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无视!卫生巾费用高昂,月经贫困正吞噬无数女性的生活!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2-07 00:30:56

当我们谈及女性的生活成本,有一个常被忽视却又贯穿她们大半生的开销 —— 卫生巾费用。一位女性从初潮到绝经,平均要经历35年,若按每月7天计算,一生中有约8年的时间与月经相伴。据券商统计,我国前十大厂商的日用卫生巾均价为1元每片,夜用则是1.5元每片。

我国女性每天更换卫生巾约4次,低于亚洲女性平均每天6次的更换频次。经计算,女性一年的卫生巾费用约为420元。2021年我国脱贫标准是年收入4000元,这意味着卫生巾费用占到了脱贫标准的11.25% ,而一位女性一生的卫生巾费用约15000元,几乎等同于大学四年的学费。

在社会对月经避而不谈的禁忌文化里,底层女性的月经贫困被迫隐匿。偶尔浮出水面,也会在 “不过一杯奶茶钱,有啥了不起” 的不理解声中,被视作无关痛痒、矫揉造作。就像在淘宝21.99元100片卫生巾的界面,有人建议购买有牌子的产品,质疑三无产品怎能使用,可发出 “我有难处,生活难” 感慨的人,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份难以言说的困窘。

自2020年的散装卫生巾事件,到2022年高铁是否售卖卫生巾的争议,不同地域、阶级、性别的群体在网络上围绕卫生巾话题反复争论,其背后所牵扯出的月经贫困,实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社会问题。海外女性月经贫困的数据随处可见,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公布全球有5亿女性因贫困无力负担基本生理用品;美国每10个女大学生中就有1个买不起卫生巾;在日本这一比例更是达到1/5。可在中国,相关统计数据却严重缺失,这恰似月经贫困人群的无声处境。

目前能在网上找到的唯一相关数据,是中国女童的月经贫困情况。据某基金推测,中国约有400万女童面临月经贫困。对大多数山区女童而言,每月10-20元的卫生巾费用常被排除在家庭预算之外,她们中条件较好的,每月零花钱也仅有5-20元。

在卫生巾上多花钱,就意味着没钱买车票回家,或是购买学习用品,甚至可能成为她们接受进一步教育的阻碍。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许多贫困女性只能使用碎布片、树叶、报纸等不卫生的替代品,这些极易引发尿路感染等健康问题。尽管有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卫生巾覆盖率已超96% ,但月经贫困的现状依然不容忽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女性的月经贫困呢?卫生巾价格高昂无疑是首要原因。其实卫生巾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其与大品牌的主要差距在于原材料,如高分子吸水树脂、绒毛浆等,而这些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以单价1.25元的卫生巾为例,其中原材料和水电等制造费用仅2毛钱。卫生巾行业普遍毛利率较高,不过厂商实际到手的净利润并不高,大部分利润都被渠道商瓜分。

未来卫生巾可能还会涨价。一方面,卫生巾市场集中度高,头部品牌有足够实力抬高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卫生巾市场渗透率已见顶,育龄女性数量减少,厂商为实现增长,只能不断推出新品,价格也越来越贵。

月经贫困背后更深层次的是女性贫困问题。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女性承担全球2/3-3/4的劳动量,生产45%的食物,却仅获得全世界收入的10%。淘宝上的散装卫生巾主要销往上海、北京,收货地址中常见肿瘤医院和妇产医院。有匿名回答提到,母亲生病后开始在网上购买散装卫生巾,并非家庭负担不起品牌卫生巾,而是母亲出于顾家的观念,主观上想省钱留给家人。女性贫困的直接原因只是表象,制度保障的缺失才是根本所在。即便女性在经济上能够独立,甚至承担养家重任,文化层面上男性主导的社会性别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社会对月经的歧视同样是导致月经贫困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社会,女性因月经被禁止进入寺庙和厨房。在现代社会,月经依然是难以启齿的话题。这种社会歧视致使许多地方的女孩子对月经认知不足,山区小卖部只售卖盐等生活必需品,不提供卫生巾这类特殊用品;大城市的高铁可以售卖扑克、小零食,售卖卫生巾却引发巨大争议。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针对女性月经问题的补贴和劳动保护政策,女工成为中国第一批用上卫生巾的群体。此后国企等单位向女性发放卫生补贴的政策得以固定,但经历女工下岗潮和如今的市场经济,这一福利仅惠及少数人。

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无数细微的脚步声中不断摸索、反复前行。我们期待消除月经贫困,让女性拥有教育、平等获取卫生巾及自尊生活的自由。

【文本来源@饭统戴老板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夜春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