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能算名将吗?他为何不救王离?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5-17 21:42:35

在项羽、刘邦未独当一面之前,章邯可谓是顺风顺水。

他在史书中初次出场就是九卿之一的少府,秦制“非军功不得爵禄”,可见之前积累了不小的军功,所以才能在张楚大军攻到家门口的时候,被委以重任,率领骊山囚徒,出关应战。

另外,少府是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私生活的职能机构,说白了就是皇帝个人小金库的具体负责人,能得秦二世信任,可见他“政治智慧”不低。

然而,也正因此才造就了他在巨鹿之战中的悲剧。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提。

之所以有人将章邯视作大秦最后的大将,除了当时帝国人才凋零以外,更与他前期优异的军事表现有关。

第一战,在戏水、曹阳两次大败张楚的周文,解了关中之围;第二战,敖仓之战,阵斩田臧、李归,不仅灭了吴广一部,还夺了敖仓,从根本上断绝了叛军的食物来源;第三战,追击陈胜,迫使其被车夫所杀;第四战,在临济击败齐、楚、魏三军联盟,斩杀齐王田儋、魏相周巿,逼死魏王咎。

章邯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一一消灭了“张楚”大军各部主力,收复三川、颍川、南阳、陈郡等地,算是给秦帝国打了一针回光返照的救心剂。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有多强。

首先,他之所以被选中,完全是因为关中无大将的缘故,当时蒙恬兄弟被杀,秦失军事领袖,而李斯文官出身,军事战略非其所长,赵高虽是宫廷权谋大家,对于抗敌作战却是毫无经验,所以胡亥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听从章邯建议,将骊山刑徒转为兵士,以他为军事统帅,出关迎战。

其次,七十万骊山囚徒并非普通百姓,这大几十万犯人当中,不乏先前的帝国职业军人,特别是先前的扶苏、蒙恬事件,有无数军内官员牵涉其中,多达数万的大小军官,因此政治事件被罚为刑徒,这些人一旦被赦免,其战斗力和军事能力远非张楚以流民为主的杂牌军可比。更何况章邯还是从其中优选,再加上击败周文以后,又从各地秦军正规军中调动了不少人。

第三,章邯击败的周文、田臧、陈胜等人,都是一些志大才疏之辈,他们都是从底层爬起来的泥腿子,没有经过多少素质培养,军事能力缺缺,虽然江湖自有豪杰,但他们显然不是。

可以说击败他们是水到渠成之事。

章邯真正的考验是对上项梁、项羽、刘邦所率领的楚军,项氏反秦多年,又是楚国名将世家,其麾下虽然不是百战士卒,也是久经训练的贵族私军和准黑社会组织(比如项梁统领的八千江东子弟兵,秦朝东阳县令史陈婴带来的两万多杀官反秦“少年”,以及项伯、项庄等在下相召集的一万多项氏族人)。

然而章邯最后的结果却是三战两败,唯一的一次胜绩还是拜项梁骄纵大意所致。

章项第一次对上是东阿城下大战,当时楚军仅有六七万人,虽然项羽、英布、刘邦都在,但与章邯率领的二十万秦军主力,还是差距不小,但楚军竟然把刚刚得胜、士气正旺的秦军打得大败。

第二次是在濮阳附近再次大败章邯,并把章邯部截成两段,一部东退躲入城阳县城,一部由章邯带领向西退入濮阳城。

项梁也因此信心爆棚,在田荣、田横兄弟不辞而别,赶回齐地去揍田假的情况下,还主动分军,派项羽和刘邦统领一军,向东追击,他自己则率领另外一军去西追章邯。

然而即便如此,章邯还是被项梁压制在濮阳城中,不得动弹。

而这时的项羽和刘邦一部已经攻克城阳,又在雍丘大败赶来增援的三川郡守李由,然后回军北上,向外黄发动猛攻。

连战连捷之下,项梁开始膨胀,谋士宋义劝他:“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然而他根本不听,对龟缩城内的章邯日渐轻视。

而章邯就抓住了这一点,他表面上佯作势弱,暗中却催促秦廷抽调正在河北攻击赵军的王离一部秦军来援。

秦二世二年九月,秦朝几路援军和王离秦军一部秘密抵达白马,悄悄渡过黄河,成功与章邯会合。

至此,秦军不仅士气大振,后勤补给也得到了保障。然而驻军定陶城外的项梁却一无所觉。

十五日夜,章邯率秦军主力,大概十多万人,从濮阳冲出,东南急行二百多里,直杀定陶而来。

项梁根本未料到龟缩城内的章邯敢于突围,所以楚军一下就被秦军反包围——章邯从外攻袭,定陶城内秦军也从城内杀出。如此,包饺子一样,秦军把楚军围在当中猛揍,直杀得血流成河,项梁也在乱中被杀……

定陶一战,章邯靠着优势兵力,对方的大意,才勉强袭杀了项梁,算不得名战,而且跟项羽、刘邦相比,项梁也算不得名将。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项梁死后,章邯配合王离移师攻赵,项羽袭杀宋义,夺得军事指挥权,两军会战于巨鹿。

巨鹿之战,天下名战,具体过程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只来分析一点:王离友军被楚军按住猛揍时,章邯为何坐视不管?

当时和后世对此多有猜疑,认为章邯是摇摆观望,甚至早存了投降之心,所以对友军置之不理。

这其实是典型的阴谋论。从后来章邯的一系列表现来看,根本站不住脚。

虽然当时章邯最大的支持者李斯已死,但秦军尚占优势,他与王离合军四十万,救赵的诸侯皆吓得做壁上观,唯一坚决与秦军对抗的项羽仅有楚军十万,章邯会认为当时还是“愣头青”的项羽能击败王离吗?

即便项羽能胜,投靠又有多少好处呢?能比秦朝给的更多?即便他担心赵高对他不利,但只要保持胜利,狡兔不死,他就无忧。

如果章邯早有投降的心思,他为何不联合项羽攻击王离?拿王离的人头做投名状岂非更好?如果是担心掌控不住麾下秦军去进攻友军,那也不必费心竭力的保持甬道畅通,为王离军供应粮草,只需掐断粮草即是大功一件,更何况他麾下的秦军多是骊山囚徒,对大秦未必有多么衷心!

王离所率北部兵团被项羽歼灭后,章邯还又在漳水南岸与楚军对峙、拉锯了半年多,直到赵将司马卬率军突入河西郡,抵达孟津北,他才派手下长史司马欣前往咸阳,请求支援。

而恰恰是司马欣的咸阳之行,才促成了章邯的投降。

赵高不但不让司马欣面见胡亥,还做出了半路截杀的举动,导致司马欣一回来,就劝说章邯投降。

然而即便如此,章邯还是犹豫不决,这时陈馀又派人送来一封文采飞扬的劝降信——白起、蒙恬攻城略地,拓地千里,尚被赐死,将军据外久,多内隙,能善了?

陈馀言辞动人,但章邯依然不肯投降,于是项羽便“以打促和”,他趁秦军军心不稳之际,在漳水支流的污水又一次大败秦军。

章邯只得放弃漳水防线,退守洹水一线,这时又有一位赵将申阳,忽然率领一支赵军从孟津强行渡河进入三川郡,攻占了洛阳和新安之间的河南县,切断了关中与关东粮道,完成了对章邯秦军的合围。

这时的章邯才选择投降。

如果章邯早有此想,他后来的这一系列举动,岂非多此一举?徒惹项羽不高兴。主动和被动是完全的两个概念。

另外,项羽分封诸侯,申阳被封为河南王也从侧面证明了此点,申阳名不见经传,仅是张耳的宠臣,却因首先攻下河南而被封王,如果项章早有秘密协议,申阳的功劳不会被如此看重。说明在项羽心中,攻克河南是促进章邯投降的关键一手。

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章邯既然一开始并未有投降的打算,为何对王离见死不救呢?

笔者认为,这和章邯谨慎持重的性格有关、也和他战前稍显粗糙的判断有关、更和他“政商”太高有关。

章邯和王离一直有分工,他是协同王离作战,主要负责确保粮道不失;而经过那么多次胜利之后,章邯认为有必要让王离的北部军团立下一次大功,此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叫“分功免震主”。

在章邯心中,未必看得上项羽——你叔都被我灭了,你这个毛头小子还不是小菜一碟。所以,即便楚军汹汹而来,章邯也没有料到王离会在巨鹿城下惨败。

而且,章邯和王离基本平级,秦廷也没有明确巨鹿战场总指挥权归属。所以,章邯在没有得到王离确切的求援信号之前,还真不好主动放弃后勤支援而杀入巨鹿主战场。

结果没想到,项羽如此神勇,楚军如此顽强,待章邯明白过来,王离军团已被彻底歼灭。

可以想象,当时章邯内心的恐惧,所以才有投降项羽之举,才有刘邦五十六万联军攻占彭城,他依然坚守废丘——他已将项羽视作不可战胜的战神。

章邯最后自刎而死,誓死不降,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他不是一个朝秦暮楚之人。

章邯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指挥无能,使王离军团覆灭,国内政治斗争压力太大,他不会走到投降那一步。

对上楚霸王,章邯是被打服了,对上刘邦,他又被玩弄于鼓掌之间。

项羽分封十八诸侯时,章邯被封为雍王,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起并为关中三王,以距刘邦。

虽然章邯因为杀降事件,不得关中民心,但相比当时的刘邦,并不弱下风,这不仅是因为关中四塞,易守难攻,更因为刘邦已经被削弱的不行了。

刘邦十万军队,去巴蜀的实际只有三万,剩余七万人,有的各自有归属,如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都归魏了,张良送到半路就跟韩王成回故国了,王陵回南阳了,柴将军陈武,游击将军陈豨,梅涓也走了,吕释之回丰沛了……

刘邦十万军队,三万入汉,关中仰慕追随者一万,再加上项羽给的一万运粮卒,满打满算也就五六万人。

即便后来刘邦在巴蜀又搞来三万新卒,估计也就八九万人,至多十万之数。

章邯虽然仅有三万军,但要么是百战秦卒,要么是项羽留下的善战楚军,虽然不能与汉军正面对抗,防守确是绰绰有余。

然而他却首先挑起事端,他私自任命蜀郡郡守,结果被平棘侯林执“以客从起亢父,斩之。”这是政治上的挑衅,也是军事上的引诱。

于是,刘邦以牙还牙,任命郦商为陇西都尉(当时的陇西是章邯的地盘)——你做初一就怪不得我做十五,项羽也不能说什么。

汉元年八月,汉军向陇西进发。曹参率领一支先谴队,攻击陇西西南的下辨;樊哙则引军沿西汉水向西,军锋直指西县、上邽,大有一举攻取整个陇西的态势。

就这样,章邯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了陇西,从而放松了对陈仓道、子午道的警惕。

结果,刘邦明修栈道,暗出陈仓道,出其不意包围了陈仓城,章邯得到消息,火速驰援。抵达雍县时,陈仓已经陷落。汉军乘胜进攻,与章邯战于雍城。这时,樊哙也率部赶来,章邯大败,被迫退守都城废丘。

不久,塞王和翟王军队来援,章邯军势复振,举军西出废丘,由壤乡、高栎出击反攻。汉军在顶住章邯的三板斧后,秘密调动曹参军和樊哙军南下,从侧翼突袭章邯军。章邯大败,再次退回废丘。

经此一战,三秦主力被击溃,章邯困守孤城,从此再未出废丘一步。直到九个月后,樊哙引水灌废丘城,才逼得章邯自杀、将士投降。

总体来说,章邯是一位悲剧将领,忠于秦,却被迫投降项羽;面对刘邦的围困,没有了内部的逼迫,却因实力不济,最终选择了死亡。只能说他生错了时代,如果遇上的是秦始皇,而非秦二世,恐怕会是另一番人生。

但要说他军事上有多强,是一代名将,却有些夸大,纵观他一生的战绩,算是胜负各半,秦廷奏对,临危受命,两个月内败张楚各路叛军,袭杀项梁,给予反秦势力沉重一击,差点挽狂澜于既倒。后期却又惨成巨鹿、陈仓两大名战的背景板。

章邯用兵优劣明显,优点是谨慎持重,坚韧有智力,缺点则是保守,缺乏变通,政治顾虑大,不是一名纯粹的将领。巨鹿之战,如果换作项羽,哪里会考虑什么“分功”的问题。

所以,章邯也就是一位及格线以上的良将,与项羽、韩信这样的大能根本不能相比,甚至与彭越、英布这样的名将也有差距,也就与周勃、曹参这样的同级。

大家认为呢?

1 阅读:317

评论列表

彦文

彦文

2
2024-09-20 02:09

[点赞]参考了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