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皇上亲派的大臣,本将军才不管这些,你今天必须得死!”
提起年羹尧的名字,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那个傲慢无礼,嚣张跋扈的大将军形象,他仗着自己有平定西北的功劳,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年羹尧为了一己私欲,残忍的杀害过不少朝廷官员,雍正考虑刚登基,根基不稳,一直都没纵容着他,可没想到他有一天他会杀掉自己亲自派去西北的大臣,简直过分。
那么年羹尧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名被派去西北的大臣是谁,和他之间发生过什么,雍正指派他去西北又所为何事呢?

那名被指派到西北的可怜大臣,名字叫做孙嘉诚。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曾经有过一段他和年羹尧之间的故事。当时的年羹尧仗着自己是西北大将军,明里暗里的收受了不少的贿赂,野心越来越大,甚至将目光定在了国库的银子上,经常借着军中缺少粮草的名义向朝廷要钱,而后中饱私囊。

眼看着年羹尧的腰包是越来越粗,可国库里却干净的什么都不剩了。雍正为了大局考虑,本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这样的纵容换来的是变本加厉。
当时年羹尧平定了叛乱,大获全胜后回京,在面对文武百官的跪拜迎接时,居然坦然接受了,这待遇只有亲王和皇上才可以享受,年羹尧抛去大将军的职位,也不过是个武将,怎么能受这样的大拜之礼?

雍正得知此事后,本来还想装糊涂,但朝中的大臣们却坐不住了,这天的百官晨会上,孙嘉诚居然当着年羹尧的面参了他一本,一句“京中无雨,乃是朝中有奸臣”彻底惹怒了年羹尧,两人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功高震主疑心深重年羹尧是雍正年间排名第一的将领,从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已经跟在他的身边效力,电视剧中的他是包衣奴才出身,可真实的历史上,年羹尧家境良好,从小接受高等教育,参加科考后更是一举得中,被提拔为康熙皇帝的近身侍卫。

而他和雍正之间,则是一段知遇之恩的故事。康熙末年西北战事吃紧,康熙爷整天和自己的大臣和孩子们开会,年羹尧作为近身侍卫,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在偶然一次讨论战事时插了一句嘴,让康熙注意到了他,从此开始了人生的逆袭之路。
当时的雍正也注意到了他,在多次接触后顺利将他发展为自己人,当康熙爷去世,那么多人都质疑传位诏书,是年羹尧一直护着雍正,并顺利帮他夺权登基,因此年羹尧在雍正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但随着政权逐渐稳定,年羹尧被人吹捧的久了,社会地位的提升让他心里那杆忠于雍正的天平开始倾斜,他开始骄傲自满,但刚开始并没有表现出来,直到皇帝下令,让他平定西北。
离开了京城,就等于有了不用看皇帝脸色的自由,到西北以后,年羹尧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再加上手握重兵,他也更加放肆,等他打了胜仗回到京城,骄傲的样子就像一只花孔雀。

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流言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说他功高震主,说他纵横权野,而雍正表面上对这些不在意,实际上属他的疑心最重,早就想把年羹尧给杀了。
但转念一想,他毕竟是建功立业的大功臣,更何况西北刚刚平定,他就对有功之臣痛下杀手,这说出去不得让世人指责他帝王无情,此时的雍正需要一把“刀子”,一把能精准打击年羹尧的刀子。

为了扼制住年羹尧,雍正在年羹尧即将返程西北的时候,将孙嘉诚叫到御前命他担任军营财务的管理者,两个仇人突然变成了朝夕相处的同事,两个人就算有再大的仇,此刻也得化解。

孙嘉诚到西北以后,雍正开始实行“火耗银子归公”的政策,孙本就是户部的官员,他明白了皇上这么做,是想让他监督年羹尧,让他没有机会再贪,殊不知这个举动竟会害的自己丢了性命。
孙嘉诚到西北没多长时间,就和年羹尧闹了不少的矛盾,其中最大的问题当然还是金钱。尤其是关于军银归公这件事,这不是明摆着挡了年羹尧的财路,年羹尧也知道孙是不能久留在军营的,为了不暴露自己更多的秘密,他竟然下令将孙嘉诚砍了头!

这件事传回朝廷以后,满朝文武都十分生气,就连雍正也没想到,年羹尧居然这么沉不住气,孙嘉诚本就是朝廷中的清流之臣,他一死,其他臣子自然不答应,一封封的折子送到雍正的面前,他知道,这把刀子用对了。

在朝臣的施压之下,雍正开始了对年羹尧的处置,先是革去了他的全部官职,将他贬至城门看守,但很快其他弹劾他的折子又递上来了。
原来年羹尧不止在西北贪污公款,还仿照皇帝生活作息,吃饭按照皇帝规制,睡觉也要翻牌子侍寝,这不明摆着要谋逆吗?

种种证据确凿,这一次谁也保不了年羹尧,雍正下了一道旨意,念及之前护国有功特批自尽,给他留个全尸,曾经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最终落得个一条白绫的下场。
死因如何年羹尧是死了,可最大的功臣孙嘉诚呢,他又是怎么死的?
关于孙大人的死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在查账的过程中发现了年羹尧贪污的证据,年羹尧害怕事情败露才杀了他,可他并不是第一次贪污,也不止一次有人指证,皇帝都没处置年羹尧,他不该害怕这个才对。

还有人说,孙嘉诚在军营的日子发现了年羹尧试图谋反的证据,小编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不然为什么之前从来没传出过什么翻牌子的事,如今孙嘉诚一死,大家就都知道了呢?
所以很有可能,孙嘉诚去军营的目的不止是搜集年大将军贪污的证据,试图谋逆才是最大的发现,当孙大人察觉到年羹尧的意图以后,肯定第一时间就将收集来的证据交给了朝廷,却不慎被年羹尧发现,这才丢了性命。

年羹尧和雍正之间,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而孙嘉诚既像是一把刀,又像是一个炮灰,没有他就不能扳倒年羹尧,但孙大人从未涉及权利,却还是被卷入了这场漩涡。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权力斗争是多么的残酷和复杂,稍不小心就会掉入悬崖,再也不能翻身,年羹尧是咎由自取,而孙大人却实在可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