
等到聂荣臻见到郑维山时候,也不禁被他的才能征服,于是郑维山成为了聂荣臻手下的团长。
不过是人才就有人想要,郑维山在部队里面也非常的抢手,干部们都想着让郑维山当他们的得力助手,得此人才聂荣臻肯定是不会放人的,所以他进行了三次挽留,才终于将郑维山留在了自己的部队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60c77f0cc7f91aadb3e488e13eb630.jpg)
傅作义作为国军将领,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在国民党军中也是颇具威望的。
而抗日战争结束后,傅作义风头正盛,就想着算一卦,看看自己的风头能持续多久,结果算命先生一句话给他了当头一棒。
“将军有一位命定的‘克星’,比你小20岁。”傅作义听到这话肯定是不信的,毕竟自己的战斗经验丰富,比他小20岁的黄毛小子,怎么可能成为了他的“克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d82f03e0ddab118792aa9b6cd71270.jpg)
虽然傅作义信誓旦旦,可当他碰到郑维山的时候,就不这样想了。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位“克星”竟是郑维山。
郑维山是1915年生人,傅作义是1895年生人,这么算算的话,可不就是小了二十岁吗?至于说“克星”这件事,从解放战争开始到结束,傅作义四次对上郑维山,四次失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12ef28d9c10154381a04c94665b249.jpg)
1946年6月,老蒋发动了全面备战,而9月下旬,傅作义就奉老蒋的命令,率领部队向张家口进攻了。
然而郑维山早就预测了对方的行动,提前在此进行了埋伏,阻击傅作义,虽然最后傅作义的部队占领了张家口,但也没有讨到甜头。
1947年,二人又在庄疃对上了,这次郑维山大败傅作义的军队,逼得军长鲁英麟自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75b7c0312a7359bb642f9bc6f4cea5.jpg)
每次傅作义遇到郑维山就没有好事,他就不信郑维山能那么厉害,次次都能预判他的判断,所以他总想在下次找回场子,结果下次他只会更惨。
1948年,傅作义又将目光放在了石家庄上面,我军当然不给他这个机会了,而周副主席在知道傅作义要偷袭石家庄后,将阻击敌人的任务交给了郑维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f3bf08d23a9056851d25a9aa188821.jpg)
在接到任务之后,郑维山立即率军出发了,可是我军在交通上面,比不上傅作义部,因此行进比较缓慢,可是为了胜利,我军必须要赶在傅作义部到达目的地。
为此郑维山下令加速行军,连续走了两天两夜,之后又为了减轻负担,让队员们将行李丢下,只拿枪支弹药,终于提前到达了目的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f6790f49c7e0037167060b7866540af.jpg)
然而这场仗还没开打呢,傅作义就撤兵了,因为他没有想到我军会提前到达,更何况和郑维山交手那么多次,他还能不清楚郑维山的实力吗?
两军一旦交战,傅作义部绝对占不到便宜,与其盲目丧命,不如保存实力,所以他选择了撤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4a87e30ddf6a84c0e345b377e133c9.png)
但这次不战还有下次,下次再战就是平津战役了,只不过这一次也没有开火,傅作义选择了起义。
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傅作义唯一的选择就是起义,毕竟是成为解放军的战俘还是共产党的座上宾,我想他还是有抉择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feacce3b08c376b849758e68418047.jpg)
所以这场战役以傅作义起义结束,虽然傅作义没输,但国民党输了,郑维山还是胜利了。
傅作义和郑维山四次对上,四次失败,倒真应了先生的那句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96d5f7c5c4056269f2253acfb17cd52.jpg)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和郑维山同在中央工作,这一次他们站在了共同的阵营里,那就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再次相遇以后,他们不在是敌对关系,过往的种种也都可以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